本實用新型涉及水利工程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水利插板樁。
背景技術:
目前在水利工程施工時,不僅要求水利插板樁結合面安裝位置準確,還要求不破壞原有的地質、地層、地貌,但現有的水利插板樁在施工過程中,用高壓泥漿或高壓水從水利插板樁中間通孔打入時,水會夾帶著泥沙順著插板樁四周向上返流直到水利插板樁安裝到指定位置后,這樣水利插板樁周圍原有的地層、地貌均會被破壞,而且由于水利插板樁固定在河流、海水等沖積的淤泥中費時、費力,浪費大量的時間和資金;現有的水利插板樁雖然能通過高壓水兩側的泥漿排出管把污水排出,但是在排出過程中,儲存在污水池內的污水夾帶著泥沙,容易形成沉淀,時間長了污水池被封堵,不僅起不到污水池儲存污水的效果,而且還不能把泥沙排出,破壞了水利插板樁周圍原有的地質、地層和地貌。
中國專利申請號201620160052.X公開了一種水利插板樁,在在污水池底部設有一電機,電機的一個輸出端與一轉軸相連,另一輸出端與一葉輪相連,在轉軸外表面沿轉軸長度方向設有一螺旋葉片,可有效防止污水池內形成沉淀,但是電機和葉輪長期在地下工作,很容易損壞,更換麻煩,而且成本高;同樣的,在使用過程中如果其中的一個泥漿排出管內的潛水泵損壞后就會導致底部的污水池堵塞,影響整個插板樁的安裝。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要解決現有技術問題的不足,提供一種水利插板樁。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是按照以下技術方案實施的:
一種水利插板樁,包括水利插板樁主體、高壓水通道、泥漿排出管和潛水泵,在水利插板樁主體中間設有高壓水通道,在水利插板樁主體底部連接有噴射器,噴射器與污水池相連,高壓水通道與噴射高壓水輸管連通,高壓水通道頂部設有接連扣,高壓水通道兩側設有泥漿排出管,高壓水輸管的內側和底部均安裝有多個高壓水噴射孔,所述潛水泵安裝于泥漿排出管中下部,所述潛水泵下部的泥漿排出管之間連接有連通管,所述高壓水通道的下部連接有小道管,小管道的一端與高壓水通道連通、另一端伸入污水池的底部。
進一步的,所述小管道的內徑為高壓水通道的內徑的1/5-1/4。
具體地,所述小管道為Z形,由第一橫向管、縱向管和第二橫向管組成,第一橫向管的一端與高壓水通道的下部連通、另一端與縱向管的一端垂直連接,縱向管的另一端與第二橫向管的一端垂直連接,第二橫向管另一端封閉,第二橫向管的下端面與污水池底部之間留有間隙,所述第二橫向管的下端面設有若干排水孔。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通過用小管道將高壓水通道內的高壓水引入污水池的底部,能夠防止污水池內形成沉淀,在潛水泵下部的泥漿排出管之間連接有連通管,能夠在其中一個潛水泵損壞后另一個潛水泵可以同時將兩個污水池內的污泥排出,該水利插板樁成本低廉,使用方便。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泥漿排出管與連通管的連接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小管道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以及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在此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以及說明用來解釋本實用新型,但并不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
如圖1、圖2所示的一種水利插板樁,包括水利插板樁主體1、高壓水通道2、泥漿排出管3和潛水泵4,在水利插板樁主體1中間設有高壓水通道2,在水利插板樁主體1底部連接有噴射器7,噴射器7與污水池6相連,高壓水通道2與噴射高壓水輸管8連通,高壓水通道2頂部設有接連扣,高壓水通道2兩側設有泥漿排出管3,泥漿排出管3設置為兩個,高壓水輸管2的內側和底部均安裝有多個高壓水噴射孔5,所述潛水泵4安裝于泥漿排出管3中下部,所述潛水泵4下部的泥漿排出管3之間連接有連通管11,連通管11設置在水利插板樁主體1內,所述高壓水通道2的下部連接有小道管9,小管道9的一端與高壓水通道2連通、另一端伸入污水池6的底部,所述小管道9的內徑為高壓水通道2的內徑的1/5-1/4(最佳為1/5),這樣能夠提高小管道9內的水壓,從而對污水池6底部沖洗,避免生成沉淀。
如圖3所示,所述小管道9為Z形,由第一橫向管91、縱向管92和第二橫向管93組成,第一橫向管91的一端與高壓水通道2的下部連通、另一端與縱向管92的一端垂直連接,縱向管92的另一端與第二橫向管93的一端垂直連接,第二橫向管93另一端封閉,第二橫向管93的長度應與污水池6的寬度相當,第二橫向管93的下端面與污水池6底部之間留有間隙,所述第二橫向管93的下端面設有若干排水孔10,這樣能夠對整個污水池6底部沖洗,防止污水池6內一側有沉淀一側沒有沉淀的情況發生。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不限于上述具體實施例的限制,凡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做出的技術變形,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