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市政工程的技術領域,特別是大跨度方井蓋的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城市道路地下一般都埋置各種管線,這些管線每隔一定距離就要設置檢查井,有些檢查井的尺寸較大,特別是一些高壓電纜井的寬度往往在2-3米之間。目前,這些大跨度的檢查井上方一般采用多塊鋼筋混凝土單向板并排密封。在長期荷載作用下,并排的單向板之間由于受力不均,各個單向板的變形不一致,導致井蓋表面不平整,甚至有些單向板因局部受車輛荷載較大而破壞。另外,由于單向板自重較大,一些大跨度的檢查井在需要打開井蓋時,需要起吊設備才能將其抬起,增加了施工成本。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解決現有技術中的問題,提出一種張弦梁式組合方井蓋,改變了大型方井蓋單向支撐的形式,采用井字形張弦梁雙向支撐,使結構受力更合理,從而增強了結構的整體性,減小了井蓋的自重。當需要維修人員進入檢查井時,只需人工掀開其中某個或幾個蓋板即可,由于自重較輕,無需起吊設備,可大大節省維修成本。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張弦梁式組合方井蓋,包括井座、蓋板、張弦梁、錨頭和鋼絞線;所述井座為方形,井座的四邊都設有井座卡槽,井座卡槽內設有張弦梁,張弦梁為井字型,張弦梁與井座間形成井格,張弦梁中部為井格,井格內放置有蓋板;所述張弦梁底面固連有若干短柱,短柱底面設有鋼絞線卡槽;所述張弦梁兩端對稱開有預應力孔,所述鋼絞線穿過預應力孔后兩端均連接有錨頭,鋼絞線中部與鋼絞線卡槽相配合。
作為優選,所述井座的每條邊上均等間距設有2個井座卡槽。
作為優選,所述蓋板為方形,蓋板的數量為9個。
作為優選,所述短柱的數量為4個,短柱固連于張弦梁底面交叉處。
作為優選,所述井格為方形,井格的數量為9個。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改變了大型方井蓋單向支撐的形式,采用井字形張弦梁雙向支撐,使結構受力更合理,從而增強了結構的整體性,減小了井蓋的自重。當需要維修人員進入檢查井時,只需人工掀開其中某個或幾個蓋板即可,由于自重較輕,無需起吊設備,可大大節省維修成本。
本實用新型的特征及優點將通過實施例結合附圖進行詳細說明。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張弦梁式組合方井蓋的平面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張弦梁式組合方井蓋的立面圖;
圖3是圖1中的A-A圖;
圖4是圖2中的B-B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張弦梁式組合方井蓋的張弦梁剖面圖。
圖中:1-井座、2-蓋板、3-井座卡槽、4-張弦梁、5-錨頭、6-預應力孔、7-鋼絞線、8-短柱、9-鋼絞線卡槽、10-井格。
【具體實施方式】
參閱圖1、圖2、圖3、圖4和圖5,本實用新型,包括井座1、蓋板2、張弦梁4、錨頭5和鋼絞線7;所述井座1為方形,井座1的四邊都設有井座卡槽3,井座卡槽3內設有張弦梁4,張弦梁4為井字型,張弦梁4與井座1間形成井格10,張弦梁4中部為井格10,井格10內放置有蓋板2;所述張弦梁4底面固連有若干短柱8,短柱8底面設有鋼絞線卡槽9;所述張弦梁4兩端對稱開有預應力孔6,所述鋼絞線7穿過預應力孔6后兩端均連接有錨頭5,鋼絞線7中部與鋼絞線卡槽9相配合。
具體的,所述井座1的每條邊上均等間距設有2個井座卡槽3。
具體的,所述蓋板2為方形,蓋板2的數量為9個。
具體的,所述短柱8的數量為4個,短柱8固連于張弦梁4底面交叉處。
具體的,所述井格10為方形,井格10的數量為9個。
本實用新型工作過程:
蓋板2:鋼纖維混凝土材料制作;張弦梁4:鋼筋混凝土制作;短柱8:鋼筋混凝土制作,與張弦梁整體澆注。井字張弦梁4與短柱8在工廠整體澆注成標準構件,短柱8下端留有鋼絞線卡槽9,井座1采用鋼筋混凝土現場澆注。現場安裝時,通過預應力孔6穿過鋼絞線7并將其架起在短柱8上,鋼絞線7兩端施加拉力使其張緊并產生一定的預應力,然后用錨頭5卡緊固定。安裝時,將張弦梁4各端頭放入井座1的井座卡槽3內,然后在各個井格10之間蓋上蓋板2即可。當需要開蓋檢修時,可人工掀開其中一塊蓋板2或幾塊蓋板2。
本實用新型,改變了大型方井蓋單向支撐的形式,采用井字形張弦梁雙向支撐,使結構受力更合理,從而增強了結構的整體性,減小了井蓋的自重。當需要維修人員進入檢查井時,只需人工掀開其中某個或幾個蓋板即可,由于自重較輕,無需起吊設備,可大大節省維修成本。
上述實施例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說明,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任何對本實用新型簡單變換后的方案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