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防水土流失工程設置,特別是坡道防水土流失設置技術領域,具體的,其展示一種生態格賓設置方法。
背景技術:
在防水土流失工程設置技術領域中,坡道的防水水土流失是較難治理的問題之一;
現階段利用石塊堆砌擋墻或于坡道上設置防護網后直接種植草皮以保證防水土流失,其存在如下缺陷:
1)利用石塊堆砌擋墻,石塊外部交為粗糙,容易導致安全事故,同時由于石塊外表面裸露,風化,使用壽命低;
2)于坡道上設置防護網后直接種植草皮,工程成本高,且在多雨季節中,雨水可將泥土及草皮沖出,工程局限性高;
3)地基情況發生變化時,如發生不均勻沉降、地震等,現階段的設置方法,容易出現石塊跌落或防護網整體推落等狀態,造成坡道被破壞。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種生態格賓設置方法來解決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生態格賓設置方法,其能有效防止坡道水土流失,且設置方便,使用壽命長,可以適用于較為極端的地域同時不容易在自然災害中被破壞。
本發明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上述目的:
一種生態格賓設置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底層基礎設置:進行清基,清除一切突出的堅硬、尖銳雜物,將基礎夯實刮平,再進行澆筑混凝土墊層;
2)底層格賓石籠排列設置:將網片打開調正,用連線連接,間隔20cm處設一扎點,一次成型形成格賓石籠,再將格賓石籠放到固定位置,相鄰格賓石籠用扎線連接形成整體;
3)底層格賓石籠主體設置:將格賓石籠四邊立起,用綁線將相鄰邊沿鎖緊;
4)填料:底層格賓石籠全部設置好后,于底層格賓石籠主體填充石料,填料時采用多次填料,每次填料的層高不大于30cm,直至填滿,頂層填充石料高于格賓石籠主體,后以人工或機械砌壘整平,使填充石料間相互搭接;
5)上層格賓石籠設置:利用綁線沿上層格賓石籠下部邊框將上層格賓石籠固定在底層的格賓石籠上,同一層相鄰的格賓石籠也應用綁線相互系牢,使格賓石籠網連成一體,后于上層格賓石籠內填充步驟4);
6)多層格賓石籠設置后形成格賓墻,于格賓墻墻后進行間隔填土及散拋石填拋,填土分層夯實,每層填土厚度20cm,墻后散拋石須分層拋填,每層厚度30cm;
7)于格賓墻頂端鋪填10~15cm的腐植土。
進一步的,步驟1)中,基礎平面位置允許誤差±30mm-±40mm;高程允許誤差±30mm;坡面不平整度的相對高度差允許范圍±30mm。
進一步的,步驟2)中,格賓石籠錯縫擺設就位,避免出現縱向貫通縫;格賓石籠抗拉強度不小于30MPa,網孔為100×120mm,網絲不小于¢2.5mm,邊絲不小于¢3.2mm。
進一步的,步驟3)中,縫合邊棱時,將綁線圍繞兩條重合的框線雙扭結邊螺旋狀扭緊;縫合格柵時,將框線與網籠雙扭結邊螺旋狀扭緊;同時螺旋的螺距均不大于50mm。
進一步的,步驟4)中還需于格賓石籠內設置八字線進行格賓石籠定型加固,八字線設置為:每次箱內填石1/3高后設置拉筋線,呈八字形向內拉緊固定。
進一步的,步驟4)中,頂層填充石料存在空隙時,以小碎石石料進行填充;且填充石料嚴禁使用銹石、風化石,填充石料直徑不小于12cm,質量不小于5kg容重應不小于1.70噸/立方米。
進一步的,步驟3)和步驟5)均需要對格賓石籠進行封蓋,封蓋步驟為:頂部填充石料砌壘平整后,頂蓋蓋下,然后用綁線將兩條重合的框線螺旋狀扎綁扭緊,螺距不應大于50mm,此時需先使用封蓋夾固定每端相鄰結點后,再加以綁扎;封蓋與網箱邊框相交線,應每相隔25cm綁扎一道。
進一步的,步驟3)中,所述格賓石籠的間隔網與網身應成90°相交,經綁扎形成長方形網箱組或網箱;綁扎線必須是與網線同材質的鋼絲且每一道綁扎必須是雙股線并絞緊。
進一步的,構成網箱組或網箱的各種網片交接處綁扎道數為:間隔網與網身的四處交角各綁扎一道;間隔網與網身交接處每間隔25cm綁扎一道;間隔網與網身間的相鄰框線,必須采用組合線聯結。即用綁扎線—孔繞—圈接—孔繞二圈呈螺旋狀穿孔絞繞聯結。
進一步的,網箱組間連接綁扎分布為:相鄰網箱組的上下四角各綁扎一道;相鄰網箱組的上下框線或折線,必須每間隔25cm綁扎一道;相鄰網箱組的網片結合面則每平方米綁扎2處,必須將下方網箱一并綁扎,以求連成一體。
其中:
賓格石籠具有造價低、生態性好、合用范圍廣、柔性變形等特點;
將適合粒徑的填充石料填入具備柔性的賓格石籠中達到一定的孔隙率、逐層砌筑的可形成一種新型的柔性擋土建筑物即生態格賓擋墻;生態格賓擋墻合用于受水流沖刷大風浪侵襲且防護工程底層基礎不易處理或沿河擋土墻、坡腳底子局部沖洗深度過大的沿河路堤坡腳或護岸;
生態格賓擋墻具有較大的孔隙率(20%~30%),故無需設置泄水孔,伸縮縫和沉降縫也可簡單布設;且生態格賓擋墻生態性好、造價低、能經受較大變形不致破碎等長處;
同時生態格賓擋墻應于在石料豐富的地區進行實施,且石料粒徑、強度、風化水同等均需合適要求;若遠間隔運輸石料,則會增大成本,在技巧可行的條件下,應與其余布局情勢的擋土墻進行經濟性比力。
生態格賓擋墻可用于邊坡支護、基坑支護、山體巖面掛網噴漿、邊坡、植生(綠化)、鐵路高速公路斷絕護攔網,同時還能制成生態格賓石籠、生態格賓石墊,用于江河、堤壩及海塘的防沖洗維護跟水庫。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生態格賓設置方法,其能有效防止坡道水土流失,且設置方便,使用壽命長,可以適用于較為極端的地域同時不容易在自然災害中被破壞。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
本實施例展示一種生態格賓設置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底層基礎設置:進行清基,清除一切突出的堅硬、尖銳雜物,將基礎夯實刮平,再進行澆筑混凝土墊層;
2)底層格賓石籠排列設置:將網片打開調正,用連線連接,間隔20cm處設一扎點,一次成型形成格賓石籠,再將格賓石籠放到固定位置,相鄰格賓石籠用扎線連接形成整體;
3)底層格賓石籠主體設置:將格賓石籠四邊立起,用綁線將相鄰邊沿鎖緊;
4)填料:底層格賓石籠全部設置好后,于底層格賓石籠主體填充石料,填料時采用多次填料,每次填料的層高不大于30cm,直至填滿,頂層填充石料高于格賓石籠主體,后以人工或機械砌壘整平,使填充石料間相互搭接;
5)上層格賓石籠設置:利用綁線沿上層格賓石籠下部邊框將上層格賓石籠固定在底層的格賓石籠上,同一層相鄰的格賓石籠也應用綁線相互系牢,使格賓石籠網連成一體,后于上層格賓石籠內填充步驟4);
6)多層格賓石籠設置后形成格賓墻,于格賓墻墻后進行間隔填土及散拋石填拋,填土分層夯實,每層填土厚度20cm,墻后散拋石須分層拋填,每層厚度30cm;
7)于格賓墻頂端鋪填10~15cm的腐植土。
步驟1)中,基礎平面位置允許誤差±30mm-±40mm;高程允許誤差±30mm;坡面不平整度的相對高度差允許范圍±30mm。
步驟2)中,格賓石籠錯縫擺設就位,避免出現縱向貫通縫;格賓石籠抗拉強度不小于30MPa,網孔為100×120mm,網絲不小于¢2.5mm,邊絲不小于¢3.2mm。
步驟3)中,縫合邊棱時,將綁線圍繞兩條重合的框線雙扭結邊螺旋狀扭緊;縫合格柵時,將框線與網籠雙扭結邊螺旋狀扭緊;同時螺旋的螺距均不大于50mm。
步驟4)中還需于格賓石籠內設置八字線進行格賓石籠定型加固,八字線設置為:每次箱內填石1/3高后設置拉筋線,呈八字形向內拉緊固定。
步驟4)中,頂層填充石料存在空隙時,以小碎石石料進行填充;且填充石料嚴禁使用銹石、風化石,填充石料直徑不小于12cm,質量不小于5kg容重應不小于1.70噸/立方米。
步驟3)和步驟5)均需要對格賓石籠進行封蓋,封蓋步驟為:頂部填充石料砌壘平整后,頂蓋蓋下,然后用綁線將兩條重合的框線螺旋狀扎綁扭緊,螺距不應大于50mm,此時需先使用封蓋夾固定每端相鄰結點后,再加以綁扎;封蓋與網箱邊框相交線,應每相隔25cm綁扎一道。
步驟3)中,格賓石籠的間隔網與網身應成90°相交,經綁扎形成長方形網箱組或網箱;綁扎線必須是與網線同材質的鋼絲且每一道綁扎必須是雙股線并絞緊。
構成網箱組或網箱的各種網片交接處綁扎道數為:間隔網與網身的四處交角各綁扎一道;間隔網與網身交接處每間隔25cm綁扎一道;間隔網與網身間的相鄰框線,必須采用組合線聯結。即用綁扎線—孔繞—圈接—孔繞二圈呈螺旋狀穿孔絞繞聯結。
網箱組間連接綁扎分布為:相鄰網箱組的上下四角各綁扎一道;相鄰網箱組的上下框線或折線,必須每間隔25cm綁扎一道;相鄰網箱組的網片結合面則每平方米綁扎2處,必須將下方網箱一并綁扎,以求連成一體。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施例的生態格賓設置方法,其能有效防止坡道水土流失,且設置方便,使用壽命長,可以適用于較為極端的地域同時不容易在自然災害中被破壞。
以上所述的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創造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