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地下富水帶洞段多個涌水點前處理的方法。適用于水利水電工程。
背景技術:
水利水電工程中,地下隧洞,尤其是深埋隧洞地下水一般都比較發育,隧洞在富水帶開挖過程中,地下水會由多個點涌出,為了保證洞室的圍巖穩定及洞室的長期運行安全,涌水點一般都會進行灌漿處理,以先邊頂拱后底板的順序將富水帶的多個水點歸集為一到兩處水點,是富水帶形成有效的防滲圈,最后的水點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引排或者永久封堵。
在水點歸集的過程中,受到突涌水壓力(外壓)的影響,最終的一到兩處水點的附近灌漿效果較差,無法形成有效的防滲圈。為了解決這種情況,通常會選擇在涌水點周邊布置一圈較深的帷幕灌漿,將水點與隧洞防滲圈隔離,從而保證防滲圈的穩定。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施工簡便、周期短、且效果良好的地下富水帶洞段多個涌水點前處理的方法,降低富水帶洞段灌漿的難度,能夠形成有效的防滲圈,且涌水點附近不需要進行額外的處理,也為涌水點的后續處理提供有力的基礎保障。
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地下富水帶洞段多個涌水點前處理的方法,該富水帶洞段存在有滲漏通道,并具有若干涌水點,其特征在于施工步驟如下:
a.在富水帶洞段開挖過程中出現涌水點時,先進行富水帶洞段B的灌漿處理,形成防滲圈Ⅰ;
b.在已形成防滲圈Ⅰ的富水帶洞段B底板處打一穿過防滲圈Ⅰ并與富水帶的滲漏通道連通的排水泄壓孔;
c.進行富水帶洞段A的灌漿處理,形成防滲圈Ⅱ,整個富水帶洞段形成一個除排水泄壓孔之外、由防滲圈Ⅰ和防滲圈Ⅱ構成的完整的防滲圈,該防滲圈的內側按常規工藝施工襯砌;
d.最后,采用永久封堵、管道引排或安裝逆止閥處理排水泄壓孔。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不僅降低了富水帶洞段灌漿的難度,使得整個富水帶洞段除排水泄壓孔之外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防滲圈,而且涌水點附近不再需要進行額外的處理,也為最終涌水點(即排水泄壓孔)的后續處理(包括永久封堵、管道引排或安裝逆止閥等)提供了有力保障;本發明不僅限于地下隧洞,可用于所有地下水發育的洞室,即可以整個富水帶采用,也可以局部采用,現場施工簡便、周期短,且效果良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施工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是在以往處理涌水點的基礎上,結合工程實際提供一種地下富水帶洞段多個涌水點前處理的方法,該在錦屏二級水電站3#洞涌水點前處理時得到過應用。
地下隧洞1在富水帶洞段開挖過程中,其地下水會由多個點涌出,處理該富水帶洞段的多個涌水點時,為了保證洞室的圍巖穩定及洞室的長期運行安全,對涌水點進行灌漿處理,具體施工方法如下:
a.地下隧洞1在富水帶洞段開挖過程中出現涌水點時,先進行富水帶洞段B的灌漿處理,形成有效的防滲圈Ⅰ3—1,使得外水集中在富水帶洞段A涌出;
b.在已形成有效的防滲圈Ⅰ3—1的富水帶洞段B底板處打一較深的排水泄壓孔4,該泄壓孔需穿過防滲圈Ⅰ3—1并與富水帶的滲漏通道連通;
c.進行富水帶洞段A的灌漿處理,由于排水泄壓孔4降低了外水壓力,富水帶洞段A的灌漿難度將很大程度的降低,容易形成有效的防滲圈Ⅱ3—2;最終整個富水帶洞段形成一個除排水泄壓孔4之外完整的防滲圈3,該防滲圈由防滲圈Ⅰ3—1和防滲圈Ⅱ3—2構成,且防滲圈的內側按常規工藝施工襯砌2;
d.最后,根據實際需要處理排水泄壓孔4,可采用永久封堵、管道引排或安裝逆止閥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