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高層建筑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高承載力和防變形的高層建筑地基。
背景技術:
目前,隨著城市化的發展,城市中的高層建筑越來越多,高層建筑的質量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地基的設計。高層建筑要求地基具有良好的承重、抗震和防沉降的功能。
但是現有的高層建筑地基還存在著承載力差,受沖擊易變形的問題。
因此,發明一種高承載力和防變形的高層建筑地基顯得非常必要。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高承載力和防變形的高層建筑地基,以解決現有的高層建筑地基承載力差,受沖擊易變形的問題。一種高承載力和防變形的高層建筑地基,包括基坑,側構架,支撐體和蓋板,所述的側構架安裝在基坑底部;所述的支撐體設置在側構架之間;所述的蓋板覆蓋在支撐體和側構架的上表面。
優選的,所述的側構架采用兩個,所述的側構架分別設置在基坑的兩側。
優選的,所述的側構架在相對的一面為階梯狀,所述的側構架采用鋼筋混凝土構架,有利于對支撐體進行有效支撐。
優選的,所述的支撐體卡固在側構架之間的間隙處,所述的支撐體的外部輪廓與側構架的外部輪廓相適配,所述的支撐體為鋼筋混凝土澆筑,有利于連接的緊固性。
優選的,所述的支撐體還設置有底板,頂板,樁柱和聯系橫梁,所述的底板和頂板分別設置在支撐體的底部表面和頂部表面,所述的樁柱和聯系橫梁設置在支撐體內部。
優選的,所述的底板和頂板采用鋼板,有利于提高結構強度,降低磨損,承載力和穩定性更強。
優選的,所述的樁柱豎向設置,所述的樁柱貫穿支撐體并在上下兩側分別與蓋板和側構架連接,有利于利用樁柱更好的連接支撐體和側構架。
優選的,所述的聯系橫梁水平設置,所述的聯系橫梁架設在側構架的彎折處,有利于提供更好的支撐力,提高承重能力。
優選的,所述的蓋板表面還設置有防滲膜,有利于將降水隔絕,避免流水沖擊侵蝕該高層建筑地基。
優選的,所述的樁柱與頂板的連接處還設置有樁伴侶,有利于提供更佳的抗震性。
優選的,所述的支撐體和基坑的連接處還設置有墊層,所述的墊層采用天然砂礫,粗砂或爐渣的一種或組合,有利于提升基坑底部土質的穩定性。
優選的,所述的天然砂礫和粗砂在選用時小于0.074mm的顆粒含量應小于5%。
優選的,所述的爐渣在選用時小于2mm的顆粒含量應小于20%。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本發明的一種高承載力和防變形的高層建筑地基廣泛應用于高層建筑技術領域。同時,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
1.本發明中,所述的側構架在相對的一面為階梯狀,所述的側構架采用鋼筋混凝土構架,有利于對支撐體進行有效支撐。
2.本發明中,所述的支撐體卡固在側構架之間的間隙處,所述的支撐體的外部輪廓與側構架的外部輪廓相適配,所述的支撐體為鋼筋混凝土澆筑,有利于連接的緊固性。
3.本發明中,所述的底板和頂板采用鋼板,有利于提高結構強度,降低磨損,承載力和穩定性更強。
4.本發明中,所述的樁柱豎向設置,所述的樁柱貫穿支撐體并在上下兩側分別與蓋板和側構架連接,有利于利用樁柱更好的連接支撐體和側構架。
5.本發明中,所述的聯系橫梁水平設置,所述的聯系橫梁架設在側構架的彎折處,有利于提供更好的支撐力,提高承重能力。
6.本發明中,所述的蓋板表面還設置有防滲膜,有利于將降水隔絕,避免流水沖擊侵蝕該高層建筑地基。
7.本發明中,所述的樁柱與頂板的連接處還設置有樁伴侶,有利于提供更佳的抗震性。
8.本發明中,所述的支撐體和基坑的連接處還設置有墊層,所述的墊層采用天然砂礫,粗砂或爐渣的一種或組合,有利于提升基坑底部土質的穩定性。
9.本發明中,所述的天然砂礫和粗砂在選用時小于0.074mm的顆粒含量應小于5%,性能更穩定。
10.本發明中,所述的爐渣在選用時小于2mm的顆粒含量應小于20%性能更穩定。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的支撐體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的樁柱結構示意圖。
圖中:
1-基坑,2-側構架,3-支撐體,31-底板,32-頂板,33-樁柱,331-樁伴侶,34-聯系橫梁,4-蓋板,5-墊層,6-防滲膜。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做進一步描述:
實施例:
如附圖1至附圖3所示
本發明提供一種高承載力和防變形的高層建筑地基,包括基坑1,側構架2,支撐體3和蓋板4,所述的側構架2安裝在基坑1底部;所述的支撐體3設置在側構架2之間;所述的蓋板4覆蓋在支撐體3和側構架2的上表面。
上述實施例中,具體的,所述的側構架2采用兩個,所述的側構架2分別設置在基坑1的兩側。
上述實施例中,具體的,所述的側構架2在相對的一面為階梯狀,所述的側構架2采用鋼筋混凝土構架,有利于對支撐體3進行有效支撐。
上述實施例中,具體的,所述的支撐體3卡固在側構架2之間的間隙處,所述的支撐體3的外部輪廓與側構架2的外部輪廓相適配,所述的支撐體3為鋼筋混凝土澆筑,有利于連接的緊固性。
上述實施例中,具體的,所述的支撐體3還設置有底板31,頂板32,樁柱33和聯系橫梁34,所述的底板31和頂板32分別設置在支撐體3的底部表面和頂部表面,所述的樁柱33和聯系橫梁34設置在支撐體3內部。
上述實施例中,具體的,所述的底板31和頂板32采用鋼板,有利于提高結構強度,降低磨損,承載力和穩定性更強。
上述實施例中,具體的,所述的樁柱33豎向設置,所述的樁柱33貫穿支撐體3并在上下兩側分別與蓋板4和側構架2連接,有利于利用樁柱33更好的連接支撐體3和側構架2。
上述實施例中,具體的,所述的聯系橫梁34水平設置,所述的聯系橫梁34架設在側構架2的彎折處,有利于提供更好的支撐力,提高承重能力。
上述實施例中,具體的,所述的蓋板4表面還設置有防滲膜6,有利于將降水隔絕,避免流水沖擊侵蝕該高層建筑地基。
上述實施例中,具體的,所述的樁柱33與頂板32的連接處還設置有樁伴侶331,有利于提供更佳的抗震性。
上述實施例中,具體的,所述的支撐體3和基坑1的連接處還設置有墊層5,所述的墊層5采用天然砂礫,粗砂或爐渣的一種或組合,有利于提升基坑1底部土質的穩定性。
上述實施例中,具體的,所述的天然砂礫和粗砂在選用時小于0.074mm的顆粒含量應小于5%。
上述實施例中,具體的,所述的爐渣在選用時小于2mm的顆粒含量應小于20%。
利用本發明所述的技術方案,或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技術方案的啟發下,設計出類似的技術方案,而達到上述技術效果的,均是落入本發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