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工程機械的閥配置結構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225533閱讀:405來源:國知局
工程機械的閥配置結構的制造方法與工藝

本發明涉及工程機械的閥配置結構。



背景技術:

以往,已知具備控制閥和電磁閥的工程機械的閥配置結構,其中,所述控制閥通過液壓導管連接于液壓設備,電磁閥通過先導導管連接于控制閥(例如,日本專利公報第3273537號,以下稱為專利文獻1)。

專利文獻1公開了一種結構,具備:作為控制閥單元通過支架配置在回轉框架上的多聯閥(multiplevalve);以及一體地設置在多聯閥的側面的上部的電磁閥。

然而,專利文獻1的發明,將電磁閥配置在多聯閥的側面的上部,并且,從電磁閥向多聯閥無秩序地布線先導導管。因此,沿著多聯閥的側面布線的先導導管和連接于多聯閥的側面的液壓導管有可能相互纏繞。

此外,當油在先導導管內流動時,該先導導管因來自油的力而向與該先導導管的軸向正交的方向膨脹,因此,需要考慮到該膨脹,確保較大的布線空間。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工程機械的閥配置結構,能夠在抑制先導導管和液壓導管相互纏繞的狀態下布線先導導管,并且能縮小布線先導導管所需要的空間。

本發明提供一種工程機械的閥配置結構,其包括:控制閥,通過液壓導管與液壓設備相連接;電磁閥,通過多個先導導管與所述控制閥相連接;閥支撐部件,從所述控制閥的下方支撐該控制閥;以及支架,以使所述電磁閥比所述控制閥更位于上方的方式支撐所述電磁閥,其中,在所述控制閥的朝向側方的連接面設置有用于連接所述液壓導管的液壓端口,所述支架具備:直立設置部,從與所述連接面垂直的方向觀察,直立設置于所述閥支撐部件上的沿著水平方向離開所述連接面的位置以便該直立設置部不與所述連接面相互重疊,并且,該直立設置部從所述閥支撐部件起沿著上下方向延伸到比所述控制閥的上面更位于上方的位置;載置部,從所述直立設置部的上端部延伸,從而被配置在比所述控制閥的上面更位于上方的位置,并載置有所述電磁閥;以及至少一個引導部,設置于所述直立設置部,用于以捆扎狀態保持所述先導導管,使所述先導導管沿著所述直立設置部在上下方向上予以布線,并且,至少限制所述先導導管向離開所述控制閥的方向移動

根據本發明,能夠在使控制閥的連接面向側方開放的狀態下配置直立設置部及電磁閥,并且,能使如此配置的直立設置部以捆扎狀態保持先導導管。因此,可以在離開連接面(液壓導管)的位置(直立設置部)整齊地布線先導導管,從而能夠在抑制液壓導管和先導導管相互纏繞的狀態下,容易地進行先導導管的布線作業。此外,通過引導部至少可以限制先導導管向離開控制閥的方向移動,因此能夠縮小布線先導導管所需要的空間。

附圖說明

圖1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工程機械的總體結構的立體圖。

圖2是表示上部回轉體的結構的俯視圖。

圖3是從右前側觀察控制閥及電磁閥的配置結構時的立體圖。

圖4是從左前側觀察控制閥及電磁閥的配置結構時的立體圖。

圖5是表示引導部的結構的俯視圖。

圖6是表示夾緊部件的結構的側視圖。

圖7是表示夾緊部件的結構的正視圖。

圖8是表示其它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引導部的結構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根據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從本質上而言,以下的較佳實施方式的說明僅僅是一種例子,并不用于限制本發明及其適用對象。在各附圖中用箭頭示出上下、前后、左右等方向。在沒有特別提及的情況下,根據這些箭頭示出的方向來說明上下等方向。

如圖1所示,工程機械10具備履帶式的下部行駛體11及以自由回轉的方式搭載于下部行駛體11上的上部回轉體20。在上部回轉體20設置有附屬裝置13、駕駛室14、機械室15和上框架21等。

附屬裝置13設置于上部回轉體20的前部。具體而言,附屬裝置13具備:動臂13a,具備以可轉動的方式安裝于上框架21的末端部;斗桿13b,以可轉動的方式安裝于動臂13a的頂端部的末端部;以及鏟斗13c,以可轉動的方式安裝于斗桿13b的頂端部。動臂13a、斗桿13b和鏟斗13c分別與接受液壓控制的液壓缸(cylinder)13d至13f(液壓設備)的伸縮相配合地進行動作,由此進行挖掘等作業。具體而言,附屬裝置13具備:動臂缸13d,使動臂13a相對于上框架21轉動;斗桿缸13e,使斗桿13b相對于動臂13a轉動;以及鏟斗缸13f,使鏟斗13c相對于斗桿13b轉動。在駕駛室14中對附屬裝置13進行操作。

駕駛室14是矩形盒狀的駕駛室,與附屬裝置13相鄰接地設置于上部回轉體20(上框架21)的左前部。機械室15設置于上部回轉體20的后部。上部回轉體20具備覆蓋機械室15的周圍的機械室罩16。該工程機械10具備用于與附屬裝置13之間保證前后平衡的配重(省略附圖標記),該配重構成覆蓋機械室15的后部的機械室罩16的一部分。

如圖2所示,上框架21具備底板22、一對縱板23和橫梁24。一對縱板23在底板22的左右方向(寬度方向)的中央部分,從底板22的前端部分向后端部分沿著前后方向平行地延伸。動臂13a的末端部插入到縱板23之間,利用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動臂腳銷(圖中省略),以可轉動的方式支撐在兩個縱板23。在縱板23與底板22正交的狀態下,將縱板23的下端部焊接在底板22,由此,縱板23直立設置在底板22上。

橫梁24在底板22的前后方向的中央部分,從底板22的左端部分向右端部分沿著左右方向(寬度方向)延伸配置。此外,橫梁24一體地接合在底板22及一對縱板23。

發動機25以使其驅動軸朝向底板22的左右方向的方式,收容在機械室15的內部。在發動機25的右側配置有液壓泵26(液壓設備)。

上部回轉體20具備分別設置于一對縱板23之間的控制閥30、電磁閥35和回轉馬達27(液壓設備)。控制閥30、電磁閥35及回轉馬達27彼此前后排列地配置。兩個回轉馬達27彼此左右排列地配置。

液壓泵26和控制閥30通過液壓導管31相連接。液壓泵26噴出工作油,并通過液壓導管31向控制閥30壓送。

控制閥30和電磁閥35通過先導導管36相連接。控制閥30根據從電磁閥35輸出的先導液壓控制向液壓缸13d至13域回轉馬達27等液壓設備提供的工作油的量。

具體而言,當作業人員操作設置在駕駛室14內的操作桿(圖中省略)時,按照該操作量調整電磁閥35的開度,并輸出對應于該開度的先導液壓。控制閥30將為了使動臂缸13d等液壓設備工作而從液壓泵26噴出的工作油提供給對應的動臂缸13d等液壓設備。

其中,考慮到布線先導導管36時的作業效率,優選將控制閥30和電磁閥35配置成相互接近。然而,因為控制閥30和電磁閥35的位置關系,有可能造成先導導管36和液壓導管31相互纏繞。

于是,在本實施方式中,優化了控制閥30和電磁閥35的配置,以便在抑制先導導管36和液壓導管31相互纏繞的狀態下能夠布線這些導管31和36。以下,對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工程機械10的閥配置結構進行說明。

如圖3至圖5所示,控制閥30由大致呈長方體狀的塊體構成。

此外,上部回轉體20設置在上框架21上,具備載置有控制閥30的載置臺40。在本實施方式中,上框架21及載置臺40相當于從控制閥30的下方支撐該控制閥30的閥支撐部件。

載置臺40具備安裝在上框架21的凸緣部43、直立設置在凸緣部43上的支撐腿42和設置在支撐腿42上的基座部41。

基座部41具備載置有控制閥30的載置面(省略附圖標記)。支撐腿42從基座部41的前端部向下方延伸。凸緣部43從支撐腿42的下端部沿著上框架21向前方延伸。

此外,載置臺40具備設置在基座部41和支撐腿42之間的一對加強肋44a和設置在支撐腿42和凸緣部43之間的一對加強肋44b。具體而言,設置在基座部41的下面的一對加強肋44a分別設置于基座部41的左右兩端部。兩個加強肋44a在配置成橫跨基座部41的下面和支撐腿42的后面的狀態下,被焊接在基座部41的下面及支撐腿42的后面。此外,設置在凸緣部43的上面的一對加強肋44b分別設置于凸緣部43的左右兩端部。兩個加強肋44b在配置成橫跨支撐腿42的前面和凸緣部43的上面的狀態下,被焊接在支撐腿42的前面及凸緣部43的上面。

在控制閥30的左側壁面30b和右側壁面30a(分別相當于本實施方式的連接面)設置有與液壓導管31連接的液壓端口32。在控制閥30的前側壁面30c和后側壁面30d(分別相當于本實施方式的先導導管連接面)設置有與先導導管36連接的先導端口33。

上部回轉體20具備支架50,該支架50以使電磁閥35位于比控制閥30更位于上方的方式支撐所述電磁閥35。多個電磁閥35在支架50的上面沿著左右方向排列配置。

支架50具備直立設置部51、載置部52、兩個引導部53和固定部54。

直立設置部51由沿著上下方向延伸的板材形成。直立設置部51的下端部安裝在載置臺40的凸緣部43的右側的加強肋44b上。由此,直立設置部51設置在比基座部41靠前方。即,從與設置了控制閥30中的液壓端口32的兩個側壁部30a、30b垂直的方向觀察,直立設置部51被直立設置在閥支撐部件(上框架21及載置臺40)上的從兩個側壁部30a、30b向前方離開的位置,以便直立設置部51不會與該兩個側壁部30a和30b相互重疊。具體而言,直立設置部51配置在從控制閥30向前方離開的位置。此外,直立設置部51從閥支撐部件沿著上下方向延伸到比控制閥30的上面更位于上方的位置。

載置部52從直立設置部51的上端部(沿著水平方向)延伸,從而被配置在比控制閥30的上面更位于上方的位置。具體而言,載置部52從直立設置部51的上端部向左方以水平伸出的方式延伸。在載置部52上,載置有電磁閥35。

引導部53設置于直立設置部51。此外,引導部53以捆扎狀態保持先導導管36,使先導導管36沿著直立設置部51在上下方向上予以布線。此外,引導部53至少限制先導導管36向離開控制閥30的方向移動。

引導部53具備接合于直立設置部51的左側面的被接合部53a(參照圖5)和向控制閥30側開口的鉤部53b(參照圖5)。鉤部53b具有將棒材彎曲成u字狀或j字狀的部分,被接合部53a具有從所述棒材的鉤部以直線狀延伸的部分。被接合部53a以使鉤部53b的開口部分朝向控制閥30側的姿勢,被接合于直立設置部51的左側面。兩個引導部53在上下方向上隔開間隔地(沿上下方向排列地)設置在直立設置部51。

固定部54固定在載置部52的與直立設置部51相反一側的端部,即,固定部54從載置部52的左端部向下方延伸,并固定在控制閥30的前側壁(前側壁面30c)。由此,支架50的載置部52通過直立設置部51及固定部54在支架50的兩端部得到支撐,這樣能夠提高支架50的剛性。具體而言,通過將載置部52彎曲,從而與該載置部52一體地形成固定部54。

多個先導導管36以捆扎狀態布線。具體而言,上部回轉體20還具備多個捆扎帶(捆扎部件)38,這些捆扎帶38通過纏繞在連接于多聯式電磁閥35的上面的多個先導導管36將多個先導導管36捆起來。多個先導導管36沿著直立設置部51在上下方向上布線,并且,在先導導管36的長邊方向上的多個部位分別通過捆扎帶38被捆起來。

此外,多個先導導管36以捆扎狀態被保持在引導部53。具體而言,多個先導導管36經由引導部53的開口插入到鉤部53b內,從而該鉤部53b從前側及左右兩側約束該先導導管36,由此,多個先導導管36以捆扎狀態掛在(被保持在)該鉤部53b。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雖然利用捆扎帶38將多個先導導管36捆起來,但是即使省去捆扎帶38,也可以通過鉤部53b以捆扎狀態保持多個先導導管36。多個捆扎帶38之中的兩個捆扎帶38纏繞在多個先導導管36及鉤部53b。由此,掛在引導部53的先導導管36通過捆扎帶38被固定于引導部53。

這樣,多個先導導管36被保持在鉤部53b,因此,在先導導管36內流動油時,即使該先導導管36受到來自油的力而膨脹,該膨脹帶來的移動也會因引導部53而受到限制。

此外,由于引導部53的鉤部53b具有向控制閥30側開口的形狀(具有用于限制先導導管36向左右方向移動的部分),因此先導導管36向左右方向的移動也受到限制。由此,引導部53以捆扎狀態保持多個先導導管36,使多個先導導管36在上下方向上予以布線,并且,能夠限制先導導管36向離開控制閥30的方向(前方)移動。因此,可以抑制先導導管36向外側(前方)膨脹,能夠縮小布線先導導管36所需要的空間。

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從與左側壁面30b和右側壁面30a垂直的方向觀察,支架50的直立設置部51被直立設置在閥支撐部件(上框架21及載置臺40)上的沿水平方向離開側壁面30a和30b的位置,以便直立設置部51不會與側壁面30a和30b相互重疊。這樣,能夠在使控制閥30的側壁面30a、30b向側方開放的狀態下配置直立設置部51及電磁閥35,并且,能以捆扎狀態相對于如此配置的直立設置部51而保持先導導管36。因此,可以在離開側壁面30a、30b的位置(直立設置部51)整齊地布線先導導管36,從而能夠在抑制液壓導管31和先導導管36相互纏繞的狀態下,容易地進行先導導管36的布線作業。

此外,通過引導部53(鉤部53b),可以限制先導導管36向離開控制閥30的方向移動。因此,當油在先導導管36內流動時,可以抑制先導導管36向外側膨脹,能夠縮小布線先導導管36所需要的空間。

而且,多個先導導管36以捆扎狀態經由鉤部53b的開口插入到該鉤部53b,使得多個先導導管36從電磁閥35起沿著直立設置部51予以布線。由此,能夠使該先導導管36卡止(保持)在鉤部53b。此外,由于能夠通過鉤部53b的開口將先導導管36插入或抽出,布線作業變得容易。

此外,設置有捆扎帶38,用于將多個先導導管36以捆扎狀態固定在鉤部53b。由此,能夠防止因為工程機械10的振動而先導導管36通過開口從鉤部53b脫落。因此,既能提高通過開口布線先導導管36時的作業效率,又能可靠地保持先導導管36。

如圖4至圖7所示,所述直立設置部51具備安裝有引導部53的引導用安裝面(左側面)51a、以及安裝有后面敘述的夾緊部件60的夾具用安裝面(右側面)51b。

在直立設置部51的夾具用安裝面51b安裝有夾緊部件60。夾緊部件60用于將與控制閥30的液壓端口32連接的液壓導管31夾緊,保持在規定的高度位置。在本實施方式中,通過夾緊部件60將連接于回轉馬達27的金屬制的液壓導管31夾緊。

夾緊部件60具備:第1支架61,其剖面呈l字狀,從直立設置部51的夾具用安裝面51b向右側延伸;第2支架62,其剖面呈l字狀,重疊在第1支架61的上面,并通過緊固螺栓65及緊固螺母66與第1支架61緊固連接;以及一對夾具部63,安裝在第2支架62的右側面。

一對夾具部63的彼此相向的面具有夾持面,該夾持面與液壓導管31的剖面形狀相對應地凹陷。在液壓導管31被一對夾具部63的夾持面夾持的狀態下,將緊固螺栓67及緊固螺母68擰緊,從而利用一對夾具部63夾持液壓導管31。

在此,整理本實施方式的結構,對控制閥30及載置臺40進行說明。

在從控制閥30的右側壁面(連接面)30a的水平方向的一端(前端)向與該右壁面30a垂直的方向延伸的前面(先導導管連接面)30c,設置有用于連接先導導管36的先導口33。

此外,對于直立設置部51而言,從與右側壁面30a垂直的方向觀察,其設置于沿著水平方向從右側壁面30a向右側壁面30a的一端側(前側)離開的位置,而且,從與前側壁面30c垂直的方向觀察,其設置于沿著水平方向從前側壁面30c向右側壁面30a側(右側)離開的位置。

另外,直立設置部51的夾具用安裝面51b朝向與控制閥30的右側壁面30a相同的方向。

進一步,載置部52從直立設置部51的上端部向引導用安裝面51a所朝向的一側(左側)延伸。

通過采用這樣的控制閥30及載置臺40,可以將用于布線先導導管36的直立設置部51兼作用于安裝夾緊部件60的部件,其中,該夾緊部件60用于保持液壓導管31。而且,不僅能夠布線先導導管36,還能將液壓導管31布線在靠近支架50的位置,因此可以實現整個裝置的緊湊化。

此外,可以將直立設置部51的一側(引導用安裝面51a所朝向的一側:左側)用作布線先導導管36的空間,并將直立設置部51的另一側(夾具用安裝面51b所朝向的一側:右側)用作布線液壓導管31的空間。這樣,直立設置部51可以用于隔開先導導管36和液壓導管31,因此能夠更整齊地布線兩種導管31、36。

從與右側壁面(連接面)30a垂直的方向(左右方向)觀察,直立設置部51從右側壁面30a向該右側壁面30a的一端側(前側壁面30c側:前側)離開,并且,在所述垂直的方向上,該直立設置部51設置在比右側壁面30a更靠右側(從與前側壁面30c垂直的方向觀察,從前側壁面30c向右側壁面30a側離開的位置:右側的位置)。

在此,由于夾具用安裝面51b被設置成在所述垂直的方向上比右側壁面30a更向右側并且與右側壁面30a朝向相同的方向,因此,能夠在避免從右側壁面30a向右方向延伸的液壓導管31的中途部與先導導管36相互纏繞的狀態下,將液壓導管31引導到夾緊部件60。

此外,由于引導用安裝面51a被配置成朝向前側壁面30c側,因此能夠容易地將由直立設置部51保持的先導導管36的頂端部引導到先導口33。

由于在通過直立設置部51與用于布線液壓導管31的空間相隔開的空間的上方配置有載置部52,因此能夠從該載置部52上的電磁閥35向下方高效率地將先導導管36引導到引導部53。

《其它實施方式》

關于上述實施方式,也可以采用如下結構。

雖然說明了設置有兩個引導部53的例子,但是并不限定引導部53的數量。只要引導部53能夠以捆扎狀態保持先導導管36,使先導導管36沿著直立設置部51在上下方向上予以布線,并且,至少能夠限制先導導管36向離開控制閥30的方向移動,引導部53的數量也可以是一個或三個以上。

在上述實施方式中,說明了直立設置部51直立設置于載置臺40的例子,但是,直立設置部51只要直立設置于從控制閥30的下方支撐該控制閥30的閥支撐部件(上框架21及載置臺40)上即可。

雖然說明了具備鉤部53b的引導部51,但是,對于以捆扎狀態保持先導導管36,使先導導管36沿著直立設置部51在上下方向上予以布線,并且限制先導導管36向離開控制閥30的方向移動的結構而言,并不限定采用鉤部53b,也可以采用具備環狀部分的引導部51。

雖然說明了具備捆扎帶38及夾緊部件60的結構,但是也可以省去其中的至少一方。

在上述實施方式中,雖然說明了在直立設置部51的左側面接合了引導部53的結構,但是,如圖8所示,例如也可以采用在直立設置部51的右側面接合引導部53的結構。在此情況下,也可以在直立設置部51的右側面設置夾緊部件60。

另一方面,在與上述實施方式同樣地將引導部53設置于直立設置部51的左側面的結構中,也可以將夾緊部件60設置在直立設置部51的左側面。

雖然說明了從直立設置部51向左方延伸的載置部52,但是,只要載置部52配置于比控制閥30的上面更位于上方,并不限定載置部52的延伸方向為左方向。

雖然說明了具備固定部54的支架50,但是也可以省去固定部54。在此情況下,載置部52由直立設置部51以懸臂狀支撐。

另外,上述的具體實施方式主要包括具備如下結構的發明。

本發明提供一種工程機械的閥配置結構,其包括:控制閥,通過液壓導管與液壓設備相連接;電磁閥,通過多個先導導管與所述控制閥相連接;閥支撐部件,從所述控制閥的下方支撐該控制閥;以及支架,以使所述電磁閥比所述控制閥更位于上方的方式支撐所述電磁閥,其中,在所述控制閥的朝向側方的連接面設置有用于連接所述液壓導管的液壓端口,所述支架具備:直立設置部,從與所述連接面垂直的方向觀察,直立設置于所述閥支撐部件上的沿著水平方向離開所述連接面的位置以便該直立設置部不與所述連接面相互重疊,并且,該直立設置部從所述閥支撐部件起沿著上下方向延伸到比所述控制閥的上面更位于上方的位置;載置部,從所述直立設置部的上端部延伸,從而被配置在比所述控制閥的上面更位于上方的位置,并載置有所述電磁閥;以及至少一個引導部,設置于所述直立設置部,用于以捆扎狀態保持所述先導導管,使所述先導導管沿著所述直立設置部在上下方向上予以布線,并且,至少限制所述先導導管向離開所述控制閥的方向移動。

本發明中,電磁閥通過支架被支撐在比控制閥更位于上方的位置。此外,支架的直立設置部配置在沿著水平方向離開控制閥的位置。而且,引導部以捆扎狀態保持先導導管,使先導導管沿著直立設置部在上下方向上予以布線。

根據本發明,能夠在使控制閥的連接面向側方開放的狀態下配置直立設置部及電磁閥,并且,能使如此配置的直立設置部以捆扎狀態保持先導導管。因此,可以在離開連接面(液壓導管)的位置(直立設置部)整齊地布線先導導管,從而能夠在抑制液壓導管和先導導管相互纏繞的狀態下,容易地進行先導導管的布線作業。

此外,通過引導部,至少可以限制先導導管向離開控制閥的方向移動。因此,當油在先導導管內流動時,可以抑制先導導管向外側膨脹,能夠縮小布線先導導管所需要的空間。

上述工程機械的閥配置結構中優選的是,所述引導部具備向所述控制閥側開口的鉤部。

根據該方式,引導部具備鉤部。多個先導導管以捆扎狀態經由鉤部的開口插入到該鉤部,使得多個先導導管從電磁閥起沿著直立設置部予以布線。由此,能夠使該先導導管卡止(保持)在鉤部。此外,由于能夠通過鉤部的開口將先導導管插入或抽出,布線作業變得容易。

上述工程機械的閥配置結構中優選的是還包括捆扎部件,其通過纏繞所述多個先導導管及所述鉤部,從而將所述多個先導導管以捆扎狀態固定在所述鉤部。

根據該方式,能夠防止因為工程機械的振動等而先導導管通過開口從鉤部脫落。因此,如上所述,既能提高通過開口布線先導導管時的作業效率,又能可靠地保持先導導管。

上述工程機械的閥配置結構中優選的是,在所述直立設置部設置有用于保持所述液壓導管的夾緊部件。

根據該方式,由設置在直立設置部的夾緊部件保持液壓導管。由此,也可以將用于布線先導導管的直立設置部兼作用于安裝夾緊部件的部件,該夾緊部件用于保持液壓導管。而且,不僅能夠布線先導導管,還能將液壓導管布線在靠近支架的位置,因此可以實現整個裝置的緊湊化。

上述工程機械的閥配置結構中優選的是,所述直立設置部具備安裝有所述引導部的引導用安裝面、以及朝向與所述引導用安裝面相反的一側并安裝有所述夾緊部件的夾具用安裝面。

根據該方式,可以將直立設置部的一側(引導用安裝面所朝向的一側)用作布線先導導管的空間,并將直立設置部的另一側(夾具用安裝面所朝向的一側)用作布線液壓導管的空間。這樣,直立設置部可以用于隔開先導導管和液壓導管,因此能夠更整齊地布線兩種導管。

上述工程機械的閥配置結構中優選的是,在從所述控制閥的所述連接面的水平方向的一端向與所述連接面垂直的方向延伸的先導導管連接面,設置有用于連接所述先導導管的先導口,所述直立設置部,從與所述連接面垂直的方向觀察,設置于沿著水平方向從所述連接面向該連接面的一端側離開的位置,而且,從與所述先導導管連接面垂直的方向觀察,設置于沿著水平方向從所述先導導管連接面向所述連接面側離開的位置,所述夾具用安裝面朝向與所述連接面相同的方向。

根據該方式,從與連接面垂直的方向觀察,直立設置部從連接面向該連接面的一端側(先導導管連接面側)離開,并且,在所述垂直的方向上,直立設置部設置于比連接面更靠右側(從與先導導管連接面垂直的方向觀察,從先導導管連接面向連接面側離開的位置)。

在此,由于夾具用安裝面在所述垂直的方向上設置于比連接面更靠右側,而且被配置成朝向與連接面相同的方向,因此,能夠在避免從連接面向所述垂直的方向延伸的液壓導管的中途部與先導導管相互纏繞的狀態下,容易地將液壓導管引導到夾緊部件。

此外,由于引導用安裝面被配置成朝向先導導管連接面側,因此能夠容易地將由直立設置部保持的先導導管的頂端部引導到先導口。

上述工程機械的閥配置結構中優選的是,所述載置部從所述直立設置部的上端部向所述引導用安裝面所朝向的一側延伸。

根據該方式,由于在通過直立設置部與用于布線液壓導管的空間相隔開的空間的上方配置有載置部,因此能夠從該載置部上的電磁閥向下方高效率地將先導導管引導到引導部。

上述工程機械的閥配置結構中優選的是,所述支架具備固定部,該固定部從所述載置部的與所述直立設置部相反的一側的端部向下方延伸,并固定在所述控制閥。

根據該方式,通過直立設置部及固定部對支架的載置部的兩端進行支撐,因此能夠提高支架的剛性來抑制電磁閥的振動。

上述工程機械的閥配置結構中優選的是還包括多個引導部,其沿上下方向排列設置于所述直立設置部。

根據該方式,通過多個引導部能夠可靠地沿著直立設置部布線先導導管。

根據本發明,能夠在抑制先導導管和液壓導管相互纏繞的狀態下布線先導導管,并且縮小布線先導導管所需要的空間。

當前第1頁1 2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垦利县| 崇明县| 抚顺市| 汉阴县| 鱼台县| 长治市| 申扎县| 柘荣县| 伊宁县| 文昌市| 满洲里市| 札达县| 宣城市| 同仁县| 启东市| 黔西县| 偏关县| 江安县| 深泽县| 日照市| 资阳市| 巍山| 望奎县| 来凤县| 蒲城县| 开原市| 九江县| 鹤山市| 炉霍县| 景泰县| 固安县| 双鸭山市| 肇源县| 沅陵县| 剑阁县| 广安市| 永城市| 凤凰县| 清镇市| 墨竹工卡县| 紫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