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海上人工島施工領域,具體來說涉及一種拋石施工中鋼圓筒護岸結構防腐涂層保護結構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采用鋼圓筒作為護岸結構,形成護岸后再進行內部填海造島是海上人工島施工中的新興技術。該施工方法具有施工快捷、工廠化制造、對環境影響小等特點。目前公知領域中,所采用的鋼圓筒護岸結構均為臨時結構,在成島之后鋼圓筒護岸不再起到圍護作用,因此并不對該結構的使用壽命進行過高的要求。但如果涉及到的鋼圓筒護岸結構是作為永久結構使用,則其設計使用壽命至少為100年,這對于鋼圓筒護岸結構的表面防腐提出了極高的要求。
在百年防腐的使用要求下,鋼圓筒護岸結構采用海工重防腐涂層進行防腐保護,而防腐涂層在護岸兩側拋石施工過程中極易破損,進而導致鋼圓筒護岸結構防腐的失效。永久性的鋼護岸結構的銹蝕對于整個人工島的運營具有極大的安全隱患。
目前公知領域尚無在拋石施工過程中對于永久性鋼圓筒護岸結構海工重防腐涂層保護的施工方法。不利于永久性鋼圓筒護岸結構的維護和后續人工島的開發利用。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已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適用性強、對鋼圓筒護岸結構影響小,對既有海洋環境無影響的拋石施工中鋼圓筒護岸結構防腐涂層保護結構施工方法。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下述技術方案:
本發明的拋石施工中鋼圓筒護岸結構防腐涂層保護結構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加工多個鋼圓筒以及多個鋼副格,然后通過強力膠將膠皮保護層粘貼在每個鋼圓筒的下部筒壁上以及每個鋼副格的下部外壁上,所述膠皮保護層覆蓋住鋼圓筒和鋼副格在安裝時處于前側臨海區拋石區域內的全部表面,所述的膠皮保護層粘貼高度與設定的拋石區域內的拋石高度相同;
(2)將鋼圓筒和鋼副格下放至待建人工島護岸位置,并將鋼圓筒下部打入海床內,然后將鋼副格兩側沿豎直方向插在相鄰間隔設置的兩個鋼圓筒的插槽內,使得鋼圓筒和鋼副格連接成一體,構成護岸結構體系;
(3)在回填區側的每個鋼圓筒和鋼副格外壁上從上至下覆蓋雙層土工布,相鄰雙層土工布采用搭接的連接方式,所述雙層土工布在鋼圓筒和鋼副格的頂端翻折到鋼圓筒和鋼副格上沿內側1-1.2m,并在鋼圓筒和鋼副格的頂端夾緊;雙層土工布的下端在鋼圓筒和鋼副格的底端向回填區方向翻折至少2m,并且水平固定在海床上;
(4)運輸和拋投石籠網兜,具體過程為:(a)通過船上配備的gps-rtk定位系統定位調整浮吊船的位置使浮吊船位于鋼圓筒前側臨海區待拋石籠網兜附近的位置;(b)采用自航駁船運輸石籠網兜到鋼圓筒的前側臨海區,自航駁船靠泊浮吊船;(c)浮吊船兼作定位船,在浮吊船靠近鋼圓筒一側有效吊距內的甲板上,用紅漆沿鋼圓筒布設方向間隔設置多個刻度;(d)浮吊船起吊石籠網兜,參照標線刻度位置依次拋投,在石籠網兜入水后脫鉤,將石籠網兜直接于水面下送達拋投點;所述的石籠網兜采用鋼絲網,在石籠網兜貼近鋼圓筒一側的邊角處用土工布包裹;
(5)采用拋石船同時在回填區側的鋼圓筒和鋼副格外側拋填回填區塊石并且在石籠網兜外側拋填臨海區塊石,回填區塊石和臨海區塊石相對于鋼圓筒對稱均勻拋填直至回填區塊石和臨海區塊石的高度與石籠網兜上頂面平齊;
(6)采用浮吊船在石籠網兜上吊裝安裝壓腳空心方塊,所述的壓腳空心方塊貼合鋼圓筒筒壁和鋼副格外壁設置,所述壓腳空心方塊和鋼圓筒筒壁以及鋼副格外壁接觸的一面的形狀彼此完全契合,所述壓腳空心方塊中心為空心結構,在所述的壓腳空心方塊上表面設置有吊環以方便吊裝;
(7)采用拋石船同時在回填區側的鋼圓筒和鋼副格外側拋填回填區塊石并且在壓腳空心方塊外側拋填臨海區塊石,回填區塊石和臨海區塊石相對于鋼圓筒對稱均勻拋填直至回填區塊石和臨海區塊石的高度與壓腳空心方塊上頂面平齊。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該施工方法能夠有效的減小鋼圓筒護岸結構防腐涂層在拋石施工中的破壞,有助于實現鋼圓筒護岸結構的長效防腐;
(2)該結構采用雙層土工布進行后側回填區方向鋼圓筒護岸結構涂層的防護,可有效減小拋石過程中石塊結構對于鋼圓筒護岸結構的涂層的剮蹭,很好地起到保護鋼圓筒護岸結構涂層的作用;
(3)該結構采用粘貼膠皮保護層進行鋼圓筒前側臨海區方向施工的綜合防護措施,能夠完全起到鋼圓筒護岸結構涂層的防護作用,同時膠皮保護層還能夠起到部分防腐作用,有助于實現鋼圓筒護岸結構的長效防腐;
(4)該施工方法中在石籠網兜上貼近鋼圓筒的一側的邊角處用土工布包裹,能夠有效的減小石籠網兜在吊運安裝過程中對鋼圓筒護岸結構涂層的磕碰,且施工方法簡便易行;
(5)該施工方法中在壓腳空心方塊和鋼圓筒護岸結構接觸的一面貼上防撞膠條,能夠有效減小壓腳空心方塊在吊運安裝過程中對鋼圓筒護岸結構涂層的磨損;
(6)該施工方法能夠實現海上拋石施工中對鋼圓筒護岸結構防腐涂層的保護,有助于實現鋼圓筒護岸結構的長效防腐,且對環境無污染,經濟易行。
附圖說明
圖1為采用本發明方法構建的海上拋石施工中鋼圓筒護岸結構防腐涂層保護結構沿前側臨海區方向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采用本發明方法構建的海上拋石施工中鋼圓筒護岸結構防腐涂層保護結構沿后側回填區方向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1所示的結構中的鋼圓筒護岸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1所示結構中壓腳空心方塊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1所示結構的局部示意圖;
圖6為圖1所示結構的斷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加以詳細說明。
如附圖所示的本發明的拋石施工中鋼圓筒護岸結構防腐涂層保護結構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加工多個鋼圓筒1以及多個鋼副格2,然后通過強力膠將膠皮保護層3粘貼在每個鋼圓筒1的下部筒壁上以及每個鋼副格2的下部外壁上,所述膠皮保護層3覆蓋住鋼圓筒1和鋼副格2在安裝時處于前側臨海區拋石區域內的全部表面,所述的膠皮保護層3粘貼高度與設定的拋石區域內的拋石高度相同;
(2)將鋼圓筒1和鋼副格2下放至待建人工島護岸位置,并將鋼圓筒1下部打入海床內,然后將鋼副格兩側沿豎直方向插在相鄰間隔設置的兩個鋼圓筒1的插槽內,使得鋼圓筒1和鋼副格2連接成一體,構成護岸結構體系;所述的鋼圓筒1和鋼副格2的結構可以采用已有結構,如公開號為cn103397650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大型鋼圓筒圍堰結構”公開的結構。
(3)在回填區側的每個鋼圓筒1和鋼副格2外壁上從上至下覆蓋雙層土工布7,相鄰雙層土工布采用搭接的連接方式,搭接寬度可以根據規范確定,可以為1m。所述雙層土工布7在鋼圓筒1和鋼副格2的頂端翻折到鋼圓筒1和鋼副格2上沿內側1-1.2m,并在鋼圓筒1和鋼副格2的頂端夾緊;雙層土工布7的下端在鋼圓筒1和鋼副格2的底端向回填區方向翻折至少2m,并且水平固定在海床上;
(4)運輸和拋投石籠網兜4,具體過程為:(a)通過船上配備的gps-rtk定位系統定位調整浮吊船的位置使浮吊船位于鋼圓筒1前側臨海區待拋石籠網兜4附近的位置;(b)采用自航駁船運輸石籠網兜4到鋼圓筒的1前側臨海區,自航駁船靠泊浮吊船;(c)浮吊船兼作定位船,在浮吊船靠近鋼圓筒1一側有效吊距內的甲板上,用紅漆沿鋼圓筒1布設方向間隔設置多個刻度,優選的每隔2-2.5m間距進行刻畫;(d)浮吊船起吊石籠網兜4,參照標線刻度位置依次拋投,在石籠網兜4入水后脫鉤,將石籠網兜4直接于水面下送達拋投點;所述的石籠網兜4采用鋼絲網,在石籠網兜4貼近鋼圓筒1一側的邊角處用土工布包裹,防止在安裝過程中對鋼圓筒1筒壁和鋼副格2壁的涂層造成破壞。
優選的鋼絲網采用六邊形雙絞合鋼絲網,嚴格控制石籠網兜4的充盈度,優選的石籠網兜4的充盈度不大于80%;
(5)采用拋石船同時在回填區側的鋼圓筒1和鋼副格2外側拋填回填區塊石8并且在石籠網兜4外側拋填臨海區塊石6,回填區塊石8和臨海區塊石6相對于鋼圓筒1對稱均勻拋填直至回填區塊石8和臨海區塊石6的高度與石籠網兜4上頂面平齊,對稱均勻拋填可以避免鋼圓筒1因受力不均產生側傾;
(6)采用浮吊船在石籠網兜4上吊裝安裝壓腳空心方塊5,所述的壓腳空心方塊5貼合鋼圓筒1筒壁和鋼副格2外壁設置,所述壓腳空心方塊5和鋼圓筒1筒壁以及鋼副格2外壁接觸的一面的形狀彼此完全契合,所述壓腳空心方塊中心為空心結構,在所述的壓腳空心方塊5上表面設置有吊環以方便吊裝;
優選的壓腳空心方塊5的空心結構為圓形。為防止壓腳空心方塊5安裝過程中對鋼圓筒1筒壁和鋼副格2外壁磕碰,在壓腳空心方塊5和鋼圓筒1筒壁以及鋼副格2外壁接觸的一面貼有防撞膠條;
(7)采用拋石船同時在回填區側的鋼圓筒1和鋼副格2外側拋填回填區塊石8并且在壓腳空心方塊5外側拋填臨海區塊石6,回填區塊石8和臨海區塊石6相對于鋼圓筒1對稱均勻拋填直至回填區塊石8和臨海區塊石6的高度與壓腳空心方塊5上頂面平齊,對稱均勻拋填可以避免鋼圓筒1因受力不均產生側傾。
鋼圓筒護岸結構包括帶有鋼副格的鋼圓筒護岸,所述鋼圓筒護岸的前側臨海區(該側最終將成為護堤結構)包括緊貼鋼圓筒筒壁和鋼副格壁的石籠網兜,石籠網兜上安放緊貼鋼圓筒筒壁和鋼副格壁的壓腳空心方塊。在所述石籠網兜和壓腳空心方塊的外側為回填塊石。所述鋼圓筒護岸的后側回填區(該側最終將回填為人工島)為回填塊石。
實施例1
(1)加工多個鋼圓筒1以及多個鋼副格2,然后通過強力膠將膠皮保護層3粘貼在每個鋼圓筒1的下部筒壁上以及每個鋼副格2的下部外壁上,所述膠皮保護層3覆蓋住鋼圓筒1和鋼副格2在安裝時處于前側臨海區拋石區域內的全部表面,所述的膠皮保護層3粘貼高度與設定的拋石區域內的拋石高度相同;
(2)將鋼圓筒1和鋼副格2下放至待建人工島護岸位置,并將鋼圓筒1下部打入海床內,然后將鋼副格兩側插在相鄰間隔設置的兩個鋼圓筒1的插槽內,使得鋼圓筒1和鋼副格2連接成一體,構成護岸結構體系;
(3)在回填區側的每個鋼圓筒1和鋼副格2外壁上從上至下覆蓋雙層土工布7,相鄰土工布采用搭接的連接方式,搭接寬度為1m。所述雙層土工布7在鋼圓筒1和鋼副格2的頂端翻折到鋼圓筒1和鋼副格2上沿內側1m,并在鋼圓筒1和鋼副格2的頂端夾緊;雙層土工布7的下端在鋼圓筒1和鋼副格2的底端向回填區方向翻折2m,并且水平固定在海床上;
(4)運輸和拋投石籠網兜4,具體過程為:(a)通過船上配備的gps-rtk定位系統定位調整浮吊船的位置使浮吊船位于鋼圓筒1前側臨海區待拋石籠網兜4附近的位置;(b)采用自航駁船運輸石籠網兜4到鋼圓筒的1前側臨海區,自航駁船靠泊浮吊船;(c)浮吊船兼作定位船,在浮吊船靠近鋼圓筒1一側有效吊距內的甲板上,用紅漆沿鋼圓筒1布設方向間隔2m設置多個刻度;(d)浮吊船起吊石籠網兜4,參照標線刻度位置依次拋投,在石籠網兜4入水后脫鉤,將石籠網兜4直接于水面下送達拋投點;所述的石籠網兜4采用六邊形雙絞合鋼絲網,在石籠網兜4貼近鋼圓筒1一側的邊角處用土工布包裹,石籠網兜4的充盈度不大于80%;
(5)采用拋石船同時在回填區側的鋼圓筒1和鋼副格2外側拋填回填區塊石8并且在石籠網兜4外側拋填臨海區塊石6,回填區塊石8和臨海區塊石6相對于鋼圓筒1對稱均勻拋填直至回填區塊石8和臨海區塊石6的高度與石籠網兜4上頂面平齊;
(6)采用浮吊船在石籠網兜4上吊裝安裝壓腳空心方塊5,所述的壓腳空心方塊5貼合鋼圓筒1筒壁和鋼副格2外壁設置,所述壓腳空心方塊5和鋼圓筒1筒壁以及鋼副格2外壁接觸的一面的形狀彼此完全契合,所述壓腳空心方塊中心為圓形空心結構,在所述的壓腳空心方塊5上表面設置有吊環以方便吊裝;在壓腳空心方塊5和鋼圓筒1筒壁以及鋼副格2外壁接觸的一面貼有防撞膠條;
(7)采用拋石船同時在回填區側的鋼圓筒1和鋼副格2外側拋填回填區塊石8并且在壓腳空心方塊5外側拋填臨海區塊石6,回填區塊石8和臨海區塊石6相對于鋼圓筒1對稱均勻拋填直至回填區塊石8和臨海區塊石6的高度與壓腳空心方塊5上頂面平齊。
經試驗:有助于實現鋼圓筒護岸結構的長效防腐。
實施例2
(1)加工多個鋼圓筒1以及多個鋼副格2,然后通過強力膠將膠皮保護層3粘貼在每個鋼圓筒1的下部筒壁上以及每個鋼副格2的下部外壁上,所述膠皮保護層3覆蓋住鋼圓筒1和鋼副格2在安裝時處于前側臨海區拋石區域內的全部表面,所述的膠皮保護層3粘貼高度與設定的拋石區域內的拋石高度相同;
(2)將鋼圓筒1和鋼副格2下放至待建人工島護岸位置,并將鋼圓筒1下部打入海床內,然后將鋼副格兩側插在相鄰間隔設置的兩個鋼圓筒1的插槽內,使得鋼圓筒1和鋼副格2連接成一體,構成護岸結構體系;
(3)在回填區側的每個鋼圓筒1和鋼副格2外壁上從上至下覆蓋雙層土工布7,相鄰土工布采用搭接的連接方式,搭接寬度為1m。所述雙層土工布7在鋼圓筒1和鋼副格2的頂端翻折到鋼圓筒1和鋼副格2上沿內側1.2m,并在鋼圓筒1和鋼副格2的頂端夾緊;雙層土工布7的下端在鋼圓筒1和鋼副格2的底端向回填區方向翻折2.2m,并且水平固定在海床上;
(4)運輸和拋投石籠網兜4,具體過程為:(a)通過船上配備的gps-rtk定位系統定位調整浮吊船的位置使浮吊船位于鋼圓筒1前側臨海區待拋石籠網兜4附近的位置;(b)采用自航駁船運輸石籠網兜4到鋼圓筒的1前側臨海區,自航駁船靠泊浮吊船;(c)浮吊船兼作定位船,在浮吊船靠近鋼圓筒1一側有效吊距內的甲板上,用紅漆沿鋼圓筒1布設方向間隔2.5m設置多個刻度;(d)浮吊船起吊石籠網兜4,參照標線刻度位置依次拋投,在石籠網兜4入水后脫鉤,將石籠網兜4直接于水面下送達拋投點;所述的石籠網兜4采用六邊形雙絞合鋼絲網,在石籠網兜4貼近鋼圓筒1一側的邊角處用土工布包裹,石籠網兜4的充盈度不大于80%;
(5)采用拋石船同時在回填區側的鋼圓筒1和鋼副格2外側拋填回填區塊石8并且在石籠網兜4外側拋填臨海區塊石6,回填區塊石8和臨海區塊石6相對于鋼圓筒1對稱均勻拋填直至回填區塊石8和臨海區塊石6的高度與石籠網兜4上頂面平齊;
(6)采用浮吊船在石籠網兜4上吊裝安裝壓腳空心方塊5,所述的壓腳空心方塊5貼合鋼圓筒1筒壁和鋼副格2外壁設置,所述壓腳空心方塊5和鋼圓筒1筒壁以及鋼副格2外壁接觸的一面的形狀彼此完全契合,所述壓腳空心方塊中心為圓形空心結構,在所述的壓腳空心方塊5上表面設置有吊環以方便吊裝;在壓腳空心方塊5和鋼圓筒1筒壁以及鋼副格2外壁接觸的一面貼有防撞膠條;
(7)采用拋石船同時在回填區側的鋼圓筒1和鋼副格2外側拋填回填區塊石8并且在壓腳空心方塊5外側拋填臨海區塊石6,回填區塊石8和臨海區塊石6相對于鋼圓筒1對稱均勻拋填直至回填區塊石8和臨海區塊石6的高度與壓腳空心方塊5上頂面平齊。
經試驗:有助于實現鋼圓筒護岸結構的長效防腐。
實施例3
(1)加工多個鋼圓筒1以及多個鋼副格2,然后通過強力膠將膠皮保護層3粘貼在每個鋼圓筒1的下部筒壁上以及每個鋼副格2的下部外壁上,所述膠皮保護層3覆蓋住鋼圓筒1和鋼副格2在安裝時處于前側臨海區拋石區域內的全部表面,所述的膠皮保護層3粘貼高度與設定的拋石區域內的拋石高度相同;
(2)將鋼圓筒1和鋼副格2下放至待建人工島護岸位置,并將鋼圓筒1下部打入海床內,然后將鋼副格兩側插在相鄰間隔設置的兩個鋼圓筒1的插槽內,使得鋼圓筒1和鋼副格2連接成一體,構成護岸結構體系;
(3)在回填區側的每個鋼圓筒1和鋼副格2外壁上從上至下覆蓋雙層土工布7,相鄰土工布采用搭接的連接方式,搭接寬度為1m。所述雙層土工布7在鋼圓筒1和鋼副格2的頂端翻折到鋼圓筒1和鋼副格2上沿內側1.15m,并在鋼圓筒1和鋼副格2的頂端夾緊;雙層土工布7的下端在鋼圓筒1和鋼副格2的底端向回填區方向翻折2m,并且水平固定在海床上;
(4)運輸和拋投石籠網兜4,具體過程為:(a)通過船上配備的gps-rtk定位系統定位調整浮吊船的位置使浮吊船位于鋼圓筒1前側臨海區待拋石籠網兜4附近的位置;(b)采用自航駁船運輸石籠網兜4到鋼圓筒的1前側臨海區,自航駁船靠泊浮吊船;(c)浮吊船兼作定位船,在浮吊船靠近鋼圓筒1一側有效吊距內的甲板上,用紅漆沿鋼圓筒1布設方向間隔2.2m設置多個刻度;(d)浮吊船起吊石籠網兜4,參照標線刻度位置依次拋投,在石籠網兜4入水后脫鉤,將石籠網兜4直接于水面下送達拋投點;所述的石籠網兜4采用六邊形雙絞合鋼絲網,在石籠網兜4貼近鋼圓筒1一側的邊角處用土工布包裹,石籠網兜4的充盈度不大于80%;
(5)采用拋石船同時在回填區側的鋼圓筒1和鋼副格2外側拋填回填區塊石8并且在石籠網兜4外側拋填臨海區塊石6,回填區塊石8和臨海區塊石6相對于鋼圓筒1對稱均勻拋填直至回填區塊石8和臨海區塊石6的高度與石籠網兜4上頂面平齊;
(6)采用浮吊船在石籠網兜4上吊裝安裝壓腳空心方塊5,所述的壓腳空心方塊5貼合鋼圓筒1筒壁和鋼副格2外壁設置,所述壓腳空心方塊5和鋼圓筒1筒壁以及鋼副格2外壁接觸的一面的形狀彼此完全契合,所述壓腳空心方塊中心為圓形空心結構,在所述的壓腳空心方塊5上表面設置有吊環以方便吊裝;在壓腳空心方塊5和鋼圓筒1筒壁以及鋼副格2外壁接觸的一面貼有防撞膠條;
(7)采用拋石船同時在回填區側的鋼圓筒1和鋼副格2外側拋填回填區塊石8并且在壓腳空心方塊5外側拋填臨海區塊石6,回填區塊石8和臨海區塊石6相對于鋼圓筒1對稱均勻拋填直至回填區塊石8和臨海區塊石6的高度與壓腳空心方塊5上頂面平齊。
經試驗:有助于實現鋼圓筒護岸結構的長效防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