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供熱管道的敷設方法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對供熱管道和三通進行加固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在整個供熱管網的應力驗算時,應力較大的地方集中在三通、彎頭、折角等部位。由于供熱管道自身的周期性的反復溫度變化,在應力較大處容易發生疲勞變形,而最終導致破壞。傳統三通結構的加強,只是圍繞構件本身加強做文章,例如增加管件壁厚、選擇預制型、拔制型等加強型的三通、增加補強板等措施,但這些措施在介質溫度高(溫度大于90℃),壓力大(壓力大于1.6mpa)、大口徑的情況下,三通的變形和故障率還是非常高。無限的增加管件壁厚、增設補強措施,也會大大提高施工造價,而且設備材料的制造,采購周期長,產品合格率也無法保證。
此外,供熱管網在冬季的運行過程中,一旦三通發生破裂,則導致出現漏水故障,而且很難查找故障點,即使尋找故障點也需要花費許多時間來維修,維修期間停止供熱容易造成嚴重的社會影響。
技術實現要素:
基于上述問題,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對供熱管道和三通進行加固的施工方法,通過該方法能夠有效降低三通發生應力破壞的可能。
本發明提供一種對供熱管道和三通進行加固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根據預定深度開挖溝槽;
s2、對所述溝槽進行土質檢測,根據土質檢測結果對所述溝槽的槽底進行適當的基層處理;
s3、將供熱管道和三通敷設到所述溝槽內;
s4、將所述供熱管道與所述三通焊接在一起;
s5、向所述溝槽內所述三通所在的區域回填第一預定量的三七灰土,向所述溝槽內其他區域均回填第二預定量的中砂。
s6、向所述溝槽內回填覆蓋所述三七灰土和所述中砂的粉狀回填土,并對所述粉狀回填土進行夯實;
s7、向所述溝槽內回填覆蓋所述粉狀回填土的原土,并對所述原土進行夯實。
優選地,在步驟s5中,回填的所述三七灰土的頂部高于所述三通的頂部的距離h2為200~300mm。
優選地,在步驟s5中,沿著垂直所述溝槽的槽底的方向看,回填的所述三七灰土的覆蓋范圍的面積是4π~9πm2,所述三通的拐角中心與所述覆蓋范圍的幾何中心重合。
優選地,在步驟s6中,回填的所述粉狀回填土的深度h1≥300mm,回填的所述原土的深度h0>1000mm。
優選地,在步驟s6中,粉狀回填土和原土的夯實系數均大于0.94。
優選地,在步驟s2中,如果土質檢測的結果是原土土質,則在所述溝槽的槽底鋪設中砂墊層,如果檢測的結果是非原土土質,則進行換土工作。
優選地,在步驟s2中,如果土質檢測的結果是原土土質,則在所述溝槽的槽底鋪設200~300mm厚度的中砂墊層。
優選地,在步驟s4中,在所述供熱管道與所述三通之間的焊接完成后,對焊接好的所述供熱管道和所述三通進行探傷檢驗。
根據本發明的對供熱管道和三通進行加固的施工方法,該方法通過對溝槽中不同區域和不同層次執行不同的回填來加固供熱管道和三通,尤其是對三通所在區域用三七灰土回填的方式來對三通進行加固,不再需要通過增加管件壁厚、增設補強措施等方式來加強三通的強度。因此,該施工方法能夠有效地減少三通以及三通和供熱管道的連接處發生應力破壞的可能。本發明的對供熱管道和三通進行加固的施工方法實用性強、易操作、效果明顯,而且不增加工程造價,非常適合實施、應用和推廣。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在所有附圖中,類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類似的附圖標記標識。附圖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實際的比例繪制。
圖1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對供熱管道和三通進行加固的施工方法的流程圖;
圖2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對供熱管道和三通進行加固的施工方法中三通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對供熱管道和三通進行加固的施工方法中三通回填部位橫斷面的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1、供熱管道;2、三通;3、三七灰土回填區域;31、拐角中心。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技術方案的實施例進行詳細的描述。以下實施例僅用于更加清楚地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因此只作為示例,而不能以此來限制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圖1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對供熱管道和三通進行加固的施工方法的流程圖,如圖1所示,該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根據預定深度開挖溝槽;
s2、對溝槽進行土質檢測,根據土質檢測結果對溝槽的槽底進行適當的基層處理;
s3、將供熱管道1和三通2敷設到溝槽內;
s4、將供熱管道1與三通2焊接在一起;
s5、向溝槽內三通2所在的區域回填第一預定量的三七灰土,向溝槽內其他區域均回填第二預定量的中砂;
s6、向溝槽內回填覆蓋三七灰土和中砂的粉狀回填土,并對粉狀回填土進行夯實;
s7、向溝槽內回填覆蓋粉狀回填土的原土,并對原土進行夯實。
根據本發明的對供熱管道和三通進行加固的施工方法,該方法通過對溝槽中不同區域和不同層次執行不同的回填來加固供熱管道和三通,尤其是對三通所在區域用三七灰土回填的方式來對三通進行加固,不再需要通過增加管件壁厚、增設補強措施等方式來加強三通的強度。因此,該施工方法能夠有效地減少三通以及三通和供熱管道的連接處發生應力破壞的可能。本發明的對供熱管道和三通進行加固的施工方法實用性強、易操作、效果明顯,而且不增加工程造價,非常適合實施、應用和推廣。
在步驟s5中所使用的三七灰土為本領域技術人員常用的一種工程材料,是將30%的石灰和70%的黃土摻勻混合而成。按照該比例混合的石灰和黃土在凝固后非常堅硬,時間越長,強度越大,能夠很好地保護三通2。
在本實施例中,在步驟s5中,向溝槽內三通2所在的區域回填第一預定量的三七灰土,向溝槽內其他區域均回填第二預定量的中砂。其中,第一預定量和第二預定量主要根據供熱管道1的管徑來進行確定。圖2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對供熱管道和三通進行加固的施工方法中三通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對供熱管道和三通進行加固的施工方法中三通回填部位橫斷面的示意圖,如圖2和圖3所示,三七灰土回填區域3中回填的三七灰土的頂部高于三通2的頂部的距離h2為200~300mm。此外,沿著垂直溝槽的槽底的方向看,三七灰土回填區域3的覆蓋范圍的面積是4π~9πm2,三通的拐角中心與覆蓋范圍的幾何中心重合,覆蓋范圍的形狀可大致呈現圓形或多邊形。通過這樣的方法來加固三通2,三七灰土回填區域3能夠將整個三通2做整體包圍式加固,避免三通2的某些部位出現承受應力過大的情況。
在本實施例中,在步驟s2中,如果土質檢測的結果是原土土質,則在溝槽的槽底鋪設中砂墊層,且如圖3所示,中砂墊層的厚度h3為200~300mm。如果檢測的結果是非原土土質,則進行換土工作。原土是未進過挖掘的土,因此其密實度最高無需再進行其它處理,直接在其上鋪設中砂墊層后,再在中砂墊層上敷設供熱管網即可。但是如果是其它土質的土,由于其密實度較低可能會造成地基(溝槽)承載力不夠,因此進行換土工作,可以提高地基(溝槽)的承載力。換土工作具體的方法為挖出溝槽底部一定范圍內的土后,換以砂、石等材料、并分層夯實。其中,換土工作中所鋪設的墊層的材料和換土的深度由地勘部門相關的檢驗報告來確定,不同的土質將需要采用不同的墊層材料以及設置不同的墊層厚度。
除此之外,在步驟s4中,為了保證焊接結構的完整性,可靠性,安全性和使用性,在供熱管道1與三通2之間的焊接完成后,要對焊接好的供熱管道1和三通2進行探傷檢驗。常用的探傷檢驗方法有x光射線探傷、超聲波探傷、磁粉探傷等。另外,在焊接的過程中,焊縫全部采用對接坡口焊縫,所有的焊縫均采用氬弧焊打底,手工電弧焊蓋面,焊接完成后按要求對管道進行探傷檢驗。
在本實施例中,在步驟s6中,如圖2和圖3所示,回填的粉狀回填土的深度h1≥300mm,回填的原土的深度h0>1000mm。這樣的回填方式能夠保證供熱管網的結構安全,避免由于回填不實而引起溝槽塌陷下沉,也就避免了由此造成的管道變形甚至損壞。粉狀回填土和原土的夯實系數均要大于0.94,夯實系數是指夯實前和夯實后的體積比。由于土質在回填的時候會比較松散,因此需要進行夯實,且保證夯實系數大于0.94能夠防止地面沉降。
雖然已經參考優選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描述,但在不脫離本發明的范圍的情況下,可以對其進行各種改進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換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結構沖突,各個實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項技術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組合起來。本發明并不局限于文中公開的特定實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權利要求的范圍內的所有技術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