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絞刀定位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絞刀用可折疊定位板。
背景技術:
目前,在工程船舶機械的施工過程中,其中絞吸挖泥船的施工占有舉足輕重的位置。絞刀等機械設備與土石方接觸時,刀齒等部件磨損嚴重,更換頻繁。這些磨損部件均是按照設計的空間位置安裝在機械設備上,其安裝定位精度對施工機械施工平穩性和工作壽命有重要的影響,同時對生產效率有明顯的影響。這些易磨損部件不僅受到土石方的磨損,而且還要承受強烈的沖擊載荷,磨損嚴重者需要返廠維修甚至直接報廢,其直接經濟損失難以估量。
現有的對磨損部件定位的技術往往停留在陸地上的車間和廠房,施工現場往往靠作業人員的焊接經驗進行定位。其中工程機械的惡劣施工環境是主要原因,具有穩定性差、濕度大和溫度變化大等特點。有的機械廠家提供了定位修復板,一般因笨重很難滿足施工現場的修復需求。經過作業人員的反復修補,絞刀等工程機械逐漸喪失了其原來的結構形式,甚至面目全非,無功磨損大大增加,不僅降低了施工效率,浪費了磨損部件,而且還降低了機械設備的使用壽命。
修復已經磨損的機械設備需要精確定位易磨損部件在磨損之前的空間位置。廠家往往提供定位修復板用于修復磨損部件,但是存在如下問題:首先,定位修復板因笨重和面積龐大且不規則,難以運輸;第二,在拆裝和運輸過程中,定位修復板因氣溫等外界因素而產生變形,其定位精度受到影響;第三,定位修復板因面積大占用更多的空間,在工程船舶上,橫放豎放都不理想,因放置不當而使定位修復板產生不可恢復的變形,其定位精度下降,甚至定位功能逐漸喪失;第四,這種定位修復板難以維護,經過較長時間使用后,定位修復板銹跡斑斑,腐蝕非常嚴重,其定位精度也逐漸下降。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為解決公知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而提供一種絞刀用可折疊定位板。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具有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現場施工,折疊功能,拆裝方便,占有空間小,運輸和儲存便利,成本低廉,定位精度高,適用范圍廣等特點的絞刀用可折疊定位板。
本發明種絞刀用可折疊定位板,包括:內板、主板、下板、合頁、固定板以及校核板;所述主板和內板通過合頁連接,并且所述主板和下板通過合頁連接;在所述絞刀用可折疊定位板展開時,所述主板和內板還通過固定板連接,并且主板和下板還通過固定板連接;在所述絞刀用可折疊定位板折疊時,所述內板通過合頁連接并貼合于主板后部,所述下板通過合頁連接并貼合于定位主板后部;所述內板具有一段弧形邊界,其前部具有一系列校核板,所述校核板內邊和所述弧形邊界保持一個固定間距,所述內板的邊界具有平行于板法向的筋板;所述主板具有一段弧形邊界,其前部具有一系列校核板,所述校核板內邊和所述弧形邊界保持一個固定間距,所述主板的邊界具有平行于板法向的筋板;所述下板具有一段弧形邊界,其前部具有一系列校核板,所述校核板內邊和所述弧形邊界保持一個固定間距,所述下板的邊界具有平行于板法向的筋板;所述固定板具有一個或多個開槽。
主板和內板的合頁分別固定于主板的內緣和內板的外緣。主板和下板的合頁分別固定于主板的下緣和下板的上緣。
主板和內板的固定板具有開孔,同時所述主板在相應位置具有開孔,所述內板在相應位置具有開孔,用螺栓穿過所述開孔并予以固定。
主板和下板的固定板具有開孔,同時所述主板在相應位置具有開孔,所述下板在相應位置具有開孔,用螺栓穿過開孔并予以固定。
絞刀用可折疊定位板折疊時,所述主板和內板的開孔還可以通過螺栓固定。絞刀用可折疊定位板折疊時,所述主板和下板的開孔還可以通過螺栓固定。
絞刀用可折疊定位板折疊時,所述固定板還可以通過螺栓與主板固定,并且固定板的一端和主板的上筋板內側對齊,另一固定板的一端和主板的外筋板內側對齊。
主板的前部具有標識性文字或數字的區域,用于指示所述絞刀用可折疊定位板的型號。
本發明絞刀用可折疊定位板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絞刀用可折疊定位板,其特點是:絞刀用可折疊定位板包括內板、主板、下板、合頁、固定板和校核板;主板和內板通過合頁連接,主板和下板通過合頁連接;絞刀用可折疊定位板展開時,主板和內板通過固定板連接,主板和下板通過固定板連接;絞刀用可折疊定位板折疊時,內板通過合頁連接并貼合于主板,下板通過合頁連接并貼合于主板;內板的內板下緣具有弧形邊界,設有校核板,校核板和內板下緣的弧形邊界保持間距,內板的邊界有筋板;主板具有弧形定位邊界,設有校核板,校核板和弧形定位邊界保持間距,主板的邊界有筋板;下板的下板內緣具有弧形邊界,設有校核板,校核板和下板內緣的弧形邊界保持間距,下板的邊界有筋板。
本發明絞刀用可折疊定位板還可以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所述的絞刀用可折疊定位板,其特點是:內板的筋板分為內板上筋板和內板外筋板,主板的筋板分為主板內筋板、主板外筋板、主板上筋板、主板下筋板,下板的筋板分為下板外筋板、下板上筋板;固定板設有開槽,開槽能夠卡置內板外筋板和主板內筋板,開槽也能夠卡置下板上筋板和主板下筋板。
所述的絞刀用可折疊定位板,其特點是:主板和內板的合頁分別固定于主板的主板內緣和內板的內板外緣;合頁的數量為1-3副。
所述的絞刀用可折疊定位板,其特點是:主板和下板的合頁分別固定于主板的主板下緣和下板的下板上緣,合頁的數量為1-3副。
所述的絞刀用可折疊定位板,其特點是:主板和內板的固定板有固定板開孔,同時主板在相應位置具有主板內定位孔和主板上定位孔,內板在相應位置有內板內定位孔和內板外定位孔,可用螺栓穿過開孔固定。
所述的絞刀用可折疊定位板,其特點是:主板和下板的固定板具有固定板開孔,同時主板在相應位置具有主板外定位孔和主板下定位孔,下板在相應位置具有下板上定位孔和下板下定位孔,用螺栓穿過開孔固定。
所述的絞刀用可折疊定位板,其特點是:主板設有標識性文字或數字的凹凸形的主板顯示區域。
本發明具有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
絞刀用可折疊定位板由于采用了本發明全新的技術方案,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以下優點:
本發明的絞刀用可折疊定位板不僅在絞刀修復廠房或車間里方便使用,而且在施工現場也可以方便使用。
本發明的絞刀用可折疊定位板具有折疊功能,折疊后占有空間大大縮小,而且折疊后非常利于運輸和儲存。降低了運輸機械設備的空間需求,甚至單人即可搬運;
本發明的絞刀用可折疊定位板的重量明顯降低,不僅運輸方便,而且減少了制作成本和人工成本。
本發明維護方便,減少了長期使用過程中的腐蝕磨損,折疊后的形狀規則而減少不必要的碰撞磨損。
本發明拆裝方便,展開和折疊兩種狀態均只需要簡單的操作步驟。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絞刀用可折疊定位板的展開后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絞刀用可折疊定位板的展開后并固定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絞刀用可折疊定位板的折疊后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絞刀用可折疊定位板的折疊后并固定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絞刀用可折疊定位板的折疊后未固定時的示意圖;
圖6是本發明絞刀用可折疊定位板的折疊90°時正面結構示意圖;
圖7是本發明絞刀用可折疊定位板的折疊90°時反面結構示意圖。
圖中,5、定位板,51、內板,52、主板,53、下板,54、合頁,55、固定板,56、校核板,57、螺栓,58、螺絲,61、內板內緣,62、內板外緣,63、內板上緣,64、內板下緣,65、內板外開口,66、內板上筋板,67、內板外筋板,68、內板內定位孔,69、內板外定位孔,70、主板內緣,71、主板外緣,72、主板上緣,73、主板下緣,74、主板內開口,75、主板下開口,76、主板內筋板,77、主板外筋板,78、主板上筋板,79、主板下筋板,81、下板內緣,82、下板外緣,83、下板上緣,84、下板下緣,85、下板上開口,86、下板外筋板,87、下板上筋板,88、下板上定位孔,89、下板下定位孔,90、固定板開孔,91、固定板開槽,92、主板顯示區,93、主板內定位孔,94、主板上定位孔,95、主板外定位孔,96、主板下定位孔,97、主板定位邊界。
具體實施方式
為能進一步了解本發明的發明內容、特點及功效,茲例舉以下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下:
參閱附圖1至圖7。
實施例1
絞刀用可折疊定位板在使用過程中,一般有展開和折疊兩種狀態。為了便于描述,有時以例如內、外、上、下、前和后等相對術語來描述組件,盡管這些術語不應該被認為是必要的。所述內側是指更接近于絞刀軸線的一側,同理,所述外側是指遠離絞刀軸線的一側。除非另有說明,這些相對術語應當結合圖1所示的組件的取向加以理解。
一種絞刀用可折疊定位板,其特征是:絞刀用可折疊定位板包括內板51、主板52、下板53、合頁54、固定板55和校核板56;主板52和內板51通過合頁54連接,主板52和下板53通過合頁54連接;絞刀用可折疊定位板5展開時,主板52和內板51通過固定板55連接,主板52和下板53通過固定板55連接;絞刀用可折疊定位板5折疊時,內板51通過合頁54連接并貼合于主板52,下板53通過合頁54連接并貼合于主板52;內板51的內板下緣64具有弧形邊界,設有校核板56,校核板56和內板下緣64的弧形邊界保持間距,內板51的邊界有筋板;主板52具有弧形定位邊界97,設有校核板56,校核板56和弧形定位邊界97保持間距,主板52的邊界有筋板;下板53的下板內緣81具有弧形邊界,設有校核板56,校核板56和下板內緣81的弧形邊界保持間距,下板53的邊界有筋板。
本實施例絞刀用可折疊定位板的具體結構及實施過程:
如圖1所示。絞刀用可折疊定位板包括:內板51,主板52,下板53,合頁54,固定板55以及校核板56;所述主板52和內板51通過合頁54連接,并且所述主板52和下板53通過合頁54連接;在所述絞刀用可折疊定位板5展開時,所述主板52和內板51還通過固定板55連接,并且主板52還和下板53還通過固定板55連接;在所述絞刀用可折疊定位板5折疊時,所述內板51通過合頁54連接并貼合于主板52后部,所述下板53通過合頁54連接并貼合于定位主板52后部;所述內板51的內板下緣64具有一段弧形邊界,其前部具有一系列校核板56,所述校核板56內邊和所述內板下緣64弧形邊界保持一個固定間距,所述內板51的邊界,包括內板內緣61、內板外緣62、內板上緣63、內板下緣64,具有平行于板法向的內板上筋板66、內板外筋板67;所述主板52具有一段弧形定位邊界97,其前部具有一系列校核板56,所述校核板56內邊和所述弧形定位邊界97保持一個固定間距,所述主板52的邊界,包括主板內緣70、主板外緣71、主板上緣72、主板下緣73具有平行于板法向的主板內筋板76、主板外筋板77;所述下板53的下板內緣81具有一段弧形邊界,其前部具有一系列校核板56,所述校核板56內邊和所述下板內緣81弧形邊界保持一個固定間距,所述下板53的邊界包括下板內緣81、下板外緣82、下板上緣83、下板下緣84具有平行于板法向的下板外筋板86和下板上筋板87。
在優選的實例中,所述固定板55均具有一個開槽91,所述固定板55具有兩個及以上開槽91,所述開槽91能夠卡置所述內板51的內板外筋板67和所述主板52的主板內筋板76,所述開槽91也能夠卡置所述下板53的下板上筋板87和所述主板52的主板下筋板79。當然,固定板55也可以具有兩個及以上的開槽91。
連接所述主板52和內板51的合頁54分別固定于主板52和內板51的側緣,具體地,合頁54的一端固定于主板52的主板內緣70,合頁54的另一端固定于內板51的內板外緣62,所以主板52和內板51可以通過合頁54相互旋轉,然后分別實現定位板5的展開圖1和圖2和折疊圖3和圖4所示狀態。
如圖1或圖2所示,在定位板5展開時,主板52的主板內緣70的邊界和內板51的內板外緣62的邊界應保證平行,并且保持固定的盡量小的間距。主板52和內板51應連接兩個及以上數量的合頁54,合頁54的兩側應分別固定于主板52主板內緣70和內板51內板外緣62。
同樣地,連接所述主板52和下板53的合頁54分別固定于主板52和下板51側緣,具體地,合頁54的一端固定于主板52的主板下緣73,合頁54的另一端固定于下板53的上緣83。主板52和下板53可以通過合頁54相互旋轉。如圖1所示,在定位板5展開時,主板52的主板下緣73的邊界和下板53的下板上緣83的邊界應保持平行,并且保持固定的盡量小的間距。主板52和下板53應該連接兩個及以上數量的合頁54,合頁54的兩側應分別固定于主板52的主板下緣73和下板53的下板上緣83。
在優選的實例中,連接所述主板52和內板51的固定板55具有固定板開孔90,同時所述主板52在相應位置具有主板內定位孔93和主板上定位孔94,所述內板51在相應位置具有內板內定位孔68和內板外定位孔69,用螺栓57穿過開孔并予以固定。主板52開孔和內板51開孔之間的距離與固定板55兩個固定板開孔90之間的距離一致。固定板55先至于內板51的內板外筋板67的內板外開口65處,此時固定板55也處于主板52的主板內筋板76的主板內開口74處,同時將主板52的主板外筋板77和內板51的內板外筋板67置于固定板55的開槽91中,接著將螺栓57穿過固定板55一個開孔并固定,將另外一個螺栓57穿過固定板55另外一個開孔并固定。這時內板51和主板52保持平面狀態,并且各自的校核板56朝前。
同樣地,連接所述主板52和下板53的固定板55具有固定板開孔90,同時所述主板52在相應位置具有主板外定位孔95和主板下定位孔96,所述下板51在相應位置具有下板上定位孔88和下板下定位孔89,用螺栓57穿過開孔并予以固定。主板52開孔和下板53開孔之間的距離與固定板55兩開孔之間的距離一致。固定板55先至于下板53的下板上筋板87的開口85處,此時固定板55也處于主板52的主板下筋板79的開口75處,同時將主板52的主板下筋板79和下板53的下板上筋板87置于固定板55的開槽91中,接著將螺栓57穿過固定板55一個開孔并固定,將另外一個螺栓57穿過固定板55另外一個開孔并固定。這時下板53和主板52保持平面狀態,其各自的校核板56朝前。當主板52、內板51和下板53保持平面狀態時,如圖1所示,各自的校核板56均朝前。
如圖1所示,當所述絞刀用可折疊定位板5展開時,主板52位于內板51和下板53中間,并且主板52位于下板53上部,內板51位于主板52內部,即更靠近絞刀軸線的一側。當內板51繞著以合頁54為軸從折疊狀態展開時,內板51外邊界與主板52內邊界處于重合狀態,然后將固定板55的螺栓57拆卸,然后固定板55的卡槽91卡入內板51與主板52聯合部,并且此時固定板55的上部分別與主板52、內板51相貼合,對準固定板55的孔和內板51的孔,以及固定板55的孔和主板52的孔,將螺栓57穿過固定板55的孔,兩側螺絲58呈反向旋轉,直到固定板55分別同內板51和主板52緊密貼合。當下板53繞著以合頁54的軸從折疊狀態到展開狀態圖1或圖2所示時,下板53的下板上緣83的邊界與主板52的主板下緣73的邊界處于重合狀態,然后將固定板55的固定板開孔90中的螺栓57拆卸,然后固定板55的卡槽91卡入下板53與主板52結合部,并且此時固定板55的上部分別與主板52、下板53相貼合,對準固定板55的孔和下板53的孔,以及固定板55的孔和主板52的孔,將螺栓57穿過固定板55的孔,兩側螺絲58呈反向旋轉,直到固定板55分別與下板53和主板52貼合緊密。
如圖3所示,當所述絞刀用可折疊定位板5折疊時,內板51和下板53均位于主板52后側,內板51的內板外緣62和主板52的主板內緣70通過合頁54連接,下板53的下板上緣83和主板52的主板下緣73通過合頁54連接。在優選的實例中,主板52和內板51連接的合頁54數目為二,主板52和下板53連接的合頁54數目同樣為二,當然合頁54數目可以為一,也可以為三及以上。
諸如圖3或圖4所示的折疊狀態,內板51、主板52和固定板55還通過螺栓57互相連接,下板53、主板52和固定板55也通過螺栓57互相連接,在螺栓57的兩側分別布置反向旋轉的螺絲58。
當絞刀用可折疊定位板5折疊以后,其面積大大減少,其橫向尺寸和豎向尺寸均大大減小,從圖1和圖3的對比就可以看出。該處所指的面積指內板51、主板52或下板53的板間面積。圖1所示的絞刀定位板5橫向尺寸指內板51的內板上緣63的長度和主板52的主板上緣72長度之和,絞刀定位板5豎向尺寸是指主板52的主板外緣71的長度和下板53的下板外緣82的長度之和。圖3所示的絞刀定位板5的橫向尺寸僅僅是主板52的主板上緣72的長度,定位板5的豎向尺寸只是主板52的主板外緣71的長度,因此折疊以后,絞刀定位板5的尺寸和面積都大大減小。
當所述絞刀用可折疊定位板5從圖3所示折疊狀態到圖1所示展開狀態時,分為三個步驟:
步驟1,展開內板51和主板52。具體做法是:拆掉內板51和主板52之間固定板55上的螺栓57,將固定板55向前移動,然后內板51繞著以合頁54的軸逐漸旋轉,直到內板51與主板52前表面近乎一致,此時合頁54呈展開狀態。將固定板55置于主板52的主板內緣70的主板內開口74和內板51的內板外緣62的內板外開口65處,并且讓固定板55的開槽91與主板52的內緣筋板76貼合,如圖5所示,同時也與內板51的外緣筋板67貼合,與此同時,內板51的內板外定位孔69和固定板開孔90重合,主板內定位孔93和固定板55的另一開孔90重合。
步驟2,展開下板53和主板52。具體做法是:拆掉下板53和主板52之間固定板55上的螺栓57,將固定板55向前移動,然后下板53繞著以合頁54的軸逐漸旋轉,直到下板53與主板52前表面近乎一致,此時合頁54呈展開狀態。將固定板55置于主板52的主板下緣73的主板下開口75和下板53的下板上緣83的下板上開口85處,并且讓固定板55的開槽91與主板52的主板下筋板79貼合,同時也與下板53的下板上筋板87貼合,與此同時,下板53的下板上定位孔88和固定板55的固定板開孔90重合,主板52的主板下定位孔96和固定板55的另一開孔90重合。
步驟3,固定內板51和主板52,然后固定下板53和主板52。將第一顆螺栓57依次穿過固定板55的固定板開孔90和內板51的內板外定位孔69,將第二顆螺栓57依次穿過固定板55的固定板開孔90和主板52的主板內定位孔93,在螺栓57的兩側,用螺絲58反向旋轉,直到固定板55分別與內板51和主板52貼合緊密;將第三顆螺栓57依次穿過固定板55的固定板開孔90和下板53的下板上定位孔88,將第四顆螺栓57依次穿過固定板55的固定板開孔90和主板52的主板下定位孔96,在螺栓57的兩側,用螺絲58反向旋轉,直到固定板55分別與下板53和主板52貼合緊密。
當所述絞刀用可折疊定位板5從圖1所示展開狀態到圖3所示折疊狀態時,分為三個步驟:
步驟1,折疊內板51和主板52。具體做法是:拆掉內板51和主板52之間固定板55上的螺栓57,將固定板55向前移動,此時固定板55的開槽91與主板52的主板內筋板76脫離,同時也與內板51的內板外筋板67脫離,而且固定板55也脫離主板52的主板內開口74和內板51的內板外開口65。內板51繞著以合頁54的軸逐漸旋轉,直到內板51與主板52貼合在一起,此時合頁54呈閉合狀態,并且內板51的內板內定位孔68和主板52的主板內定位孔93重合,內板51的內板外定位孔69和主板52的主板上定位孔94重合。
步驟2,折疊下板53和主板52。具體做法是:拆掉下板53和主板52之間固定板55上的螺栓57,將固定板55向前移動,此時固定板55的開槽91與主板52的主板下筋板79脫離,同時也與下板53的下板上筋板87脫離,而且固定板55也脫離主板52的主板下緣73的主板內開口74和下板53的下板上緣83的下板上開口85。下板53繞著以合頁54的軸逐漸旋轉,直到下板53與主板52貼合在一起,此時合頁54呈閉合狀態,并且下板53的下板上定位孔88和主板52的主板下定位孔96重合,如圖5所示,下板53的下板下定位孔89和主板52的主板外定位孔95重合。
步驟3,固定內板51和主板52,然后固定下板53和主板52。將第一顆螺栓57依次穿過固定板55的固定板開孔90、內板51的內板內定位孔68和主板52的主板內定位孔93,將第二顆螺栓57依次穿過固定板55的固定板開孔90、內板外定位孔69,在螺栓57的兩側,用螺絲58反向旋轉,直到固定板55分別與內板51和主板52貼合緊密;將第三顆螺栓57依次穿過固定板開孔90、下板上定位孔88和主板下定位孔96,將第四顆螺栓57依次穿過固定板開孔90、下板下定位孔89和主板外定位孔95,在螺栓57的兩側,用螺絲58反向旋轉,直到固定板55分別與下板53和主板52貼合緊密。
在優選的實例中,如圖1所示,顯示區域92能夠堆焊或者鏤刻文字,也可以為數字,表示了不同型號的絞刀定位板5。可將不同型號的絞刀定位板5放置在一起,并且能夠區分不同絞刀對應的絞刀定位板5。
在優選的實例中,定位板5具有空間占有小的特點。定位板5折疊以后的包裝尺寸更小,也更加穩定,非常利于運輸。與此同時,本發明的定位板5能夠在同樣空間放置更多的定位板,當不同型號的定位板5放置在一起時,可以通過定位板5的顯示區域92的標識予以區分。
將整張定位板5折疊以后,定位板5占有空間更小,在起重機械的使用過程中,較小的體積尺寸大大增強了使用的靈活性。本發明的定位板5具有更小的體積,方便起重機械尋找重心,同時也讓定位板5的使用更加方便。
如圖6或圖7所示的優選實例所示,絞刀用可折疊定位板5不僅折疊方便,而且展開操作簡單,因此在絞刀修復廠房或車間里能夠靈活的使用。在施工現場,一般環境比較惡劣,定位板5易于腐蝕,不利于長期使用,但是本發明由于其體積小而維護非常方便。
本實施例具有所述的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現場施工,折疊功能,拆裝方便,占有空間小,運輸和儲存便利,成本低廉,定位精度高,適用范圍廣等積極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