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節能環保設備及機械設計和制造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生活垃圾的真空收集及處理裝置。
背景技術:
在城市及居住人口密集地區,污水和生活垃圾的收集多采用重力式管道,污物依靠重力沿管道輸送到真空工作站,然后由泵站提升到污物處理設施,為防止管道內污物堵塞,管道敷設需采用一定坡度,造成管道敷設難度大、實施困難、管道埋藏深和工程投資高;此外,依靠傳統的重力管道收集方式,污物輸送管道較長,管道易堵塞且滲漏嚴重,嚴重影響周圍環境,給居民的健康帶來較大威脅。另外,傳統的重力排污系統還易受地形限制,不適用起伏、巖石層淺的地區、土壤不穩定的地區、周圍水域水位高的居民區和地坑不宜挖掘過深的地區,且需在地勢平坦地區設置大量污水檢查井和提升泵站等附屬構筑物,工程開挖量大,致使施工難度、建設和維護成本較高。
為此,中國專利文獻CN 205348353 U公開了一種污水真空收集處理系統,其包括污水匯流管線、真空收集井、真空輸送管線、真空泵站和污水處理器,其中,污水匯流管線將從用戶端排出的污水引至真空收集井中;真空收集井包括閥井,從閥井內部向上延伸的排污管,以及與排污管相連的真空閥門,真空輸送管線安裝在該真空閥門上;所述真空閥門包括工作腔,與排污管相對接的介質進口,與真空輸送管線相連接的介質出口,以及與工作腔相通、用于控制介質進口和介質出口通斷的先導閥;在真空輸送管線上還設有取氣口,所述先導閥上設置有與該取氣口相對接的真空接口,與大氣相通的大氣接口,以及用于感應閥井內部液位的壓力接口,在壓力接口上還裝設有向下延伸至閥井的敏感元件,該敏感元件包括安裝在壓力接口上的氣壓傳導管,以及與該氣壓傳導管相連用于感應井內液位的感應管;所述真空泵站一方面提供負壓系統的動力,另一方面將從真空輸送管線中排出的污水輸送至污水處理器中。
上述技術的污水真空收集處理系統,將生活污水的收集方法由傳統的重力收集改為真空收集,并將收集和處理整合為成套系統,系統不受基本配套設施限制,無需依賴城市排水設施,高效且生態環保。但上述技術的污水輸送泵設置在真空泵站的外部,增大了真空工作站的占地面積,同時,上述裝置的固態污物容易沉積在工作站的底部,因此需要在真空收集井內部設置過濾裝置,增加了工序及生產成本。更為嚴重的是,工作站出現暫時動力不足的情況下,容易造成污物的回流。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解決的是現有的污物收集及處理裝置所存在的占地面積大、工序多、生產成本高以及污物易回流的缺陷,進而提供一種占地面積小、工序少、生產成本低和能防止污物回流的生活垃圾的真空收集及處理裝置。
本實用新型實現上述目的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生活垃圾的真空收集及處理裝置,包括:通過真空輸送管道與真空工作站連通的污水或垃圾收集器,
所述真空輸送管道包括若干交替設置的防回流管道和上升管道,
所述真空工作站和污水或垃圾收集器均與所述防回流管道相連接,相鄰所述防回流管道通過所述上升管道相連通;
所述防回流管道的進口端高于其出口端,且所述防回流管道進口端與出口端的垂直距離小于防回流管道的直徑。
所述上升管道的容積小于所述防回流管道的容積。
所述上升管道垂直設置。
所述真空工作站包括真空罐體、真空泵、排污泵及中央控制柜,所述排污泵設置在真空罐體的內部,所述真空罐體與所述防回流管道相連接。
所述真空工作站不少于2個,且多個所述真空工作站通過法蘭彼此連接。
在連接所述真空罐體的防回流管道上設置第一閥門。
在連接所述污水或垃圾收集器的內部設置第二閥門,所述第二閥門與所述防回流管道連接。
所述真空輸送管道為UPVC管道。
所述裝置還包括與所述真空工作站相連接的污水或垃圾處理器。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方案具有如下優點:
(1)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生活垃圾的真空收集及處理裝置,實現了污物由傳統的重力收集改為真空收集,該裝置的真空輸送管道包括防回流管道和上升管道,其真空工作站和污水或垃圾收集器均與所述防回流管道相連接,相鄰防回流管道通過上升管道相連通,上升管道垂直設置,所述防回流管道的進口端高于其出口端,且防回流管道進口端與出口端的垂直距離小于防回流管道的直徑,這樣一方面可增加污物在防回流管道的流動趨勢,防止污物回流,且管道內污物的摩擦損失與傾斜度提供的重力勢能可相互抵消,減少能耗;另一方面,由于防回流管道的傾斜高度小于其直徑,使得防回流管道中污物進口端的最低點必定低于其出口端的最高點,這樣可避免污物在防回流管道的出口端殘留過多,防止管道堵塞和真空不順。
此外,真空工作站為上升管道內污物的流動提供動力,由于污物上升過程需要克服重力,上升部分的高度越低越好,因此本實用新型采用分段上升方式,如此可最大限度地降低能耗;并且本實用新型中所述上升管道的容積小于防回流管道的容積,如此可保證上升段的污物回流后暫存在后面的傾斜管道內,防止回流到下一段上升管道。
綜上,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裝置,該裝置的真空輸送管道走向呈階梯狀,其防回流管道和上升管道的長度和傾斜角度設計合理,可緩解運輸壓力,還可最大限度的防止污物回流,堵塞管道;此外,管道走向靈活,可避免鋪設過程中的各種障礙物,不需搬運。
(2)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生活垃圾的真空收集及處理裝置,該裝置的真空工作站包括真空罐體、真空泵、排污泵及中央控制柜,該裝置通過將排污泵設置在真空罐體的內部,使之占地面積減少,同時排污泵在運行排污過程中,還可對罐內污物充分攪拌,防止污物沉淀底部,避免了定期清洗環節;更重要的是,可避免在真空罐內加入過濾裝置,減少了生產環節和節約了成本。
此外,中央控制柜控制真空泵和排污泵的自動運行及停止,真空泵由真空罐內真空度的上下限控制開啟,由此可保證真空罐內的真空度時刻滿足工作需求;排污泵的運行及停止由真空罐內污物液位上下限控制,保證真空罐內時刻有足夠大的空間收集污物,當污物被吸入真空罐一定量后,真空罐內的排污泵啟動,將垃圾排放至垃圾處理器。系統全自動運行,可保證在無人看守的情況下,真空工作站的正常運行,穩定,高效。
本實用新型設置有不少于兩個真空工作站,防止真空工作站系統出現故障時,備用工作站開啟,保持系統正常運行;且上述真空工作站罐體通過法蘭連接,可隨時分離,便于維修。
(3)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生活垃圾的真空收集及處理裝置,通過在連接真空罐體的防回流管道上設置第一閥門,且將其保持開啟,由此可保證真空輸送管道與真空罐體之間的管道保持負壓,在設備出現故障時,將其關閉,從而關閉管道內的真空;且本實用新型的裝置還在連接污水或垃圾收集器的內部設置第二閥門,將該閥門連入防回流管道上,且將其保持閉合,這樣有利于真空不外泄,其在運輸污物時打開。
污水或垃圾收集器內部設置有感應控制器和手動按鈕,通過感應啟動或手動啟動兩種方式控制第二閥門的打開與關閉,當第二閥門打開時,生活污水及餐余垃圾就會通過連接管道,被吸入真空罐內;當感應控制器出現故障時,可通過手動按鈕強制排污,便于對設備進行維修。
(4)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生活垃圾的真空收集及處理裝置,其真空輸送管道使用UPVC材質,管道耐腐蝕、密封性優良、避免了垃圾帶來的不良氣味且經久耐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提供的污水和餐余垃圾的真空收集及處理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真空輸送管道的局部放大圖。
其中,附圖標記如下所示:
1-真空工作站;2-污水或垃圾收集器;3-防回流管道;4-上升管道;5- 真空罐體;6-真空泵;7-排污泵;8-中央控制柜;9-第一閥門;10-第二閥門; 11-污水或垃圾處理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內”、“外”、“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術語“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實施例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所述的生活垃圾的真空收集及處理裝置包括:
通過真空輸送管道與真空工作站1連通的污水或垃圾收集器2,所述真空輸送管道包括防回流管道3和上升管道4,在本實施例中真空輸送管道為 UPVC管道。
請同時參見圖2,真空工作站1和污水或垃圾收集器2均與防回流管道 3相連接,相鄰防回流管道3通過所述上升管道4相連通;防回流管道3的進口端高于其出口端,且本實施例中的防回流管道3進口端與出口端的垂直距離為防回流管道3直徑的80%,當然在其他實例中還可以使防回流管道3 的傾斜高度為小于其直徑的其他值;
這樣一方面可使污物在防回流管道3流動過程中,增加其流動趨勢,防止回流;另一方面,使得防回流管道3污物進口端的最低點必定低于其出口端的最高點,由此可避免污物在防回流管道3的出口端殘留過多,防止管道堵塞和真空不順;所述上升管道4的容積小于所述防回流管道3的容積,由此可使上升段的污物回流后暫存在后面的傾斜管段內,不會回流到下一段上升段;在所述真空工作站1內部設置真空罐體5、真空泵6、排污泵7及中央控制柜8,為節省占地面積,同時使排污泵7在運行排污過程中,對罐內污物充分攪拌,防止污物沉淀底部,避免定期清洗和加入過濾裝置,因此將所述排污泵7設置在真空罐體5的內部;中央控制柜8控制真空泵6和排污泵7的自動運行及停止,真空泵6由真空罐5內真空度的上下限控制開啟;排污泵7的運行及停止由真空罐5內污物液位上下限控制,當污物被吸入真空罐體5一定量后,真空罐5內的排污泵7啟動,將垃圾排放至垃圾處理器 13;本實施例設置有兩個相連的真空工作站1,一備一用,防止其中一個真空工作站1系統出現故障時,備用工作站開啟,保持系統正常運行;且上述兩個真空工作站1的真空罐5罐體通過法蘭連接,可隨時分離,便于維修;當然,在其他實施例中真空工作站1也可以設置三個、四個或五個。
在所述真空輸送管道與真空罐體5之間設置第一閥門9,本實施例中的第一閥門9為手動球閥,且將其保持開啟,由此可保證真空輸送管道與真空罐體5之間的管道保持負壓,在設備出現故障時,將其關閉,從而關閉管道內的真空。本實用新型的裝置還在連接污水或垃圾收集器2的內部設置第二閥門10,且將該閥門連入防回流管道3上,所述第二閥門10為真空閥,將第二閥門10保持閉合,這樣有利于真空不外泄,在所述污水或垃圾收集器2 內部設置感應控制器和手動按鈕兩種方式控制第二閥門10的打開與關閉,當第二閥門10打開時,生活污水及垃圾通過連接管道,被吸入真空罐5內,當感應控制器出現故障時,可通過手動按鈕強制排污,便于對設備進行維修。
本實施例提供的裝置可實現數百米到數千米長距離運輸,在使用過程中,污水或垃圾收集器2可與真空工作站1保持一定的距離,以真空工作站 1為中點,可以為多處污水或垃圾收集器2提供工作壓差;同時,根據實際需要,通過改變排污泵7的功率來改變排污距離;本實施例提供的裝置可實現污水或垃圾的每次沖洗用水量在1L以下,沖洗時間為2-10s,時間靈活,還可保證進入管道內的污物和空氣符合合理的氣液比;此外,本實施例的真空工作站1內工作負壓為-65KPa~-55KPa,滿足使用要求。
顯然,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所作的舉例,而并非對實施方式的限定。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里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列舉。而由此所引伸出的顯而易見的變化或變動仍處于本實用新型創造的保護范圍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