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注漿機,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高壓旋噴注漿機。
背景技術:
對于大型建筑工程的基礎工程中,往往會涉及到處理淤泥、淤泥質土、粘性土、粉土、沙土、人工填土和碎石土的固結灌漿和帷幕灌漿問題上,現有技術大多采用高壓噴射灌漿的方法,實踐證明具有很明顯的效果。
然而,在噴漿過程中,由于噴射漿液的不密實,導致已建工程正常使用年限下降,更有甚者由于噴注樁成孔不密實,導致了嚴重的事故。
本實用新型采用紅外線探測器來實時監測旋噴過程中的混凝土的密實度,從根本上解決了以往靠經驗控制噴注質量的隱患,安全方便,易于推廣。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種高壓旋噴注漿機,克服了現有技術中的不足,可以保證噴注質量。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高壓旋噴注漿機,包括滑輪支架、牽引繩、注漿盒、噴射器以及動力裝置,動力裝置通過牽引繩連接注漿盒,注漿盒連接高壓輸氣管、水泥漿液管以及高壓水管,注漿盒通過注漿管與噴射器連接,所述噴射器設有多個噴頭,噴射器安裝有紅外線探測器,所述紅外線探測器通過電磁繼電器與動力裝置電氣連接。
優選的方案中,所述噴頭呈陣列分布在噴射器表面。
進一步的,所述紅外線探測器包括信號處理器和多個紅外線收發器,紅外線收發器均勻安裝在噴頭上,紅外線收發器和信號處理器電氣連接,信號處理器通過電磁繼電器與動力裝置電氣連接。
優選的方案中,所述動力裝置為卷揚機。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高壓旋噴注漿機,通過采用以上結構,能夠實時監測并保證灌漿質量,實現了噴射注漿作業的自動控制,結構簡單,易于操作。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噴射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電路原理圖。
圖中:滑輪支架1、牽引繩2、注漿盒3、噴射器4、動力裝置5、注漿管6、紅外線探測器7、信號處理器71、紅外線收發器72。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3中,一種高壓旋噴注漿機,包括滑輪支架1、牽引繩2、注漿盒3、噴射器4以及動力裝置5,動力裝置5設置為卷揚機,卷揚機通過牽引繩2連接注漿盒3,注漿盒3連接高壓輸氣管、水泥漿液管以及高壓水管,注漿盒3通過注漿管6與噴射器4連接,所述噴射器4設有多個噴頭41,呈陣列分布在噴射器4表面;所述噴射器4安裝有紅外線探測器7,紅外線探測器包括信號處理器71和多個紅外線收發器72,每個噴頭71上安裝一個紅外線收發器72,紅外線收發器72和信號處理器71電氣連接,信號處理器71通過電磁繼電器與動力裝置5電氣連接。
當需要進行噴注作業時,啟動卷揚機,卷揚機通過牽引繩2帶動注漿盒3往下運動,從而將噴射器4放入孔洞中進行噴注作業。通過高壓輸氣管、泥漿管以及高壓水管將氣、水泥漿、水三者混合物輸送至注漿盒3,再由注漿管6輸送至噴射器4,由噴頭41噴出;同時,紅外線收發器72發出紅外線信號,由信號處理器71處理后進行判斷,如果存在不密實的情況,信號處理器71通過電磁繼電器停止卷揚機繼續下放,使得噴射器4在同一個高程連續噴射,直到達到設計的密實度,信號處理器71控制卷揚機工作,噴射器4繼續下放,從而保證了噴射質量,同時也實現了噴射作業的自動控制。
上述的實施例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技術方案,而不應視為對于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以權利要求記載的技術方案,包括權利要求記載的技術方案中技術特征的等同替換方案為保護范圍。即在此范圍內的等同替換改進,也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