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基坑支護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微型樁錨桿支護結構。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當基坑頂部臨時作業(如混凝土泵車、吊車)超載較大或后期在基坑周邊超載時,基坑支護容易變形,一般采用樁錨支護結構,且樁錨結構中排樁樁頂應靠近自然地面,排樁直徑較大,錨桿長度較長,以此來平衡上部超載產生的附加應力,限制支護結構的變形。
上述基坑頂部超載均應在施工前進行確定,如施工完成或部分施工后出現的特殊荷載則應進行支護結構加固處理。處理方法一般為在原支護結構中部增設錨桿、修改錨桿方案為內支撐方案等。
上述現有技術中,存在以下缺陷:
1、增加樁徑、樁長和錨桿長度將使基坑工程造價大大提高,提高樁頂標高后錨桿排數也將隨之增加,工程造價也將增加,造成大量浪費;
2、錨桿長度的增加也將增大錨桿施工周邊環境的擾動,錨桿占用的地下空間也將增大,對地下空間造成污染;
3.當超載在基坑開挖支護施工后出現,支護結構加固處理造價遠高于原設計造價,施工難度也遠高于正常開挖支護。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微型樁錨桿支護結構。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微型樁錨桿支護結構,包括沿基坑側壁設置的樁錨支護和基坑頂部、自然地面處設置的混凝土板,所述樁錨支護包括排樁,所述排樁樁間設置單排或多排錨桿,多排錨桿沿排樁高度自上而下平行設置,所述混凝土板底部連接多排微型樁。
所述混凝土板內配雙層雙向鋼筋網。
所述混凝土板的厚度為150mm~300mm,所述微型樁的樁徑不大于300mm。
本支護結構中,所述微型樁排數根據上部荷載占地面積及荷載大小確定。其次,當支護結構可用空間允許一定放坡時,所述基坑包括放坡面,排樁與坡底齊平,放坡面可根據允許空間大小采用土釘墻支護或天然放坡支護;當支護結構無可用空間放坡時,排樁頂部與自然地面齊平。
本支護結構的受力機制為:土體以及附加荷載產生的水平壓力由樁錨支護結構承擔,基坑頂部有較大超載位置處設置的混凝土板以及多排微型樁作為荷載傳遞結構將較大的超載傳遞至較深的土層中,從而減弱超載對樁錨支護結構的影響。
本支護結構特別適用于臨時作業(如混凝土泵車、吊車)超載較大或后期需要在基坑周邊進行超載的支護工程,所述微型樁的樁徑、長度根據支護結構的變形控制要求、荷載大小以及錨桿位置確定,微型樁的間距根據錨桿間距或上部土釘間距確定。混凝土板厚度根據微型樁間距以及頂部荷載大小確定。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
1、采用多排微型樁作為傳力結構,使超載傳遞至較深土層中,可降低基坑頂部超載對樁錨支護結構的影響,減少支護結構的變形,降低荷載較大產生的安全隱患;
2、微型樁及其頂部混凝土板施工方便,造價較低,且對周邊環境影響較小;
3、可以在基坑開挖的各階段進行施工,適用性較強。當基坑頂部的超載是基坑支護設計期間未考慮的偶然荷載或特殊荷載,且基坑開挖支護已部分完成,再進行基坑支護結構的加固就非常困難。在這種條件下,采用本支護結構,可將部分荷載傳遞至基坑底以下或基坑中部,即可滿足原設計荷載條件,又可在基坑上口占用較小的空間即可完成施工。
附圖說明
圖1為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1
基坑深度16m,由于周邊場地規劃有吊車臨時停放場地,即支護結構可用空間允許一定放坡,排樁與坡底齊平,放坡面可根據允許空間大小采用土釘墻支護(或天然放坡支護)3。
其采用的微型樁錨桿支護結構,如圖1所示:包括沿基坑側壁設置的樁錨支護和基坑頂部、自然地面處設置的混凝土板5,所述混凝土板5厚150mm,內配A8鋼筋,間距200×200mm,所述樁錨支護包括排樁1,所述排樁1樁間設置三排錨桿2,三排錨桿2沿排樁高度自上而下平行設置,所述排樁1直徑800mm,樁長22m,間距1.5m;錨桿2為預應力錨桿,錨桿2長度20m,直徑180mm;排樁1頂部與坡底齊平,每一排樁1最上面的錨桿2位于排樁1頂部處;所述混凝土板5底部連接7排微型樁4,微型樁4間距1.5m×1.5m,樁長12.0m,微型樁4直徑150mm。所述錨桿2尾端向下傾斜設置在土體內,傾斜度為15°。
本實施例中微型樁4及混凝土板5將部分荷載傳遞至12m深度處,設計時可按荷載傳遞后的實際荷載位置進行設計計算。
實施例2
基坑深度13m,由于周邊場地規劃有混凝土泵車臨時停放場地,需垂直開挖基坑,即支護結構無可用空間放坡,排樁頂部與自然地面齊平。
其采用的微型樁錨桿支護結構,如圖2所示:包括沿基坑側壁設置的樁錨支護和基坑頂部、自然地面處設置的混凝土板5,所述混凝土板5厚150mm,內配A8鋼筋,間距200×200mm,所述樁錨支護包括排樁1,每一排樁1上自上而下平行設置三個錨桿2,排樁1直徑800mm,樁長20m,間距1.5m;錨桿2為預應力錨桿,錨桿2長度15m,直徑180mm;排樁1與自然地面齊平;所述混凝土板5底部連接6排微型樁4,微型樁4間距1.5m×1.5m,樁長6.0m,微型樁4直徑150mm。所述錨桿2尾端向下傾斜設置在土體。
本實施例中微型樁4及混凝土板5將部分荷載傳遞至6m深度處,設計時可按荷載傳遞后的實際荷載位置進行設計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