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生態水工領域,涉及一種可用于溪流景區的魚類友好型的無動力雙向引水裝置。
背景技術:
在我國水利事業經過數十年的高速發展,在帶來巨大經濟利益和社會效益的同時,也對我們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造成了很大程度的改變。如攔河建筑物壩、堰的修建,破壞了河流連通性,改變生物生境,尤其是對當地魚類造成重大傷害。在帶來社會效益的同時,為了減少對魚造成的傷害,我國早在1980年就修建了湖南省洣水洋塘魚道,為魚類提供上溯下行的通道。工程師和生物學家的合作推進了生態水利的發展。當代過魚設施的重要性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可,但我國目前僅考慮到在一些大型水利設施中修建有利于河流連通性修復的建筑物,可是即使是看來很小的水流落差也會成為某些魚類永遠不可逾越的障礙。另一方面為了達到取水的目的,我們往往建造壩或堰將水位壅高,通過引水渠或泵將水定向輸送。在這個過程中都由于沒有考慮到魚,尤其是幼魚,結果往往會出現魚順水渠流到灌區或被水泵吸走,最后都避免不了對其造成的傷害。
為了滿足人類需求以及改善和保護魚類棲息地,減小在用水的工程中對魚造成的傷害。我們會想到利用分魚分水裝置,如水力柵、水力屏障等。水力屏障允許水通過防止魚通過,魚類保護效果顯著。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可用于溪流景區的魚類友好型的無動力雙向引水裝置,能夠引水灌溉的同時對魚類進行驅趕。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可用于溪流景區的魚類友好型的無動力雙向引水裝置,包括引水渠,所述引水渠具有一喇叭形進水口,引水渠進水口連通溪流岸邊,在引水渠遠離進水口一端設有壅水板,在引水渠內設有多臺水車,在水車一側設有引水槽,水車將引水渠中的水引入到引水槽中;在進水口靠近溪流岸邊一端設有攔污柵,在進水口另外一端安裝有旋轉柵,在旋轉柵和攔污柵之間的進水口連通有護魚管道。
所述水車包括設置在引水渠兩側支撐架、軸連接在支撐架上的轉軸、固定在轉軸上的水輪和安裝在水輪上的多個儲水盒,各儲水盒是繞著水輪軸線均勻分布。
旋轉柵包括軸連接在引水渠內的鏤空滾筒,在滾筒上方引水渠內固定有清污刷,清污刷刷毛貼在滾筒上,滾筒主軸通過皮帶與所述轉軸傳動連接。
護魚管道一端較粗,另外一端逐漸變細,護魚管道較粗一端連通進水口,較細一端連通溪流岸邊。
攔污柵整體為鋼結構,豎向放置,與水流流向成一定夾角。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裝置具有自動化運行優勢,無需配備操作人員,河道中水流通過攔污柵進入裝置,進入裝置的水一部分從護魚管道中流向下游,大部分水通過旋轉柵進入引水渠,水車在水流的沖擊下開始轉動,水車在轉動的同時水會裝滿整個儲水盒,儲水盒中的水隨著轉動的水車會逐漸傾倒出來,傾倒出來的水由引水槽導出至指定地點,實現引水灌溉。水車通過皮帶帶動滾筒旋轉,滾筒配合清潔刷能夠實現清污的效果,轉動的滾筒不僅會因產生復雜的湍流給魚兒造成水力阻礙,而且因其轉動及刷子刷洗,會給魚帶來視覺上的驚嚇,迫使魚從護魚管道游走,起到保護魚類的效果。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其中一個視角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另外一個視角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中將河道進行了隱藏,
圖4為本實用新型關于攔污柵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中:引水渠1、水車2、引水槽3、護魚管道5、皮帶6、進水口8、壅水板9、水輪21、儲水盒22、支撐架23、轉軸24、溪流岸邊41、攔污柵81、變坡82、滾筒71、清污刷72。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到4所示:一種可用于溪流景區的魚類友好型的無動力雙向引水裝置,包括引水渠1,所述引水渠1具有一喇叭形進水口8,引水渠1進水口8連通溪流岸邊41,在引水渠1遠離進水口8一端設有壅水板9,在引水渠1內設有多臺水車2,在水車2一側設有引水槽3,水車2將引水渠1中的水引入到引水槽3中;在進水口8靠近溪流岸邊41一端設有攔污柵81,在進水口8另外一端安裝有旋轉柵,在旋轉柵和攔污柵81之間的進水口8連通有護魚管道5。
喇叭形進水口8是為了增大進流量,以及增加水流對旋轉柵和攔污柵81的沖力。
所述水車2包括設置在引水渠1兩側支撐架23、軸連接在支撐架23上的轉軸24、固定在轉軸24上的水輪21和安裝在水輪21上的多個儲水盒22,各儲水盒22是繞著水輪21軸線均勻分布。如圖3所示,儲水盒22是傾斜于水輪21軸線固定在水輪21上,儲水盒22較低一端為開口,當水流進入到引水渠1中后,推動水輪21逆時針旋轉,水輪21和儲水盒22配合將水灌入到引水槽3中。
引水渠1末端壅水板9的設計是為了壅高引水渠1內水位,保證儲水盒22能夠被灌滿,此外儲水盒22可以增大整個水車2與來水的垂直碰撞面積,從而使水能轉化率更高,水車2獲得推力更大。
如圖4所示,旋轉柵包括軸連接在引水渠1內的鏤空滾筒71,在滾筒71上方引水渠1內固定有清污刷72,清污刷72刷毛貼在滾筒71上,滾筒71主軸通過皮帶6與所述轉軸24傳動連接。
水車2帶動滾筒71旋轉,滾筒71配合清潔刷能夠實現清污的效果,轉動的滾筒71不僅會因產生復雜的湍流給魚兒造成水力阻礙,而且因其轉動及刷子刷洗,會給魚帶來視覺上的驚嚇,迫使魚從護魚管道5游走,起到保護魚類的效果。
護魚管道5一端較粗,另外一端逐漸變細,護魚管道5較粗一端連通進水口8,較細一端連通溪流岸邊41。這種結構的護魚管道5一是為了增加通過水力屏障的水量,繼而增加引水量,二是增加過魚通道的流速,以避免污物堵集及魚兒在通道中逗留。
攔污柵81整體為鋼結構,豎向放置,與水流流向成一定夾角,以達到攔污通水效果。
引水渠1底面要低于進水口8底面,引水渠1底面與進水口8底面之間通過一段變坡82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
1.全程無動力、無人操作化。本旋轉柵由水車2提供動力,清污刷清理滾筒上的污物,同時達到驅魚的效果。
2.高效定向雙向引水。本裝置可以根據需要將水誘導到不同的方向。有多臺不同高度的水車2,可滿足更多的需要。
3.友好型攔、驅魚。針對以往引水裝置設備會帶走不同大小的魚的缺點,該裝置設置兩道“防務”,第一道是攔污柵81,既可以阻攔順水飄下的可見污物,又可以阻礙體型較大的魚類通過。
4.有針對性。該裝置的設計目前只針對溪流中幼魚,用水對象為低消耗者。
5.融入自然,外形美觀,具有欣賞性、景觀性。裝置利用天然水流,將水能轉化為動能,在利用水車2的轉動達到自動去污的功效。從引水到改變水流方向無需將水流壅高,改變河流原有流通性。外在設計用到景區中常用到的水車2以及供魚下行的通道,不僅具有可欣賞性而且與自然協調度極高。
6.低成本。因為裝置結構簡單、無人操作,故制造管理成本均低于傳統的通過建造堰壅高水位挖渠引水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