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橋梁防護技術領域,特別的涉及一種橋墩防撞系統。
背景技術:
隨著交通事業的快速發展,橋梁由于其跨越江河,方便兩岸聯系,縮短公路里程等特點被大量修建,與此同時水路運輸行業的發展也使得船舶的數量、噸位不斷增加。這兩個因素造成船只撞擊橋梁的概率越來越大,威脅橋梁安全和橋上人員生命。例如:2007年“九江大橋 6-15 船撞橋事故”中造成橋梁垮塌和9人死亡的沉痛代價。
為提高橋梁的安全性,一方面需要加強橋墩自身的防撞擊能力,另一方面還需要在橋墩上設置防撞裝置。但是,加強橋墩防撞擊能力既需要提高橋梁的建設成本,又無法避免橋墩被撞擊的風險。因此,在橋墩上設置防撞裝置是必不可少的。
目前,大型橋墩的防撞裝置主要采用防撞浮箱或者采用其他材料制作的腔體緩沖裝置。防撞裝置在使用過程中,會因為受到撞擊或者受到水流的長期侵泡腐蝕而損壞,需要及時對防撞裝置進行維修或更換。為了及時發現防撞裝置的損壞程度,從而盡早對防撞裝置進行修復,實現橋墩的防撞保護目的,現在普遍采用人工巡邏的形式對橋墩防撞裝置進行檢查,但是,巡邏人員無法在防撞裝置受到撞擊的第一時間趕到現場,不能及時對損毀的防撞裝置進行維修和更換,也不利于對違章船只的違章行為進行取證。另外,防撞裝置的腐蝕損壞部位大多位于水面以下,巡邏人員無法及時發現。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如何提供一種能夠對橋墩防撞裝置的損壞程度進行監測,能夠對撞橋的違章船只的違章行為進行取證,方便及時對損壞的防撞裝置進行維修或更換,有利于提高橋墩的防撞能力的橋墩防撞系統。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橋墩防撞系統,包括沿周向圍繞橋墩設置的防撞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處理器模塊,以及通過導線連接設置在所述處理器模塊上的電源模塊和感應器,所述感應器設置在所述防撞裝置背離橋墩的一側上用于檢測靠近的船只與防撞裝置之間的距離,還包括用于記錄數據的存儲模塊以及用于將報警信號發送至橋梁管理中心的無線通訊模塊,所述存儲模塊和無線通訊模塊均連接至所述處理器模塊;所述處理器模塊、電源模塊、存儲模塊以及無線通訊模塊密封封裝成一體后設置在所述防撞裝置內。
利用上述裝置,利用感應器檢測船只與防撞裝置之間的距離,一旦感應器檢測到靠近的船只與防撞裝置之間的距離小于設定值時,處理器模塊即可判斷防撞裝置受到了船只的撞擊,并通過無線通訊模塊將報警信號反饋至橋梁管理中心,及時通知橋梁管理中心工作人員對報警信號做出響應,實現信息化和自動化,提高處理效率。這樣,有利于維護人員能夠及時對撞擊損壞的防撞裝置進行維修和更換,使橋墩獲得及時的保護。將處理器模塊、電源模塊、存儲模塊以及無線通訊模塊密封封裝后設置在在防撞裝置內,這樣,一旦防撞裝置進水,也能防止處理器模塊、電源模塊、存儲模塊以及無線通訊模塊出現短路,提高系統的安全性。
作為優化,還包括在橋墩上朝向航道方向設置的攝像頭,所述攝像頭電連接至所述處理器模塊。
這樣,一旦發生船只撞擊橋墩的事故,處理器模塊能夠控制攝像頭對航道上的船只進行拍照,并保存在存儲模塊,從而完成對違章船只的違章行為進行取證,便于后期的事故處理。
作為優化,所述防撞裝置包括若干圍繞橋墩周向依次連接設置的防撞浮箱,每個所述防撞浮箱上均設置有至少一個所述感應器。
這樣,可以檢測到每個防撞浮箱是否受到撞擊,從而達到對防撞裝置全方位的監測,提高檢測可靠性。
作為優化,所述防撞浮箱內設置有濕度傳感器,所述濕度傳感器電連接至所述處理器模塊。
這樣,通過濕度傳感器對防撞浮箱內的濕度進行檢測,可以判斷出防撞浮箱的腐蝕受損程度,從而盡早確定腐蝕受損的防撞浮箱,及時維修與更換,有利于提高防撞裝置的使用壽命。
作為優化,所述感應器沿橋墩的周向方向均勻布置有多個。
這樣,可以避免產生檢測的盲區,對防撞裝置進行全方位的監測,提高監測系統的可靠性。
作為優化,所述感應器為雷達傳感器。
雷達傳感器可以用于不同的非接觸式檢測。它可以密封安裝在防撞裝置的內部,穿越防撞裝置檢測任何運動的物體。雷達傳感器還可以區別接近和離開的物體,檢測距離較遠。此外,還可以通過調整雷達傳感器的靈敏度用以調節被檢測物體的大小,從而達到忽略過小物體的目的。
作為優化,還包括設置在橋墩上的警報器,所述警報器電連接至所述處理器模塊。
這樣,可以方便巡邏維護人員能夠及時確定受損防撞裝置所在的橋墩位置。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優點:
1、能夠對通航船只與防撞裝置之間的距離進行檢測,能夠準確判斷防撞裝置是否受到撞擊,方便及時對受損防撞裝置進行維修與更換,提高防撞裝置的使用壽命,并提升對橋墩的防護效果。
2、能夠對違章船只的違章行為進行拍照取證,方便后期的事故處理。
3、能夠及時檢測到防撞浮箱的腐蝕受損程度,及時對受損防撞浮箱進行維修與更換,防止受損部位進一步腐蝕,有利于提高防撞浮箱的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圖1為橋墩及橋墩防撞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具體實施時: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橋墩防撞系統,包括沿周向圍繞橋墩設置的防撞裝置;還包括處理器模塊1,以及通過導線連接設置在所述處理器模塊1上的電源模塊2和感應器3,所述感應器3設置在所述防撞裝置背離橋墩的一側上用于檢測靠近的船只與防撞裝置之間的距離,還包括用于記錄數據的存儲模塊4以及用于將報警信號發送至橋梁管理中心的無線通訊模塊5,所述存儲模塊4和無線通訊模塊5均連接至所述處理器模塊1;所述處理器模塊1、電源模塊2、存儲模塊4以及無線通訊模塊5密封封裝成一體后設置在所述防撞裝置內。
利用上述裝置,利用感應器檢測船只與防撞裝置之間的距離,一旦感應器檢測到靠近的船只與防撞裝置之間的距離小于設定值時,處理器模塊即可判斷防撞裝置受到了船只的撞擊,并通過無線通訊模塊將報警信號反饋至橋梁管理中心,及時通知橋梁管理中心工作人員對報警信號做出響應,實現信息化和自動化,提高處理效率。這樣,有利于維護人員能夠及時對撞擊損壞的防撞裝置進行維修和更換,使橋墩獲得及時的保護。將處理器模塊、電源模塊、存儲模塊以及無線通訊模塊密封封裝后設置在在防撞裝置內,這樣,一旦防撞裝置進水,也能防止處理器模塊、電源模塊、存儲模塊以及無線通訊模塊出現短路,提高系統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實施時,還包括在橋墩上朝向航道方向設置的攝像頭6,所述攝像頭6電連接至所述處理器模塊1。
這樣,一旦發生船只撞擊橋墩的事故,處理器模塊能夠控制攝像頭對航道上的船只進行拍照,并保存在存儲模塊,從而完成對違章船只的違章行為進行取證,便于后期的事故處理。
實施時,所述防撞裝置包括若干圍繞橋墩依次連接設置的防撞浮箱,每個所述防撞浮箱上均設置有至少一個所述感應器3。
這樣,可以檢測到每個防撞浮箱是否受到撞擊,從而達到對防撞裝置全方位的監測,提高檢測可靠性。
實施時,所述防撞浮箱內設置有濕度傳感器7,所述濕度傳感器7電連接至所述處理器模塊1。
這樣,通過濕度傳感器對防撞浮箱內的濕度進行檢測,可以判斷出防撞浮箱的腐蝕受損程度,從而盡早確定腐蝕受損的防撞浮箱,及時維修與更換,有利于提高防撞裝置的使用壽命。
實施時,所述感應器3沿橋墩的周向方向均勻布置有多個。
這樣,可以避免產生檢測的盲區,對防撞裝置進行全方位的監測,提高監測系統的可靠性。
實施時,所述感應器3為雷達傳感器。
雷達傳感器可以用于不同的非接觸式檢測。它可以密封安裝在防撞裝置的內部,穿越防撞裝置檢測任何運動的物體。雷達傳感器還可以區別接近和離開的物體,檢測距離較遠。此外,還可以通過調整雷達傳感器的靈敏度用以調節被檢測物體的大小,從而達到忽略過小物體的目的。
實施時,還包括設置在橋墩上的警報器8,所述警報器8電連接至所述處理器模塊1。
這樣,可以方便巡邏維護人員能夠及時確定受損防撞裝置所在的橋墩位置。
具體實施時,上述處理器模塊、電源模塊、感應器、存儲模塊、報警器、無線通訊模塊、攝像頭、濕度傳感器、雷達傳感器等各部件構件自身均是屬于成熟的現有技術,構件自身不屬于本申請對現有技術做出創造性貢獻的地方,本申請對現有技術做出創造性貢獻的地方在于將上述各現有部件設置在特定要求的位置方位,并將其組合聯系起來,使其可以便于檢測感應,以能夠用于實現對防撞裝置的受損情況進行檢測,達到自動化,信息化監控的目的。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以本實用新型為限制,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