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橋梁防撞技術領域,具體是涉及一種橋墩自主防撞裝置。
背景技術:
如今我國存在大量的已建和在建橋梁,隨之而來的是橋梁結構中的橋墩遭受車船撞擊的機率也不斷提升,導致橋墩結構的劇烈破壞甚至倒塌,嚴重危及橋梁結構的安全,造成車船損傷和人員傷害,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因此,減少車船對橋墩的撞擊力,保護橋墩的安全,防止嚴重事故的發生是非常必要的。
對于減小船舶對橋墩的撞擊力問題,國內外已有很多措施,如人工筑島,設置防撞樁,防撞箱等。但這些防撞裝置體積龐大,造價高,一般適合于水域較大的情況。對于公路跨線橋梁的橋墩,由于上跨線橋梁中墩立于公路中間和兩側,橋下道路空間有限,不宜采用類似于水路橋梁的龐大防撞裝置。針對這些問題,如今陸路橋梁也采取了一些防撞措施,如加大橋墩結構尺寸,或把墩柱底部灌注成一個大體積混凝土實體塊,或者采用鋼管圍欄等保護方式,這些措施雖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橋墩的安全,但也存在如成本高、壽命較短、防撞效果差等、占據較大空間等諸多缺點。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橋墩自主防撞裝置,該裝置能夠在占據較小空間的同時提供有效的防撞效果,能夠自主應對車輛撞擊,對陸路橋梁橋墩起到有效的保護作用,防止車輛撞擊橋墩產生嚴重的后果。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用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一種橋墩自主防撞裝置,包括設置在橋墩1周圍的若干塊防撞板5,防撞板5通過連接件 4相互連接,防撞板5與橋墩1之間設置有伸縮件3,伸縮件3的一端與防撞板5連接,另一端與橋墩1連接,所述防撞裝置上還設置有氣囊控制系統2,氣囊控制系統2上連接有氣囊24,氣囊控制系統2用于實時探測并獲得過往車輛的位置數據和尺寸數據,并根據所述數據來控制氣囊的開啟,氣囊24設置在橋墩1的周向并處于橋墩1與防撞板5之間。
所述的防撞板5設置四塊,分別設置在橋墩1的四個側面位置;所述的氣囊控制系統2設置四個,分別設置在橋墩1的四個側面上;所述的氣囊24設置四個,分別設置在橋墩1的四個側面位置,且每個氣囊24與位于橋墩1同一側的氣囊控制系統2連接。
沿著橋墩1的高度方向,在相鄰的防撞板5的連接處,均勻設置多個所述的連接件4。
所述的連接件4為彈性連接件。
所述彈性連接件為彈性繩、鎖鏈或彈簧。
所述的伸縮件3為液壓伸縮桿、氣壓伸縮桿或彈簧伸縮桿。
所述的防撞板5為鋼板、橡膠板或復合材料防撞板。
所述的氣囊控制系統2包括探測裝置21,探測裝置21用于探測過往車輛的位置數據和尺寸數據,探測裝置21上連接有數據處理器22,數據處理器22上連接有氣體發生器23,氣體發生器23與所述的氣囊24連接。
所述的探測裝置21為紅外線探測裝置或雷達探測裝置。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橋墩自主防撞裝置通過氣囊控制系統實時探測并獲得過往車輛的位置數據和尺寸數據,氣囊控制系統通過處理車輛的位置數據和尺寸數據來估算車輛撞擊橋墩的可能性,當判斷有撞擊可能性時,氣囊控制系統控制氣囊開啟,當判斷無撞擊可能性時,不開啟氣囊;本實用新型的裝置在正常狀況下,伸縮件處于收縮狀態,使整個橋墩自主防撞裝置處于收縮狀態,不占據過多橋下有限的行車空間,不影響交通;當氣囊控制系統判斷有撞擊可能性時, 氣囊被開啟,展開的氣囊推動防撞板向外移動,同時伸縮件被拉長,防撞板向外移動一段距離,連接件伸長并將各防撞板緊緊連接在一起,氣囊夾在橋墩和防撞板之間,展開的防撞板主動迎接車輛的撞擊,且撞擊發生時防撞板及氣囊能夠大量吸收車輛的撞擊能量,產生有效的緩沖作用,能有效吸收車輛撞擊能量智能化保護橋墩不受傷害的同時人性化地減小車輛及人員所受傷害,產生有效的防撞效果,有較好的經濟效益。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橋墩自主防撞裝置在安全狀態時橫截面示意圖;
圖2為圖1中A-A截面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橋墩自主防撞裝置在危險狀態時橫截面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安全狀態時正視圖。
其中:1-橋墩,2-氣囊控制系統,3-伸縮件,4-連接件,5-防撞板,21-探測裝置,22-數據處理器,23-氣體發生器,24-氣囊。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的說明。這些附圖均為簡化的示意圖,僅以示意的方式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基本結構,因此其僅顯示與本實用新型有關的構成。在各個附圖中,相同的構件采用類似的附圖標記來表示,具體尺寸可以根據具體實施工程擬定。
如圖1~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橋墩自主防撞裝置,包括氣囊控制系統2,氣囊控制系統2由探測裝置21、數據處理器22和氣體發生器23組成,環布在橋墩的四周,用來控制氣囊24是否展開;本實用新型的防撞裝置還包括連接件4,防撞板5,防撞板5布置在氣囊控制系統2的外側,用來防止車輛撞擊,伸縮件3,伸縮件3將防撞板5與橋墩1連在一起。防撞板5通過伸縮件3與橋墩連接,各單塊防撞板5通過連接件4連成整體,兩塊防撞板5連接處從上至下有多個連接件4,伸縮件3可以自由伸縮一段長度,且無危險時處于收縮態, 當即將發生碰撞時隨著防撞板伸長。氣囊控制系統2安裝在橋墩上,且橋墩1的四個側面各一個,包括設置在橋墩1上防撞板5上方的探測裝置21和數據處理器22,還包括防撞板5與橋墩1之間的氣體發生器23,氣體發生器23和氣囊24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防撞板5為鋼板、橡膠板或復合材料防撞板中的一種;連接件4為彈性繩、鎖鏈或彈簧中的一種;伸縮件3為液壓伸縮桿、氣壓伸縮桿或彈簧伸縮桿中的一種。
在本實施例中,檢測裝置采用紅外線探測裝置,也可以采用如雷達探測裝置等其他可以實現同樣功能的裝置,數據處理器根據接收的數據判斷車橋相撞的可能性,這是一種現有技術,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很容易理解如何實現,因此不再具體敘述其工作原理及過程。
本實用新型的橋梁自主防撞裝置在使用時,探測裝置21實時探測并獲得過往車輛的位置數據和尺寸數據并傳遞給數據處理器22,數據處理器22分析所得到的數據,根據車輛過去和現在的運動狀態預測車輛未來的運動狀態,從而估算出車輛撞擊橋墩的可能性,如果車輛撞擊橋墩的可能性小于預設的值時則不發布指令,如果車輛撞擊橋墩的可能性大于或等于預設的值時,則數據處理器22將發布指令啟動氣體發生器23,氣體發生器23迅速產生大量氣體展開氣囊24,展開的氣囊24推動防撞板5向外移動一段距離并夾在橋墩1和防撞板5之間,連接件4伸長并將各防撞板緊緊連接在一起,從而有效吸收撞擊能量,產生有效的防撞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無危險時該防撞裝置處于收縮態,不占據過多橋下有限的行車空間,不影響交通,當判斷出危險來臨時,便迅速按既定程序啟動氣體發生器,使氣囊展開,則整個防撞裝置展開,主動迎接車輛的撞擊,且撞擊發生時防撞板及氣囊能夠大量吸收車輛的撞擊能量,產生有效的緩沖作用,智能化保護橋墩不受傷害的同時人性化地減小車輛及人員所受傷害,有較好的經濟效益。
上述雖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了描述,但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制,本領域相關技術人員應該理解的是,在不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所 做的任何修改或變形都視為對本實用新型的等同替換,仍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