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雙線縱向雙懸臂剛架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土建橋梁工程用的雙線縱向雙懸臂剛架墩。
背景技術:
由于鐵路速度提高,采用的線路曲線半徑加大,又多為雙線,在跨越道路 立交時,難以滿足斜交角度的要求,只能加大梁跨以保證線下公路(鐵路)行
車要求,但由于受運輸及架設能力的限制,鐵路簡支梁長期以來在32m跨度上 踏步不前。雖然許多工程實例中運用了48 80m中等跨度的連續梁,但從施工工 藝及工程造價方面考慮,連續梁施工復雜,預應力鋼束張拉等技術工藝要求精 湛,施工周期長,且造價高。如果雙線跨越道路立交時,按單線縱向雙懸臂剛 架墩設計成橋,則需要加大線間距,增加了鐵路總投資。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簡單、經濟、易于實施、能增大簡支梁跨 徑的雙線縱向雙懸臂剛架墩。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實施下述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一種雙線縱向雙懸臂剛架墩,包括墩身,其特征在于,墩身由雙柱組成, 墩身上有與其一體相連的帽梁,帽梁底部為沿順橋向向兩端延伸的雙懸臂,其 兩端懸臂上依次連接托盤和頂帽,帽梁頂部設置有和簡支梁頂部道碴槽齊平的 道碴槽。
所述帽梁頂部和雙懸臂內有加強鋼筋。 所述帽梁內有空腔。
采用本實用新型的雙線縱向雙懸臂剛架墩,通過在墩身上澆筑底部有支撐 懸臂、頂部和簡支梁等高的帽梁,使帽梁頂部和標準簡支梁相接,帽梁沿順橋 向的懸臂長度增加了標準簡支梁的跨徑。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施工方便,其 工程造價相對連續梁低。
圖1是現有普通橋墩立面示意圖。 圖2是現有普通橋墩側面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立面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側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l、 2所示現有普通橋墩包括墩身5以及和墩身一體相連的托盤4和 頂帽3,頂帽上設置支撐墊石2,簡支梁l架設在墊石上。
如圖3、 4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由雙柱組成的墩身5,墩身上有與其一體相連的帽梁,帽梁底部為沿順橋向向兩端延伸的雙懸臂6,其兩端懸臂上依次連
接托盤4和頂帽3。頂帽上設置支撐墊石2,簡支梁1分別架設在兩端的墊石上, 帽梁頂部8設置有和簡支梁頂部道碴槽齊平的道碴槽。帽梁頂部和懸臂部分頂 帽設加強配筋,可以滿足帽梁頂部抗彎和懸臂部分頂帽抗剪的需要,帽梁內設 有空腔7,既減輕帽梁的自重,也有利于澆筑時減少混凝土收縮徐變,還可以降 低施工材料成本。
本實用新型施工方法基本同現有技術,帽梁施工時,可采用搭設滿堂支架 和角鋼支架結合,角鋼支架支承于滿堂支架上,帽梁懸臂部分主要采用角鋼支 架承力,滿堂支架需滿足其強度、剛度及穩定性。
采用本實用新型的雙線縱向雙懸臂剛架墩一是增大了簡支梁的跨越能力, 保證了立交橋下的公路或鐵路凈空;二是保證了雙線線間距為標準值,減少該 段鐵路投資,同時其結構簡單,施工方便,尤其在跨越電氣化鐵路或公路時能 減少對道路的行車干擾,降低了施工難度,且工程造價較低。
權利要求1、一種雙線縱向雙懸臂剛架墩,包括墩身(5),其特征在于,所述墩身由雙柱組成,墩身上有與其一體相連的帽梁,帽梁底部為沿順橋向向兩端延伸的雙懸臂(6),其兩端懸臂上依次連接托盤(4)和頂帽(3),帽梁頂部設置有和簡支梁頂部道碴槽齊平的道碴槽。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線縱向雙懸臂剛架墩,其特征在于帽梁頂部和 雙懸臂內有加強鋼筋。
3、 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雙線縱向雙懸臂剛架墩,其特征在于帽梁內 設有空腔(7)。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土建橋梁工程用的雙線縱向雙懸臂剛架墩,墩身由雙柱組成,墩身上有與其一體相連的帽梁,帽梁底部為沿順橋向向兩端延伸的雙懸臂,其兩端懸臂上依次連接托盤和頂帽。橋墩帽梁頂部設有道碴槽,和簡支梁頂部道碴槽齊平,帽梁頂部和雙懸臂內有加強鋼筋,帽梁內開有空腔。采用本實用新型的雙線縱向懸臂剛架墩,一是保證了雙線線間距為標準值,減少該段鐵路投資,二是增大了簡支梁的跨越能力,保證了立交橋下的公路或鐵路凈空。同時其結構簡單,施工方便,尤其在跨越電氣化鐵路或公路時能減少對道路的行車干擾,降低了施工難度,且工程造價比采用連續梁低。
文檔編號E01D19/02GK201254691SQ20082006469
公開日2009年6月10日 申請日期2008年8月13日 優先權日2008年8月13日
發明者付小紅, 徐建華, 李正祥, 胡京濤 申請人:中鐵二院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