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過水孔鋼模及成型工藝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模具及模具成型工藝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過水孔鋼模及成型工藝。
背景技術:
在客運專線施工中,不僅要求主體結構質量標準高、使用年限長,行車高速度、高舒適性、高安全性等高標準的性能需求,而且對附屬工程也達到了同主體工程同樣的施工質量要求,過水孔是附屬工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現有的過水孔模具采用傳統的木模作為模具,拆模后過水孔外觀質量差,而且在澆筑混凝土的過程中容易造成模具移位影響過水孔的預留位置,多次使用后還會造成模具變形,造成過水孔尺寸超標,并且模板周轉次數少,經濟性較差。
發明內容
(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過水孔鋼模及成型工藝,用以解決過水孔木模在澆筑混凝土時容易發生移位及多次使用后模具會發生變形造成過水孔尺寸超標的問題。(二)技術方案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過水孔鋼模的成型工藝,根據預留孔洞尺寸設計過水孔鋼模的尺寸,所述過水孔鋼模為楔形結構,包括兩個過水孔鋼模側面鋼板、一個過水孔鋼模上底面鋼板及一個過水孔鋼模下底面鋼板,所述過水孔鋼模的長度與防護墻的厚度相同。如上所述的過水孔鋼模的成型工藝,優選的是,所述過水孔鋼模還包括過水孔鋼模頂面鋼板,與所述過水孔鋼模大截面一端豎直固定連接,所述過水孔鋼模頂面鋼板的尺寸與過水篦子的尺寸相同。如上所述的過水孔鋼模的成型工藝,優選的是,所述過水孔鋼模頂面鋼板與所述過水孔鋼模為一體結構。如上所述的過水孔鋼模的成型工藝,優選的是,所述過水孔鋼模兩個過水孔鋼模側面鋼板、一個過水孔鋼模上底面鋼板及一個過水孔鋼模下底面鋼板外表面均涂覆有脫模劑。如上所述的過水孔鋼模的成型工藝,優選的是,在所述兩個過水孔鋼模側面鋼板、一個過水孔鋼模上底面鋼板及一個過水孔鋼模下底面鋼板外表面涂覆脫模劑之前還包括將所述兩個過水孔鋼模側面鋼板、一個過水孔鋼模上底面鋼板及一個過水孔鋼模下底面鋼板外表面打磨干凈。如上所述的過水孔鋼模的成型工藝,優選的是,所述過水孔鋼模鋼板的厚度為5mm ο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過水孔鋼模,采用如上所述的過水孔鋼模成型工藝制得。(三)有益效果本發明所提供的過水孔鋼模及成型工藝通過鋼板來制成楔形過水孔鋼模,其長度與防護墻的厚度相同,由于鋼模的質量及剛度遠大于木模,在澆筑混凝土時不容易發生移位,可以周轉重復利用而不會發生變形及損壞現象,有效提高了過水孔鋼模的利用率。同時,楔形結構有利于防護墻混凝土澆筑完成 后過水孔鋼模的拆除,不會破壞防護墻成品混凝土表面。在實際使用過程中,防護墻兩側模板立模后即可夾緊過水孔鋼模,安裝方便。
圖I為本發明實施例中過水孔鋼模的立體圖;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中過水孔鋼模的主視圖。;圖3為圖2的左視圖;圖4為圖2的俯視圖;其中,a :過水孔鋼模;1 :過水孔鋼模側面鋼板;2 :過水孔鋼模上底面鋼板;3 :過水孔鋼模下底面鋼板;4 :過水孔鋼模頂面鋼板。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發明,但不用來限制本發明的范圍。下面將結合大西客專橋梁防護墻工程過水孔及過水篦子設計的尺寸為例,來具體說明本發明中的過水孔鋼模結構及其成型工藝。本發明實施例中根據過水孔鋼模a成型工藝制得的過水孔鋼模如圖f 4所示,其中,該過水孔鋼模a的成型工藝包括根據預留孔洞尺寸(即過水孔設計尺寸)設計過水孔鋼模a的尺寸,且過水孔鋼模a為楔形結構,有利于防護墻混凝土澆筑完成后過水孔鋼模的拆除。過水孔鋼模a包括兩個過水孔鋼模側面鋼板I、一個過水孔鋼模上底面鋼板2及一個過水孔鋼模下底面鋼板3,它們可以通過焊接的方式固定連接在一起,也可以鑄成一體結構。其中,過水孔鋼模a的長度與防護墻的厚度相同。優選過水孔鋼模a還包括過水孔鋼模頂面鋼板4,與過水孔鋼模a大截面一端豎直固定連接,過水孔鋼模頂面鋼板4的尺寸與過水篦子的尺寸相同,主要包括長、寬、高尺寸,并將其作為過水篦子的施工模具,本實施例中可以將過水孔鋼模頂面鋼板4與過水孔鋼模a焊接成一體結構,保證過水篦子安裝后其表面與防護墻表面平齊。大西客專橋梁防護墻工程中,預留孔洞設計尺寸為高*寬*深=20cm*15cm*25cm,過水篤子設計尺寸為高*寬*厚=20cm*25cm*lcm。相應地,如圖f 4所示,過水孔鋼模a楔形結構的尺寸為過水孔鋼模兩側面鋼板I尺寸為高*長=(18cm+19. 5cm) *23. 5cm,過水孔鋼模上底面2和過水孔鋼模下底面鋼板3尺寸為寬*長=(14cm+16cm)*23. 5cm),過水孔鋼模頂面鋼板4尺寸為高*寬*厚=20. 5011*25· 5011*1· 5cm。本實施例中鋼板的厚度均為5mm,能夠提供足夠的質量和剛度,保證澆筑混凝土時過水孔鋼模a不移位,可以周轉重復利用而不會發生變形及損壞現象,有效提高過水孔鋼模a的利用率。在安裝過程中,可以直接將過水孔鋼模a放在指定位置,由防護墻兩側模板立模后,將其夾緊即可,不需特殊加固,安裝方便。為防止過水孔鋼模a與防護墻模板接觸面在澆筑完成混凝土后出現漏漿的現象,需在過水孔鋼模a四周密貼雙面膠帶。優選過水孔鋼模a兩個過水孔鋼模側面鋼板I、一個過水孔鋼模上底面鋼板2及一個過水孔鋼模下底面鋼板3表面均涂覆有脫模劑,有利于過水孔鋼模a的拆除,可以很好的保證拆模時不會造成防護墻成品混凝土表面的破壞,表面光潔,外觀質量好。在涂覆脫模劑之前,還可以將兩個過水孔鋼模側面鋼板I、一個過水孔鋼模上底面鋼板2及一個過水孔鋼模下底面鋼板3外表面打磨干凈,進一步提高脫模劑的效果。本發明實施例過水孔鋼模a的使用過程為 首先,將過水孔鋼模a安裝在指定位置上,防護墻兩側模板立模后,將其夾緊;然后,澆筑防護墻混凝土 ;防護墻成品后,拆除防護墻模板,本實施例中可以先用角磨機沿著過水孔鋼模a與防護墻模板的密貼面切除5_深的縫隙,以防止在拆除過水孔鋼模a時造成四周的防護墻成品混凝土棱角損壞,最后在過水孔鋼模a大截面一端用電鎬沿其底部將過水孔鋼模a拆出。圖I所示為本發明實施例中過水孔鋼模的立體圖。結合圖1-4所示,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過水孔鋼模a尺寸與預留孔洞尺寸配合,且為楔形結構,包括兩個過水孔鋼模側面鋼板I、一個過水孔鋼模上底面鋼板2及一個過水孔鋼模下底面鋼板3,還包括過水孔鋼模頂面鋼板4,且過水孔鋼模a的長度與防護墻的厚度相同。由以上實施例可以看出,本發明所提供的過水孔鋼模及成型工藝通過鋼板來制成楔形過水孔鋼模,其高度與防護墻的厚度相同,由于鋼模的質量及剛度遠大于木模,在澆筑混凝土時不容易發生移位,可以周轉重復利用而不會發生變形及損壞現象,有效提高了過水孔鋼模的利用率。同時,楔形結構有利于防護墻混凝土澆筑完成后過水孔鋼模的拆除,不會破壞防護墻成品混凝土表面。在實際使用過程中,防護墻兩側模板立模后即可夾緊過水孔鋼模,安裝方便。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替換,這些改進和替換也應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過水孔鋼模的成型工藝,其特征在于,根據預留孔洞尺寸設計過水孔鋼模的尺寸,所述過水孔鋼模為楔形結構,包括兩個過水孔鋼模側面鋼板、一個過水孔鋼模上底面鋼板及一個過水孔鋼模下 底面鋼板,所述過水孔鋼模的長度與防護墻的厚度相同。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過水孔鋼模的成型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過水孔鋼模還包括過水孔鋼模頂面鋼板,與所述過水孔鋼模大截面一端豎直固定連接,所述過水孔鋼模頂面鋼板的尺寸與過水篦子的尺寸相同。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過水孔鋼模的成型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過水孔鋼模頂面鋼板與所述過水孔鋼模為一體結構。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過水孔鋼模的成型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過水孔鋼模兩個過水孔鋼模側面鋼板、一個過水孔鋼模上底面鋼板及一個過水孔鋼模下底面鋼板外表面均涂覆有脫模劑。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過水孔鋼模的成型工藝,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兩個過水孔鋼模側面鋼板、一個過水孔鋼模上底面鋼板及一個過水孔鋼模下底面鋼板外表面涂覆脫模劑之前還包括 將所述兩個過水孔鋼模側面鋼板、一個過水孔鋼模上底面鋼板及一個過水孔鋼模下底面鋼板外表面打磨干凈。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過水孔鋼模的成型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過水孔鋼模鋼板的厚度為5mm。
7.—種過水孔鋼模,其特征在于,采用權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過水孔鋼模成型工藝制得。
全文摘要
本發明屬于模具及模具成型工藝技術領域,公開了一種過水孔鋼模及成型工藝。該過水孔鋼模及成型工藝通過鋼板來制成楔形過水孔鋼模,其長度與防護墻的厚度相同,由于鋼模的質量及剛度遠大于木模,在澆筑混凝土時不容易發生移位,可以周轉重復利用而不會發生變形及損壞現象,有效提高了過水孔鋼模的利用率。同時,楔形結構有利于防護墻混凝土澆筑完成后過水孔鋼模的拆除,不會破壞防護墻成品混凝土表面。在實際使用過程中,防護墻兩側模板立模后即可夾緊過水孔鋼模,安裝方便。
文檔編號E01F5/00GK102864748SQ20121037431
公開日2013年1月9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29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29日
發明者張偉, 劉福春, 王傳永, 王偉, 徐大巖, 曾德桂, 戴濤, 陳薇, 劉百明 申請人:中鐵十九局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