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掃雪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鏟雪的掃雪機。
背景技術:
在道路積雪較多時,為便于交通通行,需要即時有效的將路上的積雪清除。目前所使用的一種掃雪機,其前端的用于鏟雪的雪刀片通常為一直板,通過該刮雪板將推至路兩邊,無法根據實際路況及實際鏟雪量變化其形狀,效率低下。原有的掃雪機其動力提供通常采用汽油或柴油發動機來驅動工作馬達,由工作馬達直接驅動掃雪機及雪刀片工作。這種驅動方式使得汽油或柴油發動機及工作馬達均需安裝在掃 雪機上,造成掃雪機重量增加,耗能較多。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掃雪機,工作效率較高且可適應多種路況。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掃雪機,具有雪刀片,所述的雪刀片具有主葉片,所述的主葉片一側或兩側鉸鏈連接有翼板,所述的主葉片上安裝有滑塊底板,所述的滑塊底板上安裝有上、下襯板及上、下滑塊罩板,上、下滑塊罩板與上、下襯板之間形成有滑動卡槽,滑塊底部安裝的滑板滑動式嵌在滑動卡槽內,所述的主葉片軸線中部安裝有支座,液壓缸的一端與支座連接,液壓缸的另一端與連桿旋臂的一端同軸連接在滑塊上,連桿旋臂的另一端通過連桿旋臂銷釘與翼板背部的支架連接。進一步地,所述的連桿懸臂包括第一連桿臂、第二連桿臂,所述的第一連桿臂、第二連桿臂均為弧形連桿臂,第一連桿臂的前端通過兩個間隔設置的安全銷與第二連桿臂的后端連接。第一連桿臂的前端通過兩個間隔設置的安全銷與第二連桿臂的后端連接,該設計消除了雪刀片受到外部固體物撞擊時所造成的主要損壞。液壓缸的另一端與連桿旋臂的一端同軸連接在滑塊上以及連桿旋臂的另一端通過連桿旋臂銷釘與翼板背部的角形支架連接的方式為液壓缸的另一端與第一連桿臂的前端同軸連接在滑塊上,第二連桿臂的后端通過連桿旋臂銷釘與翼板背部的支架連接。進一步地,所述的翼板背部的支架為角形支架。進一步地,所述的液壓缸拉伸連桿旋臂使翼板向前旋轉90度或向后旋轉90度。進一步地,所述的主葉片頂部兩側安裝有電池動力系統,所述的電池動力系統具有由獨立的無線控制裝置控制的電池部件,所述的電池部件驅動油液增壓馬達,所述的油液增壓馬達通過其輸出的油液驅動主葉片上的液壓缸。進一步地,所述的翼板底部安裝有浮動刀片,所述的浮動刀片內側一端與翼板內側一端固定連接,所述的浮動刀片外側一端與翼板的外側一端上下可調節式連接。進一步地,所述的浮動刀片外側一端與翼板的外側一端上下可調節式連接的方式為所述的浮動刀片的中部設置有長圓孔,翼板相應的中部設置有銷釘孔,可移銷釘穿過浮動刀片的長圓孔至翼板的銷釘孔后由螺母固定,通過調節長圓孔相對于可移銷釘的上、下位置實現浮動刀片外側一端上、下調節。進一步地,所述的浮動刀片外側一端的頂部設置有扣件,所述的翼板的外側一端卡在扣件的卡槽內。進一步地,所述的翼板背部安裝有可按壓扣件的按壓機構。進一步地,所述的按壓機構包括向浮動刀片的扣件施加下壓力的彈簧片、使彈簧片下壓或上彈的凸輪,所述的彈簧片通過彈簧銷連接在翼板背部,所述的凸輪通過凸輪銷連接在翼板背部,所述的扣件具有向翼板背部或相反方向彎折的平板,所述的彈簧片的彈性部件按壓在扣件的平板上,所述的凸輪的凸起部位按壓在彈簧片的彈性部件上。
進一步地,所述的翼板外側一端底部具有帶有銷釘孔的底板,所述的底板前設置有帶有相應銷釘孔的襯板,所述的浮動刀片前設置有壓板,壓板的內側端阻擋在浮動刀片前,壓板遠離浮動刀片的外側端設置有相應銷釘孔,壓板銷釘分別穿過壓板的銷釘孔、襯板的銷釘孔、底板的銷釘孔后由螺母固定。進一步地,所述的翼板的內側一端由鉸鏈銷釘連接有鉸鏈板,浮動刀片的內側一端、鉸鏈板以及翼板的內側一端由肩部螺絲進行固定。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的掃雪機的翼板可以向前旋轉90度,向后旋轉90度,翼板180度旋轉使得雪刀片可以形成多種形狀以滿足多種鏟雪條件,掃雪機的翼板向前90度折疊后,雪刀片所形成的鏟雪區域為8英尺,翼板展開,雪刀片呈V字形后可以運輸或推動14英尺的雪,每次推動可移動大批量的雪,較之于原有的直板設計的雪刀片,不僅可以滿足各種不同路況的鏟雪條件,還進一步提高了鏟雪效率。本發明的掃雪機可由操作者手持獨立的無線控制裝置進行控制,這種設計消除了原有設計中所需的雪刀片與掃雪機主機器之間的繁瑣的布線及動力系統,而且,這種設計允許操作者一次操作幾臺機器,可以鏟掉3或4倍的雪,工作效率更高。本發明的雪刀片上自帶了電池部件以及油液增壓馬達,消除了原有設計中雪刀片與掃雪機主機器之間的液壓系統,客戶可以在他的車隊里使用多臺機器去掃雪,而不需要額外的布線以及液壓系統。翼板上設置有浮動刀片,浮動刀片外側一端可進行上下調節,以適應不同的路況。由彈簧片及凸輪按壓在浮動刀片的扣件上,使得浮動刀片底部的刃口可形成不平坦的表面,進而對不平坦的路面也可進行干凈的掃雪。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圖I是發明的雪刀片在翼板向前折疊90度時的狀態示意圖;圖2是發明的雪刀片的部分零件拆裝示意圖;圖3是圖3中A處的放大示意圖;圖4是發明的雪刀片在翼板展開時的狀態示意圖;圖5是發明中翼板與浮動刀片的安裝的正面示意圖;圖6是發明中翼板與浮動刀片的部分零件拆裝示意圖;圖7是圖5的背面示意圖8是圖5的俯視不意圖;圖9是圖5的左視示意圖;其中1.主葉片,2.翼板,3.滑塊底板,4-1.下襯板,5-1.下滑塊罩板,6.滑塊,7.滑板,8.支座,9.液壓缸,10-1.第一連桿臂,10-2.第二連桿臂,11.電池動力系統,12-2.浮動刀片,12-3.鉸鏈板,12-4.肩部螺絲,12-5.長圓孔,12-6.扣件,12-7.彈簧片,12-8.凸輪,12-9.彈簧銷,12-10.凸輪銷,12-11.壓板,12-12.襯板,12-13.底板,12-14.可移銷釘。
具體實施例方式現在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這些附圖均為簡化的示意圖,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發明的基本結構,因此其僅顯示與本發明有關的構成。如圖I圖2圖3所示,一種掃雪機,具有雪刀片,雪刀片具有主葉片1,主葉片I兩·側鉸鏈連接有翼板2,主葉片I上安裝有滑塊底板3,滑塊底板3上安裝有上襯板、下襯板4-1及上滑塊罩板、下滑塊罩板5-1,上滑塊罩板、下滑塊罩板5-1與上襯板、下襯板4-1之間形成有滑動卡槽,滑塊6底部安裝的滑板7滑動式嵌在滑動卡槽內,主葉片I軸線中部安裝有支座8。連桿懸臂包括第一連桿臂10-1、第二連桿臂10-2,第一連桿臂10-1、第二連桿臂10-2均為弧形連桿臂,第一連桿臂10-1的前端通過兩個間隔設置的安全銷與第二連桿臂10-2的后端連接。該設計消除了雪刀片受到外部固體物撞擊時所造成的主要損壞。液壓缸9的一端與支座8連接,液壓缸9的另一端與第一連桿臂10-1的前端同軸連接在滑塊6上,第二連桿臂10-2的后端通過連桿旋臂銷釘與翼板2背部的角形支架連接。液壓缸9拉伸連桿旋臂使翼板2向前旋轉90度或向后旋轉90度。主葉片I頂部兩側安裝有電池動力系統11,電池動力系統11具有由獨立的無線控制裝置控制的電池部件,電池部件驅動油液增壓馬達,油液增壓馬達通過其輸出的油液驅動主葉片I上的液壓缸9。具體操作時,掃雪機可由操作者手持獨立的無線控制裝置進行控制,電池部件根據無線控制裝置的無線指令動作,動作時,電池部件驅動油液增壓馬達,油液增壓馬達輸出具有油壓的油液驅動液壓缸,液壓缸9帶動滑塊移動,滑塊6的滑板7在滑動卡槽內移動,與液壓缸9同軸連接的第一連桿臂10-1也相應地旋轉,使得,與第一連桿臂10-1連接的第二連桿臂10-2旋轉,第二連桿臂10-2帶動翼板2向前或向后旋轉。翼板2向前旋轉90度,主葉片I與兩側翼板2形成開口向前的框形。翼板2向后旋轉90度,主葉片I與翼板2形成開口向后的框形。因此,由主葉片I與兩側的翼板2可根據實際路況形成多種形式。掃雪機的翼板2向前90度折疊后,雪刀片所形成的鏟雪區域為8英尺,翼板2展開,雪刀片可以運輸或推動14英尺的雪,每次推動可移動大批量的雪,較之于原有的直板設計的雪刀片,不僅可以滿足各種不同路況的鏟雪條件,還進一步提高了鏟雪效率。本發明的掃雪機可由操作者手持獨立的無線控制裝置進行控制,這種設計消除了原有設計中所需的雪刀片與掃雪機主機器之間的繁瑣的布線及動力系統,而且,這種設計允許操作者一次操作幾臺機器,可以鏟掉3或4倍的雪,工作效率更高。本發明的雪刀片上自帶了電池部件以及油液增壓馬達,消除了原有設計中雪刀片與掃雪機主機器之間的液壓系統,客戶可以在他的車隊里使用多臺機器去掃雪,而不需要額外的布線以及液壓系統。如圖4所示為翼板展開時的狀態示意圖,圖4中相比圖I增加了翼板2背部安裝的可按壓扣件12-6的按壓機構。 如圖5、6、7、8、9所示,翼板2底部安裝有浮動刀片12_2,翼板2的內側一端由鉸鏈銷釘連接有鉸鏈板12-3,浮動刀片12-2的內側一端、鉸鏈板12-3以及翼板2的內側一端由肩部螺絲12-4進行固定。浮動刀片12-2的中部設置有長圓孔12-5,翼板2相應的中部設置有銷釘孔,可移銷釘12-14穿過浮動刀片12-2的長圓孔12-5至翼板2的銷釘孔后由螺母固定,通過調節長圓孔12-5相對于可移銷釘12-14的上、下位置實現浮動刀片12-2外側一端的上、下調節。浮動刀片12-2外側一端的頂部設置有扣件12-6,翼板2的外側一端卡在扣件12-6的卡槽內,翼板2背部安裝有可按壓扣件12-6的按壓機構,按壓機構包括向浮動刀片12-2的扣件12-6施加下壓力的彈簧片12-7、使彈簧片12_7下壓或上彈的凸輪12_8,彈簧 片12-7通過彈簧銷12-9連接在翼板2背部,凸輪12-8通過凸輪銷12-10連接在翼板2背部,扣件12-6具有向翼板2背部或相反方向彎折的平板,彈簧片12-7的彈性部件按壓在扣件12-6的平板上,凸輪12-8的凸起部位按壓在彈簧片12-7的彈性部件上。翼板2外側一端底部具有帶有銷釘孔的底板12-13,底板12_13前設置有帶有相應銷釘孔的襯板12-12,浮動刀片12-2前設置有壓板12-11,壓板12-11的內側端阻擋在浮動刀片12-2前,壓板12-11遠離浮動刀片12-2的外側端設置有相應銷釘孔,壓板銷釘分別穿過壓板12-11的銷釘孔、襯板12-12的銷釘孔、底板12-13的銷釘孔后由螺母固定。壓板12-11使浮動刀片12-2貼近翼板2。翼板2上設置有浮動刀片12-2,通過調節長圓孔12-5相對于可移銷釘12_14的上、下位置實現浮動刀片12-2外側一端的上、下調節,以適應不同的路況。由彈簧片12-7及凸輪12-8按壓在浮動刀片12-2的扣件12-6上,使得浮動刀片12_2底部的刃口可形成不平坦的表面,進而對不平坦的路面也可進行干凈的掃雪。以上述依據本發明的理想實施例為啟示,通過上述的說明內容,相關工作人員完全可以在不偏離本項發明技術思想的范圍內,進行多樣的變更以及修改。本項發明的技術性范圍并不局限于說明書上的內容,必須要根據權利要求范圍來確定其技術性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掃雪機,具有雪刀片,所述的雪刀片具有主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葉片一側或兩側鉸鏈連接有翼板,所述的主葉片上安裝有滑塊底板,所述的滑塊底板上安裝有上、下襯板及上、下滑塊罩板,上、下滑塊罩板與上、下襯板之間形成有滑動卡槽,滑塊底部安裝的滑板滑動式嵌在滑動卡槽內,所述的主葉片軸線中部安裝有支座,液壓缸的一端與支座連接,液壓缸的另一端與連桿旋臂的一端同軸連接在滑塊上,連桿旋臂的另一端通過連桿旋臂銷釘與翼板背部的支架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掃雪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連桿懸臂包括第一連桿臂、第二連桿臂,所述的第一連桿臂、第二連桿臂均為弧形連桿臂,第一連桿臂的前端通過兩個間隔設置的安全銷與第二連桿臂的后端連接; 液壓缸的另一端與連桿旋臂的一端同軸連接在滑塊上以及連桿旋臂的另一端通過連桿旋臂銷釘與翼板背部的支架連接的方式為液壓缸的另一端與第一連桿臂的前端同軸連接在滑塊上,第二連桿臂的后端通過連桿旋臂銷釘與翼板背部的支架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掃雪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翼板背部的支架為角形支架。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掃雪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壓缸拉伸連桿旋臂使翼板向前旋轉90度或向后旋轉90度。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掃雪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葉片頂部兩側安裝有電池動力系統,所述的電池動力系統具有由獨立的無線控制裝置控制的電池部件,所述的電池部件驅動油液增壓馬達,所述的油液增壓馬達通過其輸出的油液驅動主葉片上的液壓缸。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掃雪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翼板底部安裝有浮動刀片,所述的浮動刀片內側一端與翼板內側一端固定連接,所述的浮動刀片外側一端與翼板的外側一端上下可調節式連接。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掃雪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浮動刀片外側一端與翼板的外側一端上下可調節式連接的方式為所述的浮動刀片的中部設置有長圓孔,翼板相應的中部設置有銷釘孔,可移銷釘穿過浮動刀片的長圓孔至翼板的銷釘孔后由螺母固定,通過調節長圓孔相對于可移銷釘的上、下位置實現浮動刀片外側一端上、下調節。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掃雪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浮動刀片外側一端的頂部設置有扣件,所述的翼板的外側一端卡在扣件的卡槽內,所述的翼板背部安裝有可按壓扣件的按壓機構,所述的按壓機構包括向浮動刀片的扣件施加下壓力的彈簧片、使彈簧片下壓或上彈的凸輪,所述的彈簧片通過彈簧銷連接在翼板背部,所述的凸輪通過凸輪銷連接在翼板背部,所述的扣件具有向翼板背部或相反方向彎折的平板,所述的彈簧片的彈性部件按壓在扣件的平板上,所述的凸輪的凸起部位按壓在彈簧片的彈性部件上。
9.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掃雪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翼板外側一端底部具有帶有銷釘孔的底板,所述的底板前設置有帶有相應銷釘孔的襯板,所述的浮動刀片前設置有壓板,壓板的內側端阻擋在浮動刀片前,壓板遠離浮動刀片的外側端設置有相應銷釘孔,壓板銷釘分別穿過壓板的銷釘孔、襯板的銷釘孔、底板的銷釘孔后由螺母固定。
10.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掃雪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翼板的內側一端由鉸鏈銷釘連接有鉸鏈板,所述的浮動刀片的內側一端、鉸鏈板以及翼板的內側一端由肩部螺絲進行固定。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掃雪機,具有雪刀片,雪刀片具有主葉片,主葉片一側或兩側鉸鏈連接有翼板,主葉片上安裝有滑塊底板,滑塊底板上安裝有上、下襯板及上、下滑塊罩板,上、下滑塊罩板與上、下襯板之間形成有滑動卡槽,滑塊底部安裝的滑板滑動式嵌在滑動卡槽內,主葉片軸線中部安裝有支座,液壓缸的一端與支座連接,液壓缸的另一端與第一連桿臂的前端同軸連接在滑塊上,第二連桿臂的后端通過連桿旋臂銷釘與翼板背部的角形支架連接。第一連桿臂的前端通過兩個間隔設置的安全銷與第二連桿臂的后端連接。本發明的掃雪機的雪刀片可以形成多種形狀以滿足多種鏟雪條件,還進一步提高了鏟雪效率。允許操作者一次操作幾臺機器,工作效率更高。
文檔編號E01H5/06GK102900046SQ20121037602
公開日2013年1月30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30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30日
發明者布拉德·可拉可·侯雷姆 申請人:常州市德思特機械有限公司, 布拉德·可拉可·侯雷姆, 約翰·麥克·歐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