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吹雪車及其氣力輸送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吹雪車,具體地,涉及一種吹雪車的氣力輸送系統和包括該氣力輸送系統的吹雪車。
背景技術:
現有的吹雪車中,使用風機提供吹雪作業時的冷風。風機通常包括前盤、后盤以及固定在前盤和后盤之間的葉片。其中,葉片為相同尺寸并沿周向均布,使得相鄰葉片之間存在相互重疊的穩流區和渦流區,由于穩流區受到渦流區的影響較大,因而風機的導流能力較差,且造成了較大的渦流損失。因而,現有的吹雪車存在氣力輸送過程中產生了較大能量損失的缺陷,并導致吹雪效率低下。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夠減少能量損失的吹雪車的氣力輸送系統。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吹雪車的氣力輸送系統,該氣力輸送系統包括風機,所述風機包括前盤、后盤和設置在所述前盤和后盤之間的葉片,其中,所述葉片包括沿周向布置的長葉片和短葉片,所述長葉片和短葉片的彎曲方向一致,所述長葉片的延伸長度大于所述短葉片的延伸長度。優選地,所述長葉片和短葉片沿周向交替布置;并且/或者,所述長葉片的延伸長度為所述短葉片的延伸長度的1. 5-2. 5倍,所述短葉片從對應于所述長葉片的中部的位置向外延伸。優選地,所述氣力輸送系統包括集流器,該集流器的一端固定于所述風機的蝸殼,另一端設置有彈性止回環并通過該彈性止回環壓緊所述風機的前盤。優選地,所述集流器形成為回轉體形狀,從所述集流器的所述一端到另一端,所述回轉體形狀包括漸縮的錐筒部和徑向外擴部,該徑向外擴部的母線為弧形,該弧形與所述錐筒部的母線相切。優選地,沿從所述集流器的所述一端到另一端的方向,所述錐筒部和徑向外擴部的延伸長度的比值為1:1到1.5:1。優選地,所述氣力輸送系統包括連接于所述風機的出口的主風管,該主風管的橫截面為正方形。優選地,所述主風管的一端設置有第一彎頭管,所述第一彎頭管通過軟連接裝置連接到所述風機的出口。優選地,所述軟連接裝置包括軟管和第一轉接部件,所述第一彎頭管和軟管均具有正方形橫截面,所述第一轉接部件的一端具有圓形橫截面并連接于所述風機的出口,另一端具有正方形橫截面并連接于所述軟管。優選地,所述主風管的另一端設置有第二彎頭管,該第二彎頭管具有正方形橫截面并通過第二轉接部件連接于導流筒體,所述導流筒體具有圓形橫截面,所述第二轉接部件的一端具有正方形橫截面,另一端具有圓形橫截面。優選地,所述導流筒體包括能夠密封地相對上下移動的外風道和內風道,所述外風道可旋轉地連接于所述第二轉接部件,所述內風道的底部設置有風嘴裝置。優選地,風嘴裝置包括具有風口的風嘴,所述風嘴還包括用于調節所述風口的開放程度的調節部,所述調節部設置在所述風口的邊緣處,所述調節部具有迎向從所述風口吹送的氣流的導流面,所述導流面與所述風口的出口方向之間的夾角小于90度。優選地,所述風嘴包括用于驅動所述調節部樞轉的液壓缸,所述液壓缸的一端通過支座固定在所述風嘴的外側,另一端鉸接于所述調節部,所述導流面隨所述調節部的樞轉而翻轉。優選地,所述調節部包括相互呈角度設置的第一板部和第二板部,所述第一板部的自由邊緣處設置有轉軸,所述轉軸與所述液壓缸的另一端鉸接并可旋轉地支撐在所述風口的邊緣處,所述第二板部從所述第一板部朝向所述風嘴彎折,所述導流面形成在所述第二板部上,所述轉軸的中部固定有連接板,所述液壓缸的另一端鉸接于所述連接板;所述風口的邊緣處固定有安裝座,所述轉軸的兩端可旋轉地通過所述安裝座支撐;所述連接板和所述安裝座之間設置有安裝板,所述轉軸通過所述安裝板與所述第一板部固定連接。優選地,所述風嘴裝置包括風道,所述風道的一端通過第三轉接部件連接于所述內風道,另一端具有排風口,所述風嘴可樞轉地套設在所述風道的所述另一端并具有所述風口和后端口,所述排風口位于所述風口和后端口之間。優選地,所述風道的連接于所述第三轉接部件的一端形成為第二彎曲部,所述第一彎頭管、第二彎頭管和第二彎曲部中的至少一者內設置有弧形導流板,所述弧形導流板的彎曲方向與相應的所述第一彎頭管、第二彎頭管和第二彎曲部的彎曲方向一致。優選地,所述風道連接有副風嘴,該副風嘴的延伸方向與所述風道的延伸方向相反。本發明還提供一種吹雪車,其中,該吹雪車包括本發明的氣力輸送系統。通過上述技術方案,通過設置短葉片,可以在與短葉片相鄰的兩個長葉片之間基本上以短葉片為界限劃分出渦流區和穩流區,從而避免渦流區對穩流區的影響,減小了穩流區的流動損失,實現了穩流擴壓。另外,通過設置短葉片,可以減小渦流區的大小,進一步減弱了渦流區對穩流區的影響。本發明的其他特征和優點將在隨后的具體實施方式
部分予以詳細說明。
附圖是用來提供對本發明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下面的具體實施方式
一起用于解釋本發明,但并不構成對本發明的限制。在附圖中圖1是說明本發明的吹雪車的一種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圖2a是說明圖1中的風機的側視圖,圖2b是圖2a的局部的導流模擬圖;圖3是顯示圖1中集流器和風機通過彈性止回環壓緊接觸的局部放大圖;圖4是說明集流器的形狀和渦流影響區的大小的關系的示意圖;圖5是說明圖1中的導流筒體的外風道和內風道的密封結構的示意圖;圖6至圖10是說明本發明的風嘴裝置的風嘴的結構示意圖,其中圖6是風嘴的立體圖,圖7是說明圖6中的調節部的立體圖,圖8是說明去掉調節部的風嘴立體圖,圖9和圖10是說明圖6的風嘴的側視圖,其中剖視了風嘴內部,在圖9中,第二板部位于第一位置,在圖10中,第二板部位于第二位置;圖11至圖16是說明本發明的風嘴裝置的風道和風嘴的連接結構示意圖,其中圖11風道和風嘴的連接結構的立體圖,圖12是說明圖11的主視圖,圖13是圖12中A部的放大圖,圖14是圖12的右視圖,圖15是圖14中B部的放大圖,圖16是圖12的俯視圖。附圖標記說明100 :風機110:前盤120 :后盤130 :長葉片140 :短葉片150 :蝸殼200 :集流器210 :錐筒部220 :徑向外擴部230 :彈性止回環240 :安裝槽300 :主風管310 :第一彎頭管320 :軟連接裝置321 :軟管322 :第一轉接部件330 :第二彎頭管340 :第二轉接部件350 :弧形導流板400:導流筒體410 :外風道420:內風道430 :驅動油缸440:導桿450:回轉支承460 :密封結構461 :法蘭462 :擋板463 :密封體464 :密封環500 :風嘴裝置510:風嘴511:風口 512 :上側邊緣513:后端口514:第二支座515:第四支座516 :底板517 :支板520 :調節部521 :第一板部522 :第二板部523 :轉軸524 :連接板525 :安裝座526 :安裝板527 :加強筋530 :液壓缸531 :缸體532 :活塞桿533 :支座540 :風道541:排風口 542:第一支座543 :第三支座544 :第一彎曲部545:第二彎曲部546:氣流引道口 547 :加強筋550 :伸縮裝置560 :銷軸571 :第一壓板572 :第二壓板573 :密封環580 :套筒590 :第三轉接部件600 :副風嘴600 :膜片式離合器700 :離心式離合器810:彈性聯軸器820:變速箱830:萬向軸840 :聯接軸900 :副發動機S :導流面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進行詳細說明。應當理解的是,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
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制本發明。
在本發明中,在未作相反說明的情況下,使用的方位詞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參考附圖所示的上、下、左、右;“內、外”是指相對于各部件本身的輪廓的內、外。本發明提供一種吹雪車,其中,所述吹雪車包括風機100、膜片式離合器600、離心式離合器700和副發動機900,所述風機100的主軸通過所述膜片式離合器600和離心式離合器700連接到所述副發動機900。由此,可以通過副發動機900機械且高效地驅動風機100,實現吹雪操作。具體地,通過膜片式離合器600的分離可以在怠速下快速啟動副發動機900 ;通過離心式離合器700,可以使離心式離合器700傳遞的扭矩隨風機100轉速的增加逐步增加,從而使副發動機900逐步加載,實現平穩啟動,在避免副發動機900沖擊熄火的同時使風機100達到穩定運轉。其中,風機100的主軸、膜片式離合器600、離心式離合器700和副發動機900之間可以通過各種適當的機械傳動件連接,以實現機械驅動。例如,所述吹雪車可以包括第一傳動機構和第二傳動機構,所述風機100的主軸通過所述第一傳動機構連接到所述離心式離合器700,所述離心式離合器700通過所述第二傳動機構連接到所述膜片式離合器600,所述膜片式離合器600連接于所述副發動機900。在圖示的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傳動機構可以包括彈性聯軸器810,其兩端分別連接風機100的主軸和離心式離合器700 ;所述第二傳動機構可以包括依次連接的變速箱820、萬向軸830和聯接軸840,所述變速箱820連接于所述離心式離合器700,所述聯接軸840連接于所述膜片式離合器。本發明的吹雪車還包括氣力輸送系統,用于利用風機100產生的氣流吹雪。優選地,所述吹雪車包括氣力輸送系統,該氣力輸送系統包括所述風機100、送風裝置和風嘴裝置500,所述風機100設置在所述吹雪車的車體的中部,所述副發動機900設置在所述車體的后部,所述風機100產生的風通過所述送風裝置輸送到所述風嘴裝置500,所述風嘴裝置500設置在所述車體的前方。在該優選實施方式中,可以獲得前置風嘴裝置500、風機100居中、副發動機900后置的整車布置方式。特別地,風嘴裝置500位于車體前方,有利于車內操作人員觀察除雪過程并進行相應的控制,并且能夠在車體的行進路徑的上游位置進行除雪,從而為車體的行進提供良好的環境。其中,本發明的風機100包括前盤110、后盤120和設置在所述前盤110和后盤120之間的葉片,優選地,所述葉片包括沿周向布置的長葉片130和短葉片140,所述長葉片130和短葉片140的彎曲方向一致,所述長葉片130的延伸長度大于所述短葉片140的延伸長度。本發明中,風機100的葉片包括長葉片130和短葉片140兩種,短葉片140能夠起到隔流作用,從而確保氣流均勻地充滿葉輪空間,降低流動損失,從而實現穩流擴壓即增大靜壓的目的。具體地,如圖2b所示(圖中X, Y為相對于所選基點的平面坐標),相鄰的兩個長葉片130之間的距離隨遠離中心而增大,并且相鄰的兩個長葉片130之間存在穩流區和渦流區,渦流區的波動性較大且其大小隨遠離中心而增大。通過設置短葉片140的隔擋作用,可以在與短葉片140相鄰的兩個長葉片130之間基本上以短葉片140為界限劃分出渦流區和穩流區,從而避免渦流區對穩流區的影響,減小了穩流區的流動損失,實現了穩流擴壓。另外,通過設置短葉片140,可以減小渦流區的大小,進一步減弱了渦流區對穩流區的影響。,本發明中,優選地,如圖2a所示,所述長葉片130和短葉片140可以沿周向交替布置,從而沿周向均勻地實現穩流擴壓。另外,可選擇地,所述長葉片130的延伸長度可以為所述短葉片140的延伸長度的1. 5-2. 5倍,所述短葉片140從對應于所述長葉片130的中部的位置向外延伸。由此,可以通過短葉片140獲得良好的隔流作用。另外,所述氣力輸送系統可以包括集流器200,該集流器200的一端固定于所述風機100的蝸殼150,另一端設置有彈性止回環230并通過該彈性止回環230壓緊所述風機100的前盤110。由此,通過設置彈性止回環230,當風機100發生振動且相對于集流器200沿軸向移動時,彈性止回環230能夠依靠其彈性而始終壓緊前盤110,確保集流器200和風機100的接觸式密封。通過接觸式密封,能夠避免集流器200和風機100之間的間隙漏風和局部紊流,并能夠消除因間隙產生的尖哨聲,從而達到穩流、增效和降噪的作用。 其中,彈性止回環230可以由各種適當的材料制成并壓緊在風機100和集流器200之間。例如,彈性止回環230可以由彈性的非金屬材料(例如橡膠、尼龍等)制成。為便于安裝,集流器200的端部可以設置有安裝槽240,彈性止回環230的一側可以固定(例如粘結)于安裝槽240,另一側壓靠在前盤110上。集流器200可以采用各種適當的形狀和結構,只要能夠起到集流作用即可。優選地,如圖3和圖4所示,所述集流器200形成為回轉體形狀,從所述集流器200的所述一端到另一端,所述回轉體形狀可以包括漸縮的錐筒部210和徑向外擴部220,該徑向外擴部220的母線為弧形,該弧形與所述錐筒部210的母線相切。這種優選結構能夠使風機100內的渦流影響區減小。具體地,如圖4所示,曲線A和曲線B分別表示從集流器的一端到另一端的母線為弧形和直線的回轉體形狀的集流器,圖中I區所覆蓋的范圍為使用本發明優選的集流器200時風機100內的渦流影響區的大小;1區和II區所覆蓋的范圍為使用母線為弧形的集流器(曲線A)時風機100內的渦流影響區的大小;1區、II區和III區所覆蓋的范圍為使用母線為直線的集流器(曲線B)時風機100內的渦流影響區的大小。由此可見,采用本發明優選的集流器200時,渦流影響區最小。優選地,沿從所述集流器200的所述一端到另一端的方向,所述錐筒部210和徑向外擴部220的延伸長度的比值可以為1:1到1. 5:1,以在確保集流效果的情況下使渦流影響區盡可能減小。另外,所述氣力輸送系統包括連接于所述風機100的出口的主風管300,在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中,該主風管300的橫截面為矩形,更優選為正方形。由于氣流的沿程損失與氣流速度的平方成正比,而氣流速度與通流截面的大小成反比。在邊長與直徑相等的情況下正方形風道的通流截面大于圓形風道的通流截面,為獲得與正方形相同的橫截面積,則需擴大圓的半徑,即增加用料和成本。因此,通過使主風管300具有正方形橫截面,可以在獲得較大通流截面以減少風壓損失的同時避免增加用料和成本。主風管300的一端可以通過各種方式連接于風機100的出口,例如直接連接或間接連接。優選地,如圖1所示,所述主風管300的一端設置有第一彎頭管310,所述第一彎頭管310通過軟連接裝置320連接到所述風機100的出口。由此,通過第一彎頭管310可以改變布置方向,以便使主風管300能夠沿吹雪車的長度方向設置。通過設置軟連接裝置320,能夠阻隔風機100的振動,確保高速空氣流動的平穩性。
其中,軟連接裝置320可以采用各種適當的結構,只要能夠連接風機100的出口和主風管300并盡可能消除風機100的振動對氣流的影響即可。例如,在圖示的實施方式中,所述軟連接裝置320可以包括軟管321和第一轉接部件322,所述第一彎頭管310和軟管321均具有矩形橫截面(優選為正方形截面),所述第一轉接部件322的一端具有圓形橫截面并連接于所述風機100的出口,另一端具有矩形橫截面(優選為正方形截面)并連接于所述軟管321。由此,一方面可以通過第一轉接部件322實現風機100的圓形出口和主風管300的矩形橫截面的轉接,另一方面能夠通過軟管321阻隔風機100的振動影響。其中,軟管321可以由適當的具有彈性的緩沖材料制成,例如由橡膠制成。另外,風機100的出口、軟管321、第一彎頭管310以及主風管300彼此之間可以通過密封連接件(例如密封圈)密封。此外,所述主風管300的另一端可以設置有第二彎頭管330,該第二彎頭管330具有矩形橫截面并通過第二轉接部件340連接于導流筒體400,所述導流筒體400具有圓形橫截面,所述第二轉接部件340的一端具有矩形橫截面(優選為正方形截面),另一端具有圓形橫截面。由此可以通過第二轉接部件340實現矩形橫截面到圓形橫截面的轉接,并通過第二彎頭管320改變導流筒體400的布置方向。如上所述,主風管300可以沿吹雪車的長度方向設置在車身上方,導流筒體400可以垂直于主風管300設置,例如沿吹雪車的高度方向設置。導流筒體400用于連接主風管300和下文的風嘴裝置500。優選地,所述導流筒體400可以包括能夠密封地相對上下移動的外風道410和內風道420,所述外風道410可旋轉地連接于主風管300的另一端(即所述第二轉接部件340),所述內風道420的底部設置有風嘴裝置500。由此,通過使外風道410和內風道420相對上下移動,可以調節風嘴裝置500的高度,通過使外風道410 (以及內風道420)相對于第二轉接部件340旋轉,可以調節風嘴裝置500的朝向,進而調節風嘴裝置500的出風方向。其中,外風道410和內風道420可以通過各種適當的方式實現相對上下移動。例如,外風道410和內風道420可以通過驅動油缸430實現相對上下移動。具體地,驅動油缸430的兩端可以(例如通過安裝座)分別連接于外風道410和內風道420,從而通過伸縮驅動油缸430的活塞桿使得內風道420相對于外風道430上下移動。另外,為確保內風道420和外風道410的同軸,可以使用導桿440導向內風道420的移動。具體地,導桿440的上端固定在外風道410上,下端套設于安裝在內風道420上的固定軸套。通過使用導桿440,一方面可以導向內風道420的移動,另一方面可以傳遞外風道410的旋轉力,使得內風道420隨外風道410 —起轉動。另外,導桿440可以為多個并沿導流筒體400的周向均布,以避免偏載。另外,外風道410可以通過各種適當的方式可旋轉地連接于所述第二轉接部件340。例如,外風道410可以通過回轉支承450連接于第二轉接部件340并通過適當的驅動裝置(例如電機)相對于第二轉接部件340。此外,內風道410和外風道430可以通過適當的方式實現密封地可相對移動的連接。例如,內風道410和外風道430可以通過密封結構460密封。具體地,如圖5所示,密封結構460包括法蘭461、環形的擋板462、圓筒狀的密封體463和密封環464。其中,法蘭461固定于內風道420的外表面的始終暴露在外的部位,擋板462平行于法蘭461設置,密封體463壓緊在法蘭461和擋板462之間,法蘭461、擋板462和密封體463通過緊固件(例如螺栓)固定在一起。密封體463的內側具有凹槽,該凹槽內設置有密封環464,以使密封環464始終壓緊內風道410的外表面。由此,可以通過密封環464確保外風道410和內風道420之間的密封。其中,密封環464可以由具有彈性的密封材料制成,例如橡膠。當內風道420和外風道410相對移動時,通過密封環464的彈性脹縮能夠消除外風道410和內風道420的間隙,從而確保外風道410和內風道420之間的密封。此外,擋板462的外側設置有止擋部,擋板462能夠通過止擋部對密封體463起穩定保護作用,可避免螺栓頭因局部壓強過大損壞密封體463。本發明中,風嘴裝置500可以采用各種適當的形式,只要能夠吹送氣流即可。優選地,風嘴裝置500可以包括風嘴510和風道540,風嘴510安裝在風道540上,風道540連接于導流筒體400。風道540的一端可以通過第三轉接部件590連接于所述內風道420,另一端具有排風口 541,所述風嘴510可樞轉地套設在所述風道420的所述另一端并具有所述風口 511和后端口 513,所述排風口 541位于所述風口 511和后端口 513之間。使用本發明,風嘴510可以導向從排風口 541提供的風,通過樞轉風嘴510,可以使風口 511的朝向改變,以改變送風角度,繼而能夠調節遠近不同的吹雪區域。風嘴510可以通過各種適當的方式可樞轉地套設到風道540的一端,例如,如圖11所示,所述后端口 513的下端可以與所述風道540的下側鉸接,所述風嘴裝置包括伸縮裝置550,所述伸縮裝置550的一端固定于所述風道540的頂部外側,另一端鉸接于所述風嘴510的頂部。由此,風嘴510可以通過伸縮裝置550的操作而繞其下端鉸接位置樞轉,從而改變風口 511和送風角度。具體地,如圖12和圖13所示,所述風道540的下側可以固定有第一支座542,所述后端口 513的下端固定有第二支座514,所述第一支座542和第二支座514通過銷軸560鉸接;所述風道540的頂部固定有第三支座543,所述風嘴510的頂部固定有第四支座515,所述伸縮機構550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三支座543,另一端鉸接于所述第四支座515。其中,伸縮裝置550可以為各種適當的能夠伸縮的裝置,例如可以是伸縮液壓缸。在圖示的實施方式中,伸縮液壓缸的缸體固定于第三支座543,活塞桿鉸接于第四支座515。另外,如圖15所示,后端口 513的下端可以設置支撐結構,該支撐結構包括固定于后端口 513的下端的底板516和固定于底板516并向下延伸的支板517,支板517上開設有安裝孔,銷軸560的套筒580可以穿過支板517的安裝孔設置,以通過支板517支撐。可選擇地,風道540的下側也可以設置有類似的支撐結構。優選地,如圖11所示,所述風道540的排風口 541所在的端部可以形成為第一彎曲部544,所述第一彎曲部544的頂部的縱截面和所述風嘴510的頂部的縱截面為匹配的弧形。通過使第一彎曲部544和風嘴510具有匹配的弧形頂部,從而在風嘴510樞轉時避免風嘴510和風道540的相互干涉。根據需要,可以使風嘴510在預定的范圍內樞轉,從而使風向改變適當的角度。優選地,所述風嘴510的樞轉角度為20-40度。在圖示是實施方式中,風嘴510的最大樞轉角度為30度。圖12和圖13中,風嘴510位于逆時針旋轉的極限位置,虛線所示為風嘴510順時針旋轉的機械位置。
另外,優選地,如圖13和圖15所示,所述風嘴裝置可以包括沿所述后端口 513的邊緣固定的密封環573,該密封環573壓緊在所述風道540的側壁上。由此,在風嘴510樞轉時,密封環573能夠壓緊在風道540的側壁上,以確保風道540和風嘴510之間的密封性,防止氣流外泄。其中,密封環573可以通過各種適當的方式安裝,以壓緊在風道540的側壁上。例如,在圖示的實施方式中,所述風嘴裝置可以包括固定連接的第一壓板571和第二壓板572,所述密封環573夾緊在所述第一壓板571和第二壓板572之間,所述第一壓板571、第二壓板572和后端口 513的形狀相適應,所述第一壓板571沿所述后端口 513的邊緣固定于所述后端口 513。其中,密封環573可以是各種適當的材料制成的片狀件,例如可以是耐磨的柔性材料(如橡膠)制成。另外,優選地,如圖12和圖14所示,所述風道540的上游可以設置有第二彎曲部545,以改變風道540的布置方向。其中,第二彎曲部545用于連接第三轉接部件590 (圖示的實施方式中,第三轉接部件590形成為兩端開口分別為矩形和圓形的殼體,以便一端連接矩形橫截面的第二彎曲部545,另一端連接圓形橫截面的內風道420)。優選地,所述第一彎頭管310、第二彎頭管330和第二彎曲部545中的至少一者內設置有弧形導流板350,所述弧形導流板350的彎曲方向與相應的所述第一彎頭管310、第二彎頭管330和第二彎曲部545的彎曲方向一致。弧形導流板350可以平緩地導向流經第二彎曲部545的氣流,避免在風道540內產生紊流。更優選地,如圖12所示,弧形導流板350可以為多個并同心設置,以便沿第一彎頭管310、第二彎頭管330和第二彎曲部545的橫截面更均勻地導向氣流。此外,優選地,如圖14所示,所述第二彎曲部545的側壁上可以開設有氣流引道口546,所述風道540通過所述氣流引道口 546與冷氣流動空間(未圖示)連通。由此,在吹雪車通過供氣裝置提供高溫氣流的情況下,可以通過氣流引道口引入冷氣流動空間內的冷氣流,以降低風道內的氣流的溫度,從而改善風嘴裝置的工作環境并避免高溫氣流對地面的損害。其中,雖然風道540在第二彎曲部545的側壁上開設了氣流引道口 546,但由于開設在第二彎曲部545上,氣流引道口 546基本上只用作向風道540內提供氣流,而不會導致風道540內的氣流外泄。另外,風道540通過氣流引道口 546與冷氣流動空間連通,即使風道540內的氣流經氣流引道口 546溢出,也會進入冷氣流動空間,不會發生外泄,從而能夠確保風道540內的氣流的流量穩定。其中,冷氣流動空間可以是各種適當的形式,甚至可以是另一個風嘴裝置(如下文說明的副風嘴600),即兩個風嘴裝置的風道540以氣流引道口 546為中心對稱設置。在這種情況下,其中一個風嘴裝置中提供冷風,另一個提供熱風。優選地,如圖12和圖16所示,所述風道包括在下游連接于所述第二彎曲部545的直型部,所述風道540的外側可以設置有連接所述第二彎曲部545和直型部的加強筋547,從而聯合加強風道540的整體強度。根據本發明的風嘴裝置500還包括用于調節所述風口 511的開放程度的調節部520,所述調節部520設置在所述風口 511的邊緣處,所述調節部520具有迎向從所述風口511吹送的氣流的導流面S,所述導流面S與所述風口 511的出口方向之間的夾角小于90度。其中,風口 511的出口方向指垂直于風口 511所在平面并指向風口 511外的方向。
使用本發明的風嘴裝置,由于導流面S與所述風口 511的出口方向之間的夾角小于90度,因而本發明的導流面S對氣流進行導向時,減少了對氣流的阻礙,使得經導流面S導向的氣流中的大部分的風向改變較小,即流向改變較為平緩,從而減少渦流。其中,調節部520可以通過各種適當方式調節風口 511的開放程度,例如可以將調節部520設置為能夠沿風口 511所在平面移動。優選地,可以將調節部520設置為在其調節風口 511的開放程度的同時,使得導流面S的導流方向改變。具體地,所述調節部520可以可樞轉地設置在所述風口 511的邊緣處并通過樞轉調節所述風口 511的開放程度,所述導流面S能夠隨所述調節部520的樞轉而翻轉。其中,調節部520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實現樞轉,例如,所述風嘴裝置可以包括用于驅動所述調節部520樞轉的液壓缸530,所述液壓缸530的一端(例如缸體531)通過支座533固定在所述風嘴510的外側,另一端(例如活塞桿532)鉸接于所述調節部520。需要說明的是,無論導流面S翻轉到其任何位置,導流面S與所述風口 511的出口方向之間的夾角始終小于90度。另外,可以使調節部520的樞轉和導流面S的翻轉具有如下關系當調節部520的樞轉使得風口 511的開放程度增大時,導流面S使得所述改變角度變小;當調節部520的樞轉使得風口 511的開放程度減小時,導流面S使得所述改變角度變大。具體地,當高壓離心風機啟動時,可以通過調節部520使得風口 511的開放程度較小,從而使通過風口的氣流的流量減小、氣流速度相對增大。由于流量減小,因而高壓離心風機的啟動功率減小,保證了大葉輪的高壓離心風機的正常啟動,避免了由于高壓離心風機的啟動慣量過大導致驅動高壓離心風機的發動機熄火。當高壓離心風機啟動后進入平穩運轉時,可以通過調節部520使得風口 511的開放程度增大,使得氣流的流量增大、氣流速度相對減小。在高壓離心風機平穩運轉時,根據實際需要,通過調節部520適當調節風口 511的開放程度,就可以得到最佳的吹雪風速和風量,保證吹雪車的最佳吹雪效果。為此,在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中,所述調節部520可以包括相互呈角度設置的第一板部521和第二板部522,所述第一板部521的自由邊緣處設置有轉軸523,所述轉軸523與所述液壓缸530的另一端鉸接并可旋轉地支撐在所述風口 511的邊緣處,所述第二板部522從所述第一板部521朝向所述風嘴510彎折,所述導流面S形成在所述第二板部522上。由此,當第一板部522在液壓缸530的操作下樞轉時,將帶動第二板部522及其導流面S翻轉,同時實現風口 511的開放程度的調節和導流方向的相應改變。轉軸523可以是單獨的部件以安裝到第一板部521,也可以是與第一板部521 —體形成。優選地,如圖7所示,所述轉軸523的中部固定有連接板524,所述液壓缸530的另一端鉸接于所述連接板524 ;所述風口 511的邊緣處固定有安裝座525,所述轉軸523的兩端可旋轉地通過所述安裝座525支撐;所述連接板524和所述安裝座525之間設置有安裝板526,所述轉軸523通過所述安裝板526與所述第一板部521固定連接。更優選地,如圖9和圖10所示,所述第二板部522能夠通過所述液壓缸530的操作在第一位置(圖9所示位置)和第二位置(圖10所示位置)之間翻轉。在所述第一位置,如圖9所示,所述第二板部522位于所述風嘴510內,風口 511被調節部520部分或全部封閉,雖然在圖示的實施方式中,調節部520部分地封閉風口 511,但根據需要可以改變第一板部521和第二板部522的尺寸,以在第一位置完全封閉風口 511。同時,所述第二板部522的自由邊緣與所述風嘴510的內壁貼合,從而能夠防止氣流進入第一板部521和第二板部522之間并形成擾流。在所述第二位置,如圖10所示,所述第二板部522位于所述風嘴510外,并且所述風口 511完全開放,從而調節部520在第二位置處完全讓開風口 511,即在風口511完全開放的情況下不對氣流起到導向作用,使得氣流按照原始的流向流動。另外,可以合理地設置第一板部521和第二板部522之間的夾角,例如所述第一板部521和第二板部522的夾角可以為30-60度,以簡化結構并減小使第二板部522從第一位置翻轉到第二位置時調節部520所需樞轉的角度。優選地,如圖7和圖10所示,所述調節部520包括連接所述第一板部521和第二板部522的加強筋527,以聯合加強第一板部521和第二板部522。此外,所述第一板部521和第二板部522的形狀和尺寸可以與所述風口 511的形狀和尺寸匹配。在圖示的實施方式中,所述風口 511形成為矩形,所述第一板部521和第二板部522均為矩形板,所述第一板部521和第二板部522的寬度與所述風口 511的寬度相同。另外,調節部520可以設置在風口 511的任意一個邊緣上。優選地,所述調節部520設置在所述風口 511的上側邊緣512處,以避免干涉吹雪操作。另外,如圖1所示,所述風道540可以連接有副風嘴600,該副風嘴600的延伸方向與所述風道540的延伸方向相反,也就是與位于風道540端部的風嘴510反向設置。具體地,副風嘴600可以通過氣流引道口 546與風道540連通。由此,風道540提供的氣流能夠通過風嘴510和副風嘴600向相反的方向吹送。使用時,例如當導流筒體400轉動并使得風嘴510和副風嘴600分別朝向吹雪車的寬度反向的兩側時,可以同時對該兩側吹雪,有利于將車胎兩側的雪吹走,以免踏雪行駛。其中,副風嘴600可以是圖示的普通類型的風嘴,也可以是與風嘴510相同的、能夠調節風口送風角度的結構,本發明對此不作限定。本發明中,第一轉接部件322、第二轉接部件340和第三轉接部件590可以為相同的結構,例如使用天方地圓件,只要兩端分別具有圓心橫截面和矩形橫截面即可。另外,本發明中,風機100和風嘴裝置500之間的各部件的集合即為本發明的送風裝置,即送風裝置包括風管300、導流筒體400、第一轉接部件322、第二轉接部件340、第三轉接部件590、軟連接裝置320、第一彎頭管310、第二彎頭管330等。以上結合附圖詳細描述了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但是,本發明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中的具體細節,在本發明的技術構思范圍內,可以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多種簡單變型,這些簡單變型均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另外需要說明的是,在上述具體實施方式
中所描述的各個具體技術特征,在不矛盾的情況下,可以通過任何合適的方式進行組合。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復,本發明對各種可能的組合方式不再另行說明。此外,本發明的各種不同的實施方式之間也可以進行任意組合,只要其不違背本發明的思想,其同樣應當視為本發明所公開的內容。
權利要求
1.一種吹雪車的氣力輸送系統,該氣力輸送系統包括風機(100),所述風機(100)包括前盤(110)、后盤(120)和設置在所述前盤(110)和后盤(120)之間的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葉片包括沿周向布置的長葉片(130)和短葉片(140),所述長葉片(130)和短葉片(140) 的彎曲方向一致,所述長葉片(130)的延伸長度大于所述短葉片(140)的延伸長度。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吹雪車的氣力輸送系統,其中,所述長葉片(130)和短葉片 (140)沿周向交替布置;并且/或者,所述長葉片(130)的延伸長度為所述短葉片(140)的延伸長度的1.5-2. 5倍,所述短葉片(14)從對應于所述長葉片(130)的中部的位置向外延伸。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吹雪車的氣力輸送系統,其中,所述氣力輸送系統包括集流器(200),該集流器(200)的一端固定于所述風機(100)的蝸殼(150),另一端設置有彈性止回環(230)并通過該彈性止回環(230)壓緊所述風機(100)的前盤(110)。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吹雪車的氣力輸送系統,其中,所述集流器(200)形成為回轉體形狀,從所述集流器(200)的所述一端到另一端,所述回轉體形狀包括漸縮的錐筒部 (210)和徑向外擴部(220),該徑向外擴部(220)的母線為弧形,該弧形與所述錐筒部(210) 的母線相切。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吹雪車的氣力輸送系統,其中,沿從所述集流器(200)的所述一端到另一端的方向,所述錐筒部(210)和徑向外擴部(220)的延伸長度的比值為1:1到1. 5:1。
6.根據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吹雪車的氣力輸送系統,其中,所述氣力輸送系統包括連接于所述風機(100 )的出口的主風管(300 ),該主風管(300 )的橫截面為正方形。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吹雪車的氣力輸送系統,其中,所述主風管(300)的一端設置有第一彎頭管(310),所述第一彎頭管(310)通過軟連接裝置(320)連接到所述風機(100) 的出口。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吹雪車的氣力輸送系統,其中,所述軟連接裝置(320)包括軟管(321)和第一轉接部件(322),所述第一彎頭管(310)和軟管(321)均具有正方形橫截面,所述第一轉接部件(322)的一端具有圓形橫截面并連接于所述風機(100)的出口,另一端具有正方形橫截面并連接于所述軟管(321)。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吹雪車的氣力輸送系統,其中,所述主風管(300)的另一端設置有第二彎頭管(320 ),該第二彎頭管(320 )具有正方形橫截面并通過第二轉接部件(340 ) 連接于導流筒體(400),所述導流筒體(400)具有圓形橫截面,所述第二轉接部件(340)的一端具有正方形橫截面,另一端具有圓形橫截面。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吹雪車的氣力輸送系統,其中,所述導流筒體(400)包括能夠密封地相對上下移動的外風道(410 )和內風道(420 ),所述外風道(410 )可旋轉地連接于所述第二轉接部件(340 ),所述內風道(420 )的底部設置有風嘴裝置(500 )。
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吹雪車的氣力輸送系統,其中,風嘴裝置(500)包括具有風口(511)的風嘴(510),所述風嘴還包括用于調節所述風口(511)的開放程度的調節部 (520),所述調節部(520 )設置在所述風口( 511)的邊緣處,所述調節部(520 )具有迎向從所述風口(511)吹送的氣流的導流面(S),所述導流面(S)與所述風口(511)的出口方向之間的夾角小于90度。
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吹雪車的氣力輸送系統,其中,所述風嘴包括用于驅動所述調節部(520)樞轉的液壓缸(530),所述液壓缸(530)的一端通過支座(533)固定在所述風嘴(510)的外側,另一端鉸接于所述調節部(520),所述導流面(S)隨所述調節部(520)的樞轉而翻轉。
1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吹雪車的氣力輸送系統,其中,所述調節部(520)包括相互呈角度設置的第一板部(521)和第二板部(522),所述第一板部(521)的自由邊緣處設置有轉軸(523 ),所述轉軸(523 )與所述液壓缸(530 )的另一端鉸接并可旋轉地支撐在所述風口(511)的邊緣處,所述第二板部(522)從所述第一板部(521)朝向所述風嘴(510)彎折,所述導流面(S)形成在所述第二板部(522)上,所述轉軸(523)的中部固定有連接板(524),所述液壓缸(530)的另一端鉸接于所述連接板(524);所述風口(511)的邊緣處固定有安裝座 (525),所述轉軸(523)的兩端可旋轉地通過所述安裝座(525)支撐;所述連接板(524)和所述安裝座(525 )之間設置有安裝板(526 ),所述轉軸(523 )通過所述安裝板(526 )與所述第一板部(521)固定連接。
14.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吹雪車的氣力輸送系統,其中,所述風嘴裝置包括風道 (540),所述風道(540)的一端通過第三轉接部件(590)連接于所述內風道(420),另一端具有排風口(541),所述風嘴(510)可樞轉地套設在所述風道(420)的所述另一端并具有所述風口(511)和后端口(513),所述排風口(11)位于所述風口(511)和后端口(513)之間。
15.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吹雪車的氣力輸送系統,其中,所述風道(540)的連接于所述第三轉接部件(590)的一端形成為第二彎曲部(545),所述第一彎頭管(310)、第二彎頭管(330)和第二彎曲部(545)中的至少一者內設置有弧形導流板(350),所述弧形導流板 (350)的彎曲方向與相應的所述第一彎頭管(310)、第二彎頭管(330)和第二彎曲部(545) 的彎曲方向一致。
16.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吹雪車的氣力輸送系統,其中,所述風道(540)連接有副風嘴(600),該副風嘴(600)的延伸方向與所述風道 540)的延伸方向相反。
17.一種吹雪車,其特征在于,該吹雪車包括根據權利要求1-16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氣力輸送系統。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吹雪車及其氣力輸送系統,該氣力輸送系統包括風機(100),所述風機(100)包括前盤(110)、后盤(120)和設置在所述前盤(110)和后盤(120)之間的葉片,其中,所述葉片包括沿周向布置的長葉片(130)和短葉片(140),所述長葉片(130)和短葉片(140)的彎曲方向一致,所述長葉片(130)的延伸長度大于所述短葉片(140)的延伸長度。通過設置短葉片,可以在與短葉片相鄰的兩個長葉片之間基本上以短葉片為界限劃分出渦流區和穩流區,從而避免渦流區對穩流區的影響,減小了穩流區的流動損失,實現了穩流擴壓。另外,通過設置短葉片,可以減小渦流區的大小,進一步減弱了渦流區對穩流區的影響。
文檔編號E01H5/08GK103046510SQ20121057473
公開日2013年4月17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26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26日
發明者滕新科, 張斌, 卜偉, 肖慶麟, 彭林斌, 彭旭, 季助 申請人:長沙中聯重科環衛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