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道路建設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園林走道系統。
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為了能夠達到較好的美觀以及視覺感,通常在園林中設置一些木質的走道,例如公開號為CN 102108780 A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木地板,它包括本體,在本體的兩側設有相互匹配的凹口和凸口,木體的背面設有背槽,本體的四側設有貫穿開口,通過這樣設計延長了木地板的使用壽命,但是當園林的走道是位于露天狀態下的河道或者水流上方時,受到雨水作用的走道就容易發生腐蝕甚至損壞,這樣當人體走在走道上時就容易導致走道坍塌而使得人從走道上落下,安全系數低。
因此,需要提出一種新的方案來解決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園林走道系統,通過承重體能夠持續施加給踏板支撐作用力而使得踏板能夠持續進行支撐從而提高了安全系數。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一種園林走道系統,包括踏板以及用于支撐踏板的支撐桿,所述踏板下方設置有用于承受踏板重量的承重體,并通過承重體抵觸在支撐桿上,所述承重體由不銹鋼材料制成。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通過設置在踏板下方的承重體同時承受踏板受到的作用力,這樣就減小了踏板的負擔,對踏板起到了保護作用,不僅如此,當下雨天踏板受到雨水的作用而發生腐蝕、軟化之后,由于承重體是由不銹鋼材料制成的,所以不會受到雨水的作用,而是能夠持續的進行支撐,這樣即使踏板受到了損壞,通過承重體也能夠繼續進行支撐,安全系數高,并且由于承重體是位于踏板下方的,這樣就不會對踏板的外形造成影響,即能夠使得走道的觀賞性得到保證。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承重體呈L形設置,并且通過兩個L形的端部抵觸在支撐桿上。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通過L形的設置,能夠使得承重體承受較大的壓力作用的同時,所用到的承重體的質量最輕,既節省了投入成本,同時也使得施工操作更為容易,綜合實用性最強。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承重體呈對稱設置。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通過將承重體設置呈對稱之后,能夠使得承重體能夠更為均衡的對踏板進行支撐,提高了踏板的穩定性。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踏板底部設置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形狀與承重體的形狀相配合。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通過踏板底部與承重體的形狀相配合能夠使得二者支架的結合更為穩定,從而提高了整個走道的穩定性。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承重體表面設置有阻隔層。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通過阻隔層能夠較好的將外界的作用與承重體分開,這樣就能夠防止承重體受到酸雨以及細菌等的作用,延長了承重體的使用壽命。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支撐桿包括承重部以及外包部,所述承重部位于外包部中。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通過承重部能夠提高支撐桿的受力作用大小,這樣就能夠提高走道的穩定性,并且承重部減小了外包部承受的作用力,延長了外包部的使用壽命,并且由于承重部是位于外包部內側的,這樣對支撐桿的外形就沒有產生影響,使得走道的觀賞性得到了保證。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外包部呈U形設置并設置有兩個,承重部位于兩個外包部的U形中。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通過兩個U形的承重部將承重部進行包裹時,既能夠使得外包部的生產更為容易,同時也使得將承重部放置到外包部中時能夠更為容易的進行操作,實施性強。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外包部的開口方向與踏板方向相垂直。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通過將外包部的開口方向與踏板方向垂直設置之后,能夠使得兩個外包部的連接處位于與踏板相同的方向上,即位于靠近踏板方向以及遠離踏板方向上,這樣當人們走在走道上時就不能夠看到外包部的連接處,而是看到的外包部的整體結構一側,這樣就使得走道的觀賞性得到了更進一步的保障。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踏板之間設置有用于雨水流下的間隙。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通過間隙能夠更快更徹底的將流下到踏板上的雨水流下,減小了雨水對踏板產生的影響,延長了踏板的使用壽命。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踏板上表面呈弧形設置。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通過踏板上表面的弧形能夠更快更徹底的將雨水流下,對踏板的保護作用更進一步的提高。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其一:通過承重體,能夠在踏板受到腐蝕或者損壞時繼續起到一個支撐的作用,而不會使得人體直接掉落,提高了安全系數;
其二:通過將承重體設置成對稱的L形,這樣不僅能夠使得承重體能夠承受較大的作用力,同時也能夠使得投入的成本最低,同時也能夠提高踏板的穩定性;
其三:支撐桿的承重部能夠提高支撐桿承受作用力的大小,同時通過將承重部設置在兩個外包部中能夠使得支撐桿的外形得到保證,觀賞性不受到影響;
其四:踏板之間留有間隙并且踏板上表面呈弧形設置,這樣就能夠使得雨水更快更徹底的流下,對踏板的保護性更好。
附圖說明
圖1是實施例中的結構示意圖,主要表現走道系統的整體結構;
圖2是圖1中A部分的放大圖,主要表現支撐桿、踏板以及承重體之間的位置關系;
圖3是實施例中的剖視圖,主要表現外包部與承重部之間的位置關系。
圖中,1、支撐桿;11、外包部;12、承重部;2、踏板;3、承重體。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一種園林走道系統,如圖1所示,包括豎直設置在地面上的支撐桿1以及連接在支撐桿1頂部的踏板2,其中踏板2之間留有一定的間隙,同時踏板2上表面是呈弧形設置的,而其下方設置有一個呈L形的凹槽,并且在這個凹槽中與踏板2貼合設置有承重體3,如圖2所示,其中承重體3呈L形對稱設置并且是由不銹鋼制成的,這樣通過承重體3就能夠對踏板2起到支撐作用,同時在承重體3上還包覆有阻隔層,其中阻隔層為普通的PVC膜,這樣通過阻隔層就能夠將承重體3與外界進行隔開,這樣就能夠對承重體3起到保護作用,而防止其受到酸雨以及細菌的作用,延長了承重體3的使用壽命;支撐桿1包括有兩個呈U形的外包部11以及承重部12,兩個U形的外包部11之間形成的容納腔用于容納承重部12,如圖3所示,這樣通過承重部12以及外包部11同時對踏板2進行支撐時就能夠使得踏板2承受更大的壓力作用,不僅如此,外包部11的開口方向是與踏板2方向垂直的,這樣人走在走道上時,就不能看到兩個外包部11的結合處,如此就對走道的整個外觀沒有產生影響,觀賞性得到了保證。
當人體走在走道上時,人體的重量是由踏板2與承重體3同時進行承受的,這樣通過承重體3就提高了踏板2承受的壓力作用大小,從而減小了踏板2的磨損,延長了踏板2的使用壽命,不僅如此,當踏板2在受到雨水作用而發生腐蝕或者軟化,而難以支撐人體重量的時候,位于踏板2底部的承重體3能夠繼續對踏板2進行支撐,如此就防止了發生踏板2坍塌,提高了安全系數,其中由于承重體3是L形設置的,這樣不僅使得承重體3有一個較大的承受作用力的效果,同時也減小了材料的投入,既減小了投入成本,也減輕了踏板2的質量,而使得操作更為容易不僅如此,由于在踏板2之間留有間隙,并且踏板2的上表面是呈弧形設置的,這樣雨水就夠能夠更快更徹底的從踏板2上流下,從而減小了雨水對踏板2產生的作用,延長了踏板2的使用壽命;同時人體的重量也由外包部11以及承重部12進行支撐,其中承重部12也是由不銹鋼材料制成的,這樣支撐桿1即使受到了雨水的作用也能夠進行較為穩定的支撐,支撐效果好,并且為了保持支撐桿1的觀賞性以及操作方便性,將外包部11設置了兩個,這樣在進行安裝的時候,只需通過兩個外包部11將承重部12包裹住即可,操作的實施性強。
本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其并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在閱讀完本說明書后可以根據需要對本實施例做出沒有創造性貢獻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內都受到專利法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