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排水路面孔隙堵塞預警裝置,屬于排水瀝青路面性能監控設備。
背景技術:
排水瀝青路面采用大空隙瀝青混合料作表層,將降雨透入到排水功能層,并通過層內將雨水橫向排出,從而消除了帶來諸多行車不利作用的路表水膜,顯著提高雨天行車的安全性、舒適性,排水性瀝青路面具有減少水霧和眩光、降低噪音、防水漂、改善路面標志的可見度以及提高潮濕路面的抗滑性等優點,是一種高性能、高品質的路面結構類型,目前已被多國廣泛應用。我國正在大力開展“海綿城市”的建設,排水瀝青路面在雨水的吸水、滲水、引水、排水環節可起到重要作用,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排水瀝青路面在建成初期具有良好的透、排水性能,但隨著使用年限的延長,排水瀝青路面的排水性能會逐漸下降,究其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排水瀝青路面在過往車輛的反復碾壓之下,部分孔隙逐漸坍塌甚至閉合;二是沙塵雜物等逐漸堵塞孔隙造成路面排水功能性降低。排水路面孔隙一旦堵塞則需要立即對其進行路面養護,養護方法通常是用高壓水和壓縮空氣沖刷孔隙或真空泵將雜物吸出。
確定何時對排水瀝青路面進行排水功能性恢復是養護的一個重要步驟。養護時間過早則會造成養護資金的不必要浪費,養護時間過晚則無法發揮排水路面的作用,造成路面積水。目前對于鑒別排水瀝青路面內部孔隙是否堵塞的方法很少,大多數通過建立排水路面模型結合室內試驗進行堵塞時間的預估,由于排水瀝青路面所在地區的自然環境和交通環境千差萬別,此種方法實際應用起來效果較差,無法準確確定孔隙的堵塞時間,進而導致道路養護部門無法提出有效的養護決策。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排水瀝青路面孔隙堵塞預警裝置,能夠有效對孔隙堵塞進行判別及預警,為道路養護部門養護決策的提出提供技術支持。
為實現上述目標,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排水路面孔隙堵塞預警裝置,包括過水倉和與過水倉高度相同的兩片攏水板;所述的過水倉內設置有過水通道,該過水通道的前端開口設置為進水口, 后端開口則安裝有出水管,且該過水通道內還安裝有液體流量傳感器;所述的兩片攏水板對稱安裝在過水倉的前端兩側邊。
進一步地,當雨水滲入時,為了增加雨水的匯集效率,所述兩片攏水板之間角度為70-150°,優選為90°或135°。
進一步地,所述過水倉為前后兩端設有開口的正方體或長方體不銹鋼盒,長5-10cm,優選為7.5cm;寬2-3cm,優選為2.5cm;高1-3cm,優選為2cm。
進一步地,所述的進水口為半圓形,直徑為1-2cm,優選為1.5cm。
進一步地,所述的攏水板為不銹鋼板,板長5-15cm,優選為10cm;板高1-3cm,優選為2cm;板厚0.3-0.7cm,優選為0.5cm。
進一步地,所述的液體流量傳感器為渦輪式低流量傳感器,且液體流量傳感器6還連接有傳輸線。
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相比于傳統的結構優點在于:本實用新型埋設于排水瀝青路面層中,通過攏水板將滲入排水瀝青路面孔隙中的雨水匯集到過水倉中,雨水流經過水倉中的液體流量傳感器,便可得知此處路面滲入雨水量的大小,對排水瀝青路面的排水能力進行有效監測,并對孔隙堵塞做出預警,相對于通過理論公式或經驗公式計算孔隙堵塞時間的方法,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方法實用性更強,能夠適應各種復雜條件下的排水瀝青路面孔隙堵塞預警,且該裝置結構簡單,設計合理,造價低廉,安裝及操作方便,可有效對排水瀝青路面孔隙堵塞做出預警,實用性強,便于推廣應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裝置埋設方案示意圖;
其中,1-過水倉,2-攏水板,3-過水通道,4-進水口,5-出水管,6-液體流量傳感器,7-傳輸線。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明本實用新型,本實施例在以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為前提下進行實施,應理解這些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一種排水路面孔隙堵塞預警裝置,包括過水倉1和與過水倉1高度相同的兩片攏水板2;所述的過水倉1內設置有過水通道3,該過水通道3的前端開口設置為進水口4,后端開口則安裝有出水管5,出水管5根據實際需要調整長短,出水管內徑為1.5cm,出水管應稍向下傾斜以便排水,過水通道3內還安裝有液體流量傳感器6;所述的兩片攏水板2對稱安裝在過水倉1的前端兩側邊。
過水倉1為前后兩端設有開口的正方體或長方體不銹鋼盒,長5-10cm,寬2-3cm,高2cm,以使得本裝置的埋入不影響瀝青路面的正常使用,進水口4為半圓形,直徑為1.5cm;攏水板2為不銹鋼板,板長10cm,板高2cm,板厚0.5cm。
兩片攏水板2之間角度根據路面寬度確定,以保證通過過水倉1中雨水的流量不致過大或者過小,根據室內模擬試驗及現場試驗結果,對攏水板之間的角度作如下規定:半幅道路寬度D≤7m時,攏水板夾角為135°;半幅道路寬度D>8m時,攏水板夾角為90°。
液體流量傳感器6為渦輪式低流量傳感器,可感應低至0.1L/min的雨水流量。液體流量傳感器可將監測到的滲入排水瀝青路面內的雨水流量信息通過傳輸線7傳至道路養護相關部門。
如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安裝過程如下:
(1)本實用新型的安裝時機選擇在防水層施工完畢之后與排水瀝青面層鋪設之前,作為優選的方案,本實用新型在防水層撒布完成之后立即進行安裝以使本實用新型在粘結作用下固定在防水層上;
(2)將本實用新型按50cm間距置于道路外側,使得過水倉處于道路邊緣線處;
(3)將兩片攏水板2開口朝向路內側,以便收集順橫坡流向路肩的雨水;
(4)在本實用新型全部安裝完畢后,即可正常鋪設排水瀝青面層,鋪設時應注意不要使瀝青混合料堵住本實用新型的進水口和出水口。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還提出了一種利用本裝置對排水瀝青路面孔隙堵塞進行預警的方法,包括:
(1)本實用新型裝置在使用之前須對其進行初始流量標定,首先本裝置的使用單位需對埋設在排水瀝青路面內的本實用新型裝置進行編號,用灑水車在新鋪排水瀝青路面上灑水以模擬降雨,灑水量按當地平均降雨強度確定,然后通過本實用新型裝置進行流量測定,將此流量標定為該段排水瀝青路面的初始流量Q0,不同編號的本裝置的初始流量應分別進行標定,并進行記錄和存檔。
(2)標定完成后即可正常使用。隨著排水瀝青路面的使用,孔隙逐漸被堵塞,相應地,通過該實用新型裝置過水倉1內的流量也會減少,過水倉內流量傳感器測定的是某次雨天的實際流量Qs,為了方便比較,應換算為當地平均降雨強度下的計算流量Qj,計算公式為Qj=Qs×平均降雨強度/實際降雨強度,當降雨天時,某個編號下的本裝置的計算流量Qj<XQ0時,則可認為該編號所在路段排水功能已減弱,需對該編號裝置所在路段的排水瀝青路面進行清洗孔隙的養 護,X可根據養護部門實際情況進行確定,作為優選,X為0.7。
綜上,本實用新型的排水瀝青路面孔隙堵塞預警裝置,可以對排水瀝青路面孔隙堵塞情況進行劃區域有效監控,充分發揮排水瀝青路面的作用,提高養護效率,節約養護資金,可產生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上述實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實用新型,凡采用等同替換或等效變換的方式所獲得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