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支座滑板,具體涉及一種高強度的用于高鐵的橋梁支座滑板。
背景技術:
隨著工業的發展和生活節奏的加快,鐵路客運專線的建設也會越來越多, 為了減少土地占有量,大多數鐵路客運專線采用高架橋的方式,這樣,橋梁 支座的使用量大增,在公路、鐵路橋梁的建筑設計上,通常是將預制的橋梁擱置在橋墩上,橋梁與橋墩處于浮動的狀態,而它們的支座將承受巨大的動載荷,即支座除了承受巨大的正壓力外,還承受微量的橫向移動。傳統的結構是用高強度的球面體作支承,但比壓會很大,并且支承加工困難,容易生銹且影響其使用壽命。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缺點提供一種高強度的用于高鐵的橋梁支座滑板,抗壓強度高,支撐能力強,有效提高了使用壽命。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高強度的用于高鐵的橋梁支座滑板,包括圓形結構的襯板和設置在襯板上的儲油槽組,其中,所述儲油槽組包括兩個第一油槽組、兩個第二油槽組、兩個第三油槽組和一個第四油槽組,所述第四油槽組由七個油槽組成,第四油槽組的七個油槽的圓心連線與襯板的直徑相重合,所述第三油槽組由六個油槽組成,第二油槽組由五個油槽組成,第一油槽組由四個油槽組成,第一油槽組、第二油槽組、第三油槽組分別對稱的設置在第四油槽組兩側,相鄰兩個油槽組的油槽交錯設置,相鄰兩個油槽組的相鄰的油槽的連接與豎直方向的夾角均為30°;
所述油槽為圓臺形結構,油槽的底面設有半球體結構的凸出結構,所述襯板內設有長方體結構的第一緩沖腔和第二緩沖腔,第一緩沖腔的數量為七個,第二緩沖腔的數量為六個,第一緩沖腔與第二緩沖腔交替設置,第一緩沖腔分別為位于第四油槽組的油槽下方,第二緩沖腔位于第四油槽組中相鄰的兩個油槽之間,所述第一緩沖腔和第二緩沖腔均填充有聚四氟乙烯。
上述一種高強度的用于高鐵的橋梁支座滑板, 其中,同一油槽組中相鄰的兩個油槽之間的距離L1=油槽直徑D1×2/3。
上述一種高強度的用于高鐵的橋梁支座滑板, 其中,所述第一緩沖腔的寬度為L2,高度為H1,所述第二緩沖腔的寬度為L3,高度為H2,2×L2=L3,2×H1=H2。
上述一種高強度的用于高鐵的橋梁支座滑板, 其中,所述油槽的凸出結構的直徑為D2,D1=2×D2。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
本實用新型采用獨特的油槽布局,油槽的數量分布,油槽之間的間距都是有自身要求的,與滑板安裝使用時的實際要求相結合,充分保證了滑板的強度。
本實用新型油槽油槽為圓臺形結構,油槽的底面設有半球體結構的凸出結構,減小了儲油量,在儲油量滿足需求的前提條件下,增加了支撐能力,更加安全可靠。
本實用新型在襯板內設有長方體結構的第一緩沖腔和第二緩沖腔,在緩沖腔內填充有聚四氟乙烯,緩沖腔的位置設置與結構設置都為滑板提供了很好的支撐力,增加了緩沖效果,提高了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所示一種高強度的用于高鐵的橋梁支座滑板,包括圓形結構的襯板1和設置在襯板上的儲油槽組2,其中,所述儲油槽組2包括兩個第一油槽組3、兩個第二油槽組4、兩個第三油槽組5和一個第四油槽組6,所述第四油槽組6由七個油槽7組成,第四油槽組的七個油槽的圓心連線與襯板的直徑相重合,所述第三油槽組5由六個油槽組成,第二油槽組4由五個油槽組成,第一油槽組3由四個油槽組成,第一油槽組3、第二油槽組4、第三油槽組5分別對稱的設置在第四油槽6組兩側,相鄰兩個油槽組的油槽交錯設置,相鄰兩個油槽組的相鄰的油槽的連接與豎直方向的夾角均為30°,同一油槽組中相鄰的兩個油槽之間的距離L1=油槽直徑D1×2/3,所述油槽的凸出結構的直徑為D2,D1=2×D2;
所述油槽7為圓臺形結構,油槽7的底面設有半球體結構的凸出結構8,所述襯板1內設有長方體結構的第一緩沖腔9和第二緩沖腔10,第一緩沖腔9的數量為七個,第二緩沖腔10的數量為六個,第一緩沖腔9與第二緩沖腔10交替設置,第一緩沖腔9分別為位于第四油槽組6的油槽下方,第二緩沖腔10位于第四油槽組6中相鄰的兩個油槽之間,所述第一緩沖腔和第二緩沖腔均填充有聚四氟乙烯,所述第一緩沖腔的寬度為L2,高度為H1,所述第二緩沖腔的寬度為L3,高度為H2,2×L2=L3,2×H1=H2。
本實用新型采用獨特的油槽布局,油槽的數量分布,油槽之間的間距都是有自身要求的,與滑板安裝使用時的實際要求相結合,充分保證了滑板的強度。
本實用新型油槽油槽為圓臺形結構,油槽的底面設有半球體結構的凸出結構,減小了儲油量,在儲油量滿足需求的前提條件下,增加了支撐能力,更加安全可靠。
本實用新型在襯板內設有長方體結構的第一緩沖腔和第二緩沖腔,在緩沖腔內填充有聚四氟乙烯,緩沖腔的位置設置與結構設置都為滑板提供了很好的支撐力,增加了緩沖效果,提高了使用壽命。
這里本實用新型的描述和應用是說明性的,并非想將本實用新型的范圍限制在上述實施例中,因此,本實用新型不受本實施例的限制,任何采用等效替換取得的技術方案均在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