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高架橋抗震支撐結構,屬于土木工程領域。
背景技術:
地震對橋梁的破壞主要是由于地表破壞和橋梁受震破壞引起的。其中地表破壞有地裂、滑坡、塌方、岸坡滑移和砂土液化等現象。地裂會造成橋梁跨度的縮短、伸長或墩臺下沉。此外,有些橋梁雖然在強度上能夠承受地震的振動力,但由于橋梁上部、下部結構聯結不牢,整體性差,往往會造成橋梁上部和下部結構間產生過大的相對位移,從而導致橋梁破壞。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高架橋抗震支撐結構,增強了高架橋橋面和支撐柱的連接處的抗震能力,防止因地震的影響使得橋面和支撐柱之間產生過大的相對位移。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高架橋抗震支撐結構,包括柱體和設置于柱體頂端的連接端;所述柱體為圓柱形鋼筋混凝土柱,連接端包括連接套筒,連接套筒內套接有連接柱,連接柱與柱體頂端固定連接;所述連接柱的頂端設置有連接板,連接板與連接套筒過盈配合,連接套筒的側壁上設置有連接孔,連接孔內設置有錨筋,錨筋穿過連接套筒后與連接板固定連接;所述連接板的上表面上設置有若干均勻分布的凹槽,凹槽內設置有弧形板,弧形板的弧度為2.25,弧形板上設置有固定柱,固定柱與連接套筒固定連接;所述連接套筒的下端與柱體的頂端之間設置有若干加強連接柱,加強連接柱的下端連接有固定片,固定片設置于柱體內。
優化的,上述高架橋抗震支撐結構,所述加強連接柱為弧形,加強連接柱的弧度為2.85。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它能克服現有技術的弊端,結構設計合理新穎。本申請設計將橋面與支撐柱之間的連接有剛性連接改為柔性連接,增強了橋面與支撐柱的連接處的抗震能力。在柱體的頂端設置連接柱和連接板,將連接板與連接套筒通過過盈配合的方式連接,這樣在發生震動時,連接板與連接套筒由于不是剛性連接,只會發生一部分位移,但是不會發生斷裂。通過錨筋將連接板的側面與連接套筒固定,錨筋可以為帶有彈性金屬桿,這樣既能夠穩定連接板與連接套筒的現對位置,在發生震動時,錨筋會吸收一部分震動能量,防止連接板與連接套筒因震動而脫離接觸。弧形板的設置是為了吸收震動的能量,將柱體受到的震動由弧形板吸收一部分,然后剩余的震動能量才會傳遞到橋面。經過實驗得出,弧形板的弧度為2.25時,震動吸收效果較好,弧形板不會因震動過大而斷裂,保證其使用壽命。加強連接柱的作用與弧形板相同,并且加強連接柱的弧度為2.85時,加強連接柱不會因震動過大而斷裂。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A-A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中:1為柱體、2為連接套筒、3為連接柱、4為連接板、5為錨筋、6為凹槽、7為弧形板、8為固定柱、9為加強連接柱、10為固定片。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發明的技術特點。
本實用新型為一種高架橋抗震支撐結構,包括柱體和設置于柱體頂端的連接端;所述柱體為圓柱形鋼筋混凝土柱,連接端包括連接套筒,連接套筒內套接有連接柱,連接柱與柱體頂端固定連接;所述連接柱的頂端設置有連接板,連接板與連接套筒過盈配合,連接套筒的側壁上設置有連接孔,連接孔內設置有錨筋,錨筋穿過連接套筒后與連接板固定連接;所述連接板的上表面上設置有若干均勻分布的凹槽,凹槽內設置有弧形板,弧形板的弧度為2.25,弧形板上設置有固定柱,固定柱與連接套筒固定連接;所述連接套筒的下端與柱體的頂端之間設置有若干加強連接柱,加強連接柱的下端連接有固定片,固定片設置于柱體內。所述加強連接柱為弧形,加強連接柱的弧度為2.85。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它能克服現有技術的弊端,結構設計合理新穎。本申請設計將橋面與支撐柱之間的連接有剛性連接改為柔性連接,增強了橋面與支撐柱的連接處的抗震能力。在柱體的頂端設置連接柱和連接板,將連接板與連接套筒通過過盈配合的方式連接,這樣在發生震動時,連接板與連接套筒由于不是剛性連接,只會發生一部分位移,但是不會發生斷裂。通過錨筋將連接板的側面與連接套筒固定,錨筋可以為帶有彈性金屬桿,這樣既能夠穩定連接板與連接套筒的現對位置,在發生震動時,錨筋會吸收一部分震動能量,防止連接板與連接套筒因震動而脫離接觸。弧形板的設置是為了吸收震動的能量,將柱體受到的震動由弧形板吸收一部分,然后剩余的震動能量才會傳遞到橋面。經過實驗得出,弧形板的弧度為2.25時,震動吸收效果較好,弧形板不會因震動過大而斷裂,保證其使用壽命。加強連接柱的作用與弧形板相同,并且加強連接柱的弧度為2.85時,加強連接柱不會因震動過大而斷裂。
當然,上述說明并非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實用新型也并不限于上述舉例,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實質范圍內,作出的變化、改型、添加或替換,都應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