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超載限行裝置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公路橋梁超載限行裝置。
背景技術:
我國屬于發展中國家,勞動力比較廉價,人們要想獲得高回報就走捷徑,許多貨車超載已經成為一種常態,超載對道路造成極大損害,目前市場上還沒有公路橋梁超載限行裝置,路政人員用罰款的方式限制車輛超載,人工成本大,難以控制車輛超載。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公路橋梁超載限行裝置,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公路橋梁超載限行裝置,包括箱體,所述箱體相對側壁的頂部均設置有頂板,所述箱體的相對側壁均連接有連桿,所述連桿的頂端通過軸銷連接有限位滾輪,所述箱體內腔的底部設置有蓄電池,所述蓄電池的右側安裝有控制箱,所述箱體內腔底部的中心位置安裝有液壓頂,所述液壓頂的頂端安裝有連接頭,所述連接頭的頂部設置有叉架,所述叉架的頂端通過軸銷與支撐滾輪連接,所述液壓頂的右側壁通過油管與液壓泵的出油口連接,所述液壓泵的入油口與液壓油箱連接,所述液壓油箱的底部連接有支桿,所述支撐滾輪的外壁套接有橡膠圈,所述支撐滾輪與橡膠圈的接觸位置設置有壓力傳感器,且壓力傳感器分別與蓄電池、控制箱、液壓泵電性連接。
優選的,所述支桿的頂部與底部分別與液壓油箱的底部和箱體的內腔底部連接。
優選的,所述限位滾輪的頂部與頂板保持水平。
優選的,所述液壓頂伸縮桿的外壁設置有螺紋,且連接頭的內壁設置有與之連接的螺紋。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公路橋梁超載限行裝置,通過壓力傳感器來測量汽車是否超載,自動化程度較高,結果精確,節省人力物力。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支撐滾輪結構示意圖。
圖中:1箱體、2頂板、3連桿、4限位滾輪、5蓄電池、6控制箱、7液壓頂、8連接頭、9叉架、10支撐滾輪、11液壓泵、12液壓油箱、13支桿、14橡膠圈、15壓力傳感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2,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公路橋梁超載限行裝置,包括箱體1,所述箱體1相對側壁的頂部均設置有頂板2,所述箱體1的相對側壁均連接有連桿3,所述連桿3的頂端通過軸銷連接有限位滾輪4,所述箱體1內腔的底部設置有蓄電池5,所述蓄電池5的右側安裝有控制箱6,所述箱體1內腔底部的中心位置安裝有液壓頂7,所述液壓頂7的頂端安裝有連接頭8,所述連接頭8的頂部設置有叉架9,所述叉架9的頂端通過軸銷與支撐滾輪10連接,所述液壓頂7的右側壁通過油管與液壓泵11的出油口連接,所述液壓泵11的入油口與液壓油箱12連接,所述液壓油箱12的底部連接有支桿13,所述支撐滾輪10的外壁套接有橡膠圈14,所述支撐滾輪10與橡膠圈14的接觸位置設置有壓力傳感器15,且壓力傳感器15分別與蓄電池5、控制箱6、液壓泵11電性連接。
其中,所述支桿13的頂部與底部分別與液壓油箱12的底部和箱體1的內腔底部連接,所述限位滾輪4的頂部與頂板2保持水平,所述液壓頂7伸縮桿的外壁設置有螺紋,且連接頭8的內壁設置有與之連接的螺紋。
工作原理:當車輪駛進限位滾輪4之間,重心位置落在支撐滾輪10的頂部,若車重沒超過限定范圍,壓力傳感器15傳給控制箱6一組數據,控制箱6發出指令,液壓泵11向液壓頂7輸油,液壓頂7將支撐滾輪10頂起到與限位滾輪4接觸并壓緊,使得支撐滾輪10無法轉動,若車重超過限定范圍,則支撐滾輪10不受壓力,則車無法行駛。
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