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施工方法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公路隧道與宗教圣壇共建的行車振動噪聲源隔離結構。
背景技術:
目前,隨著人們對旅游的興趣逐漸濃厚,宗教圣壇等旅游資源的開發利用逐漸被納入地方政府的規劃范圍內。而此類建筑通常造于山頂,其下方的山體中可能規劃有公路隧道。而作為宗教建筑,其周邊振動噪聲需要進行嚴格的控制。文獻檢索表明:類似交通振動與噪聲影響的資料和經驗很少,因此有待于提供一種公路隧道與宗教圣壇共建的行車振動噪聲源隔離結構,以減少北環線公路隧道交通源頭的振動與噪聲并將其控制在規范允許范圍內。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決宗教圣壇建于公路隧道上方時的噪聲控制問題,并提供一種公路隧道與宗教圣壇共建的行車振動噪聲源隔離結構。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公路隧道與宗教圣壇共建的行車振動噪聲源隔離結構,在隧道內的路面底部結構層上方,由上到下依次設置:橡膠瀝青混凝土路面、碎石隔振層、瀝青隔振層和混凝土回填層。
該隔離結構的本質是對隧道的路面進行振動控制處理。由于隧道中的噪聲振動源主要來自汽車輪胎與路面之間的接觸,因此直接將其接觸面進行振動控制處理,可以有效地控制對上方其他建筑物的影響。上述結構中,路面隔振層起到第一道隔振作用,而下方的乳化瀝青級配碎石層、水泥穩定碎石層、級配碎石基層也起到隔振作用,又為路面提供了具備一定剛度的支承結構。而其下方的瀝青隔振層則起了第三道隔振作用,進一步削減了噪聲和振動通過巖石介質傳導至上方建筑物。
作為優選,所述的碎石隔振層中,上部為乳化瀝青級配碎石層,中部為水泥穩定碎石層,下部為級配碎石基層。
進一步的,所述的橡膠瀝青混凝土路面分為上部的AC-13C型橡膠瀝青混凝土層和AC-20C型橡膠瀝青混凝土層。
更進一步的,所述的AC-13C型橡膠瀝青混凝土層、AC-20C型橡膠瀝青混凝土層、乳化瀝青級配碎石層、水泥穩定碎石層、級配碎石基層和瀝青隔振層的厚度分別為5cm、7cm、18cm、36cm、20cm和1cm?;炷粱靥顚拥暮穸瓤筛鶕淼兰奥访娴慕Y構、強度需要進行設置。經過試驗,上述路面結構比普通瀝青路面可降低振動約10%,對宗教圣壇減少10db振動影響。
基于上述路面噪聲控制結構,本實用新型還可進一步提供一種優化的公路隧道與宗教圣壇共建的行車振動噪聲源隔離結構,即在所述的隧道中設置仰拱,并將宗教圣壇的承載樁延伸至隧道底部1.5~2.0米,承載樁外部用圓形鐵筒包裹,鐵筒與承載樁基坑之間的間隙底部用混凝土固定,間隙中其余部分灌注瀝青。
作為優選,所述的鐵筒與承載樁基坑之間的間隙呈厚度為50mm的圓環形,間隙底部的混凝土層高1m。
作為優選,所述的隧道兩端明洞延長至山體以外50~100m。進一步的,山體以外的明洞外圍覆蓋回填土層,并種植灌木。
作為優選,所述的隧道內的路面不設置中央排水管,路面設置橫向坡度,在兩側設置路基側向排水溝。進一步的,路面橫向坡度位2%。
本實用新型通過對隧道路面進行合理的分層設計,有效地控制了輪胎與路面之間產生的噪聲對上部建筑的影響。同時,基于該路面結構,本實用新型還進一步對隧道仰拱和宗教圣壇的承載樁進行合理的振動控制處理,使宗教圣壇所受的噪聲振動能夠滿足相關規范的要求。
附圖說明
圖1為實施例中北環線隧道與宗教圣壇相對位置剖面示意圖;
圖2位實施例中隧道路面及以下隔振結構與側面頂面隔聲結構圖。
圖中附圖標記分別為:龍華法堂1、隧道2。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闡述和說明。本實用新型中各個實施方式的技術特征在沒有相互沖突的前提下,均可進行相應組合。
某市新建北環線公路隧道2將穿過設計的宗教圣壇項目,其中龍華法堂1 地面與隧道頂部的垂直距離僅5米,龍華法堂承載樁與隧道頂部的垂直距離僅1米,如圖1所示。對隧道普通路面振動測試,公路交通對隧道周邊5~6米范圍內引起的振動達到60~70db,但巖石介質傳遞衰減小,土質傳遞衰減大;交通噪聲測試結果為距離路面3米噪聲達73~82db、隧道聲屏障外6米噪聲達64db、距離30米噪聲衰減23.7db。根據規范和龍華法堂設計要求,垂直振動標準值不超過60db,噪聲聲級白天不超過55db,晚上不超過45db。
現有的設計施工方法下,無法滿足龍華法堂的噪聲振動要求。根據交通振動噪聲影響規律和設計要求,采取隔離交通振動噪聲源的辦法不失為滿足宗教圣壇設計要求的經濟有效方法。
因此,采用本實用新型的公路隧道與宗教圣壇共建的行車振動噪聲源隔離結構對其進行改造處理。
(1)隧道設置仰拱和回填層,路面設置2%的橫向坡度,并在路面的兩側設置路基側向排水溝,代替混凝土中央排水管。路面隔振層與隧道底部結構層之間設置1cm厚瀝青隔振層,路面改為橡膠瀝青混凝土路面,路面與仰拱回填層之間設置具有剛性的碎石隔振層。最終的路面分層結構如圖2所示,在隧道內的路面底部結構層上方,由上到下依次為AC-13C型橡膠瀝青混凝土層5cm、AC-20C型橡膠瀝青混凝土層7cm、乳化瀝青級配碎石層18cm、水泥穩定碎石層36cm、級配碎石基層20cm、混凝土回填層和瀝青隔振層1cm。
(2)同時,對龍華法堂承載樁下部設置隔振層。具體做法為樁延長至隧道底部1.5~2.0米,開挖樁直徑700mm圓形基坑。承載樁直徑為600mm,位于基坑部分的外部用圓形鐵筒包裹,鐵筒與基坑之間呈50mm圓環形間隙,該間隙底部1m高用混凝土固定,其余部分灌注瀝青隔振。
(3)然后,再講隧道兩端各延長明洞50~100m,并對明洞外部進行回填土后,種植灌木,起到有效隔離噪聲作用。
嚴格按照(1)~(3)施工到位,進行交通振動噪聲測試后,該結構對噪聲的控制能夠滿足規范和龍華法堂設計要求。
以上所述的實施例只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較佳的方案,然其并非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有關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還可以做出各種變化和變型。因此凡采取等同替換或等效變換的方式所 獲得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