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機械領域,更具體地說,它涉及一種碾輪。
背景技術:
壓路機又稱壓土機。壓路機在工程機械中屬于道路設備的范疇,廣泛用于高等級公路、鐵路、機場跑道、大壩、體育場等大型工程項目的填方壓實作業,可以碾壓沙性、半粘性及粘性土壤、路基穩定土及瀝青混凝土路面層。
如圖1所示,傳統的壓路機包括機身,在機身的后端設有后輪,后輪主要為壓路機提供前進的動力,在機身的前端設有碾輪,碾輪可以控制轉向,碾輪為鋼輪式,在碾輪內設有空腔,為增大作用力傳統的壓路機會在碾輪內加充入砂、水等加大壓重。這種方式雖然能方便地調整碾輪的重量,從而使壓路機可以碾壓不同的道路,但是也存在著一個缺陷:碾輪內的砂或水都是可以流動的,這樣就造成了整個碾輪的重心比較不穩定,如果壓路機在碾壓一些傾斜的道路的時候,碾輪內的砂或水會集中到一個地方,重心也就會相應地發生變化,從而導致壓路機不是非常的平整。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種碾輪,該碾輪通過調整內部管體的數量來實現調整自身的重量,重心更加穩定,不易發生偏移。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碾輪,包括輪體,在輪體的一端設有中心線與輪體中軸線重合的柱形安裝槽,所述柱形安裝槽的中心到輪體兩端的距離相等,所述安裝槽內設有與安裝槽內壁貼合的配重機構,所述配重機構包括若干個套設在一起的管體,在輪體上設有密封安裝槽開口的蓋體。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配重機構包括了若干個套設在一起的管體,這樣通過調整內部管體的數量就可以實現調整自身的重量,套接在一起的管體是貼合在安裝槽的內壁上的使碾輪重心更加穩定,在滾動的時候重心不易發生偏移。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管體的外壁上均設有限位塊,所述安裝槽和管體的內壁上分別設有供限位塊軸向滑入從而實現周向固定的限位槽。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管體與管體之間和管體與輪體內壁之間均通過限位塊來實現管體的周向固定,從而使輪體的內部結構更加穩定,重心更加不易發生偏移的現象。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管體由若干節環體組成。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管體整體搬運的話比較笨重,搬運起來不方便,拆成若干節環體的話搬運起來比較輕巧方便,且如果管體哪個部位損壞了的話可以方便更換。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環體兩端的外壁上為倒圓角設置。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環體兩端進行了倒圓角,從而使最外圈的環體更容易推入到安裝槽,也可以使內部的環體更容易推入到外部的環體內。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環體的一端設有插塊,另一端設有與插塊插接配合的插槽。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同一管體上的兩個環體通過插塊與插槽插接配合來實現連接,從而使兩個環體之間連接穩定,安裝在安裝槽內不易發生移動,使碾輪在滾動的時候重心不易發生偏移。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插塊為多邊形。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插塊為多邊形從而使前后兩個環體插接在一起后不易發生轉動的現象。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環體由若干片弧形片體圍繞而成。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再將環體的單位化小為若干片弧形片體,一方面,在運輸的時候更為輕巧方便,另一方面,如果是將整個環體安裝到碾輪上的話因為碾輪是轉動連接在設備上的,所以在安裝的時候需要將碾輪從設備上拆卸下來再安裝,安裝起來比較麻煩,而將弧形片體單個地安裝到安裝槽內的話不會被阻礙從而就不需要將碾輪從設備上拆卸下來進行安裝,安裝起來更為方便。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弧形片體與弧形片體之間通過滑移連接。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弧形片體與弧形片體之間通過滑移連接,使弧形片體與弧形片體之間可以可以得到一個固定,使弧形片體與弧形片體結構更加穩定,安裝在安裝槽內后不易發生移動,使碾輪在滾動的時候重心不易發生偏移。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弧形片體的一端設有軸向滑塊,另一端上設有與滑塊軸向滑移連接從而實現徑向固定的軸向滑槽。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兩塊弧形片體相對于管體的軸向方向相互靠攏,使軸向滑塊滑入到軸向滑槽內從而使兩塊弧形片體在徑向方向上可以得到固定,在搬運的時候可以用叉車插入到環體內進行搬運,可以實現整體環體進行搬運,方便搬運。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弧形片體的一端設有徑向滑塊,另一端上設有與滑塊徑向滑移連接從而實現軸向固定的徑向滑槽。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兩塊弧形片體相對于管體的徑向方向相互靠攏,使徑向滑塊滑入到徑向滑槽內從而使兩塊弧形片體在軸向方向上可以得到固定,在搬運的時候可以將其平放在叉車上堆疊起來,可以實現整體環體進行搬運,方便搬運。
綜上所述,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碾輪在滾動的時候重心不易發生偏移,從而可以使壓路機碾壓出來的道路更為平整;方便去調整碾輪自身的重量。
附圖說明
圖1為現有技術的立體圖;
圖2為實施例一的立體圖;
圖3為圖2的爆炸圖;
圖4為實施例一中兩片弧形片體組合后的立體圖;
圖5為實施例二中兩片弧形片體組合后的立體圖。
附圖標記:1、輪體;2、柱形安裝槽;3、管體;4、蓋體;5、限位塊;6、限位槽;7、環體;8、插塊;9、插槽;10、弧形片體;11、軸向滑塊;12、軸向滑槽;13、徑向滑塊;14、徑向滑槽;15、機身;16、后輪;17、碾輪。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本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其并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在閱讀完本說明書后可以根據需要對本實施例做出沒有創造性貢獻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內都受到專利法的保護。
實施例一:如圖2和圖3所示,一種碾輪17,包括輪體1,在輪體1的一端設有中心線與輪體1中軸線重合的柱形安裝槽2,柱形安裝槽2的中心到輪體1兩端的距離相等,安裝槽內設有與安裝槽內壁貼合的配重機構,配重機構包括若干個套設在一起的管體3,在輪體1上設有密封安裝槽開口的蓋體4,為了使管體3之間的結構更為穩定,在管體3的外壁上均設有限位塊5,安裝槽和管體3的內壁上分別設有供限位塊5軸向滑入從而實現周向固定的限位槽6,管體3由若干節環體7組成。環體7兩端的外壁上為倒圓角設置(圖中未示意)。
如圖3和圖4所示,環體7的一端設有插塊8,另一端設有與插塊8插接配合的插槽9,插塊8為多邊形,可以是矩形、五邊形或者六邊形。
環體7由若干片弧形片體10圍繞而成。
弧形片體10與弧形片體10之間通過滑移連接,弧形片體10的一端設有軸向滑塊11,另一端上設有與滑塊軸向滑移連接從而實現徑向固定的軸向滑槽12。兩塊弧形片體10相對于管體3的軸向方向相互靠攏,使軸向滑塊11滑入到軸向滑槽12內從而使兩塊弧形片體10在徑向方向上可以得到固定,在搬運的時候可以用叉車插入到環體7內進行搬運,可以實現整體環體7進行搬運,方便搬運。
實施例二:如圖5所示,一種碾輪17,與實施例一的主要區別在于:弧形片體10的一端設有徑向滑塊13,另一端上設有與滑塊徑向滑移連接從而實現軸向固定的徑向滑槽14。兩塊弧形片體10相對于管體3的徑向方向相互靠攏,使徑向滑塊13滑入到徑向滑槽14內從而使兩塊弧形片體10在軸向方向上可以得到固定,在搬運的時候可以將其平放在叉車上堆疊起來,可以實現整體環體7進行搬運,方便搬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