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瀝青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側臥式瀝青攪拌設備。
背景技術:
目前隨著我國公路行業的發展要求,則對改性瀝青加行業生產設備的要求也規范化。最終能實現生產高品質性能產品。而目前改性瀝青設備行業中的攪拌系統,攪拌大都采用螺旋葉片攪拌,不能很好的起到攪拌作用在罐中仍然存在攪拌死角,且攪拌速度過快加快了瀝青老化速度,從而使生產出來的改性瀝青品質大大受到影響。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側臥式瀝青攪拌設備,其結構簡單、成本低、安全可靠、克服了其它攪拌設備攪拌速度過快、留有攪拌死角等不利因素,提高了產品質量。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側臥式瀝青攪拌設備,包括攪拌罐、攪拌軸、攪拌軸聯軸器、驅動機構和攪拌葉片。所述攪拌罐的上下端分別開設有進料口和出料口,所述攪拌罐的一側設有驅動機構,所述攪拌軸設置于攪拌罐內,且攪拌軸的一端凸伸出攪拌罐的側表面并通過所述攪拌軸聯軸器與所述驅動機構連接。所述驅動機構包括依次設置于攪拌罐上的攪拌減速機和攪拌電機,以控制攪拌葉片的旋轉速度。所述攪拌葉片包括大致呈方形框狀結構的葉片本體和均勻設置于葉片本體上的安裝梁,且所述葉片本體和安裝梁上分別貫穿開設有均勻的通孔,所述攪拌葉片通過葉片本體的兩側邊及安裝梁固定裝設于所述攪拌軸上,且葉片本體的直徑小于攪拌罐的內徑約0.5~1cm。
優選的,所述攪拌軸設置于所述攪拌罐的中心線位置,且攪拌葉片呈上下對稱的固定裝設于攪拌軸上。
優選的,所述攪拌罐的兩側壁上分別設有安裝軸承和套設于安裝軸承上的軸承座,所述攪拌軸的兩端裝設于所述安裝軸承內。
優選的,所述攪拌葉片的葉片本體的兩側邊及安裝梁通過設置于攪拌軸上的攪拌軸軸套裝設于攪拌軸上,并通過定位螺絲固定在一起。
優選的,所述出料口的大小等于所述攪拌罐的寬度,以便于該側臥式瀝青設備完全出料,且出料口處設置為電動門,該電動門與出料口的連接處設置有密封件。
優選的,所述葉片本體上均勻的設有3根安裝梁。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瀝青攪拌設備由于所述驅動機構的攪拌減速機的設計,以控制攪拌葉片的旋轉速度,有效防止了瀝青過快氧化,大大提高了產品品質。所述框狀結構的葉片本體和通孔的設計減小了攪拌葉片的阻力,同時能增強攪拌罐中的液體流動,達到了更好的攪拌效果,同時,所述葉片本體的直徑與攪拌罐的內徑相當,在攪拌葉片運動時能帶動整個攪拌罐中的液體介質,不會留有任何攪拌死角,從而提高了攪拌強度使生產的瀝青品質大大的提高。
下面結合附圖與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附圖說明
附圖是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下面的具體實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但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圖中: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側臥式瀝青攪拌設備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各附圖標記說明如下。
攪拌罐—1、進料口—11、出料口—12、安裝軸承—13、軸承座—14、攪拌軸—2、攪拌軸軸套—21、定位螺絲—22、攪拌軸聯軸器—3、驅動機構—4、攪拌減速機—41、攪拌電機—42、攪拌葉片—5、葉片本體—51、安裝梁—52、通孔—53。
具體實施方式
為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內容、構造特征、所實現目的及效果,以下結合實施方式并配合附圖詳予說明。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緦嵱眯滦椭械膶嵤├?,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中心”、“上”、“下”、“左”、“右”、“豎直”、“水平”、“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請參閱圖1,一種側臥式瀝青攪拌設備,包括攪拌罐1、攪拌軸2、攪拌軸聯軸器3、驅動機構4和攪拌葉片5。所述攪拌罐1的上下端分別開設有進料口11和出料口12,所述攪拌罐1的一側設有驅動機構4,所述攪拌軸2設置于攪拌罐1內,且攪拌軸2的一端凸伸出攪拌罐1的側表面并通過所述攪拌軸聯軸器3與所述驅動機構4連接。其中,所述驅動機構4包括依次設置于攪拌罐1上的攪拌減速機41和攪拌電機42,以控制攪拌葉片5的旋轉速度,有效防止了瀝青過快氧化,大大提高了產品品質。所述攪拌葉片5包括大致呈方形框狀結構的葉片本體51和均勻設置于葉片本體51上的安裝梁52,且所述葉片本體51和安裝梁52上分別貫穿開設有均勻的通孔53,所述攪拌葉片5通過葉片本體51的兩側邊及安裝梁52固定裝設于所述攪拌軸2上,且葉片本體51的直徑小于攪拌罐1的內徑約0.5~1cm。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框狀結構的葉片本體51和通孔53的設計減小了攪拌葉片5的阻力,同時能增強攪拌罐1中的液體流動,達到了更好的攪拌效果,同時,所述葉片本體51的直徑與攪拌罐1的內徑相當,在攪拌葉片5運動時能帶動整個攪拌罐1中的液體介質,不會留有任何攪拌死角,從而提高了攪拌強度使生產的瀝青品質大大的提高。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攪拌軸2設置于所述攪拌罐1的中心線位置,且攪拌葉片5呈上下對稱的固定裝設于攪拌軸2上,已達到攪拌葉片5能到達攪拌罐1內的任何位置,不會留有任何攪拌死角。
優選的,所述攪拌罐1的兩側壁上分別設有安裝軸承13和套設于安裝軸承13上的軸承座14,所述攪拌軸2的兩端裝設于所述安裝軸承13內。
所述攪拌葉片5的葉片本體51的兩側邊及安裝梁52通過設置于攪拌軸2上的攪拌軸軸套21裝設于攪拌軸2上,并通過定位螺絲22固定在一起。
進一步的,由于本實用新型采用的將攪拌設備水平放置,且考慮到攪拌充分的設計,優選的,將所述出料口12的大小設計成等于所述攪拌罐1的寬度,以便于該側臥式瀝青設備完全出料,且出料口12處設置為電動門,該電動門與出料口12的連接處設置有密封件,防止本實用新型在工作時出現泄漏的情況。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葉片本體51上均勻的設有3根安裝梁52,進而保證了攪拌葉片5均勻受力,即提高了攪拌葉片5的使用壽命,且能提高攪拌效率,節約能耗。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一種瀝青攪拌設備由于所述驅動機構4的攪拌減速機41的設計,以控制攪拌葉片5的旋轉速度,有效防止了瀝青過快氧化,大大提高了產品品質。所述框狀結構的葉片本體51和通孔53的設計減小了攪拌葉片5的阻力,同時能增強攪拌罐1中的液體流動,達到了更好的攪拌效果,同時,所述葉片本體51的直徑與攪拌罐1的內徑相當,在攪拌葉片5運動時能帶動整個攪拌罐1中的液體介質,不會留有任何攪拌死角,從而提高了攪拌強度使生產的瀝青品質大大的提高。
根據上述說明書的揭示和教導,本實用新型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還可以對上述實施方式進行變更和修改。因此,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變更也應當落入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內。此外,盡管本說明書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術語,但這些術語只是為了方便說明,并不對本實用新型構成任何限制,采用與其相同或相似的其它裝置,均在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