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道路工程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瀝青路面預制修補塊。
背景技術:
近年來,隨著公路交通運輸量的不斷加大,道路出現坑槽的頻率越來越大。目前,對坑槽的修補方法主要是現場熱拌瀝青混合料,現場施工用瀝青混合料填補坑槽。該方法需要完成和鋪路一樣的工序,繁瑣耗時;受環境影響大,在雨天、雪天、低溫等環境較惡劣的條件下難以施工;并且填補后的坑槽極易在修補連接處裂開,影響修補效果。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而提供一種瀝青路面預制修補塊,可以達到不開裂、不變形、施工方便并快速修復路面的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瀝青路面預制修補塊,包括瀝青面層和基層;所述瀝青面層和基層之間通過第一粘結層粘結成一體,所述第一粘結層厚度為1.0-3.0mm;所述瀝青面層四個側面上設置有第二粘結層;所述基層底面上設置有第三粘結層;所述第二粘結層與所述第三粘結層的厚度均為0.8-3.5mm。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瀝青路面預制修補塊,所述基層四個側面上設置有第四粘結層,所述第四粘結層的厚度為0.8-3.5mm。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瀝青路面預制修補塊,所述瀝青面層為一層或多層瀝青碎石混凝土層,所述瀝青面層厚度為3-20cm;所述基層為水泥砂石層,所述基層厚度為3-18mm。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瀝青路面預制修補塊,所述瀝青面層為三層瀝青碎石混凝土層,上層A的碎石直徑為0.5-1.5cm,中層的碎石直徑為1.0-2.0cm,下層A的碎石直徑為1.0-3.0cm。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瀝青路面預制修補塊,所述瀝青面層為兩層瀝青碎石混凝土層,上層B的碎石直徑為0.5-2.0cm,下層B的碎石直徑為1.0-2.5cm。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瀝青路面預制修補塊,所述瀝青面層底面為長方形、正方形、圓形或等邊三角形,所述基層底面與所述瀝青面層底面形狀對應相同;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瀝青路面預制修補塊,所述瀝青面層與所述基層的底面面積為25cm2-1.25m2。
本實用新型中的第二粘結層、第三粘結層和第四粘結層可以在制備瀝青路面預制修補塊的時候添加上,也可以在施工過程中現場涂覆。
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根據不同大小和不同形狀的坑槽,選用不同尺寸和不同形狀的瀝青路面預制修補塊并直接填補到路面的坑槽中,施工方便,不僅大大減少了修護時間、縮短了交通擁堵時間,而且克服了因環境因素對施工造成的不便;
(2)瀝青面層與路面坑槽連接處設置第二粘結層、基層與地面連接處設置第三粘結層、基層四個側面上設置第四粘結層、可快速固化,修復速度快;粘結牢固,修補粘結處不易開裂、不變形;
(3)瀝青路面預制修補塊體積小,運輸方便;現場修補路面時,無需加熱碾壓,無需大型設備,減少施工工序和設備,方便快捷;
(4)路面修補完成后可直接通車,無需等待路面硬化、固化等,大大縮短了路面修補的養護時間;
(5)瀝青面層和基層用第一粘結層粘結成一體,施工修補路面時,無需對土路面層做詳細處理,直接將瀝青路面預制修補塊放入坑槽修補即可,方便快捷。
(6)瀝青面層采用一層或多層的瀝青碎石混凝土層,針對不同等級要求的公路選用不同層結構的瀝青路面預制修補塊,節約環保,避免了資源的浪費。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3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3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中:1-瀝青面層,2-第二粘結層,3-基層,4-第一粘結層,5-第三粘結層,6-第四粘結層,11-上層A,12-中層,13-下層A,14-上層B,15-下層B。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的說明,以下實施例僅是本實用新型的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實施例1
如圖1和圖4所示的底面為長方形面積為1.2m2的瀝青路面預制修補塊,其由上至下依次包括瀝青面層1和基層3;所述瀝青面層1和基層3之間通過第一粘結層4粘結成一體,所述第一粘結層4厚度為1.0-3.0mm;所述瀝青面層1四個側面上設置有厚度為0.8-3.5mm的第二粘結層2;所述基層3底面上設置有厚度為0.8-3.5mm的第三粘結層5;所述瀝青面層1為一層瀝青碎石混凝土層,厚度為10cm,碎石直徑為0.5-2.5cm;所述基層3為水泥砂石層,厚度為10mm;所述第一粘結層4由SBS改性瀝青構成;所述第二粘結層2由環氧樹脂膠黏劑涂層構成;所述第三粘結層5由SBS改性瀝青構成;所述瀝青面層1底面與所述基層3底面形狀相同即均為長方形。
實施例2
如圖2和圖5所示的底面為正方形面積為64cm2的瀝青路面預制修補塊,其由上至下依次包括瀝青面層1和基層3;所述瀝青面層1和基層3之間通過第一粘結層4粘結成一體,所述第一粘結層4厚度為1.0-3.0mm;所述瀝青面層1四個側面上設置有厚度為0.8-3.5mm的第二粘結層2;所述基層3的四個側面上設置有厚度為0.8-3.5mm的第四粘結層6;所述基層3底面上設置有厚度為0.8-3.5mm的第三粘結層5;所述瀝青面層1為三層瀝青碎石混凝土層,厚度為20cm,從上層至下層碎石直徑逐漸增大,上層B 14碎石直徑為0.5-1.5cm,中層12碎石直徑為1.0-2.0cm,下層B 15碎石直徑為1.0-3.0cm;所述基層3為水泥砂石層,厚度為5mm;所述第一粘結層4由聚氨酯膠黏劑涂層構成;所述第二粘結層2由SBS改性瀝青層構成;所述第三粘結層5由SBS改性瀝青層構成;所述第四粘結層6由SBS改性瀝青層構成;所述基層3底面與所述瀝青面層1底面形狀對應相同即均為正方形。
實施例3
如圖3和圖6所示的底面為圓形面積為25πcm2的瀝青路面預制修補塊,其由上至下依次包括瀝青面層1和基層3;所述瀝青面層1和基層3之間通過第一粘結層4粘結成一體,所述第一粘結層4厚度為1.0-3.0mm;所述瀝青面層1四個側面上設置有第二粘結層2;所述基層3底面上設置有第三粘結層5;所述基層3四個側面上設置有第四粘結層6;所述第二粘結層2、第三粘結層5和第四粘結層6的厚度均為0.8-3.5mm;所述瀝青面層1為兩層瀝青碎石混凝土層,厚度為16cm,從上層至下層碎石直徑逐漸增大,上層11碎石直徑為0.5-2.0cm,下層13碎石直徑為1.0-2.5cm;所述基層3為水泥砂石層,所述基層3厚度為3-18mm;所述第一粘結層4為SBS改性瀝青層;所述第二粘結層2為SBS改性瀝青層;所述第三粘結層5為SBS改性瀝青層;所述第四粘結層6為SBS改性瀝青層;所述基層3底面與所述瀝青面層1底面形狀對應相同。
本實用新型的瀝青路面預制修補塊,底面形狀還可為等邊三角形,底面面積可以為25cm2-1.25m2之間的任意值;瀝青面層1的厚度可以為3-20cm之間的任意值;基層3厚度可以為3-18mm之間的任意值;上述形狀或厚度均不應局限于實施例所述的具體值,而應當包括整個范圍內的點值。瀝青層面1可為一層、兩層、三層或三層以上,針對不同等級要求的公路,選用不同層結構的瀝青路面預制修補塊,當瀝青層面1大于等于兩層時,從上層至下層碎石直徑逐漸增大,節約環保,避免了因資源利用不合理導致的浪費。
使用本實用新型的瀝青路面預制修補塊修補路面時,根據路面坑槽大小和形狀,選擇對應形狀和大小的瀝青路面預制修補塊。若坑槽形狀不規則,則可在其基礎上修成最小面積的規則的形狀,然后將本實用新型的瀝青路面預制修補塊的相應側面和底面涂覆上粘結層,且粘結層厚度為0.8-3.5mm,現場施工臨時涂覆,無需限制粘結層的厚度為某一定值,操作方便快捷;涂覆好后,將瀝青路面預制修補塊填補入路面坑槽,可以根據坑槽大小,填補適當相應數量的本實用新型的預制修補塊;通過粘結層2的作用,將各預制修補塊之間以及預制修補塊與路面之間粘結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