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振動控制,涉及到一種大跨橋梁渦振控制裝置。
背景技術:
1、橋梁嚴重渦振影響行車的舒適性和安全性,因此必須加以有效控制。目前,調諧質量阻尼器(tmd)是大跨橋梁渦振控制的常用機械措施。單一tmd只能控制特定頻率的渦振。然而,在不同風速條件下,橋梁可能出現多階不同階次和頻率的渦振,且相對較大振幅區域也有所不同。因此,需要在不同區域配置多套不同頻率的tmd。這不僅大幅增加了裝置費用,還為橋梁額外增加了負載。另外,對于大跨橋梁低頻(如<0.2hz)渦振,傳統tmd由于彈簧靜變形量太大而無法直接應用,必需采用慣容質量阻尼器。但造價相對更高,而控制效率相對更低,且目前還未見實際工程應用。
2、如浙江某大跨度懸索橋,實橋發現0.095hz、0.133hz、0.183hz、0.230hz、0.276hz和0.324hz六階渦振,最大振幅達到24cm(數據來源于公開外文文獻《vortex-inducedvibration?analysis?of?long-span?bridges?with?twin-box?decksunder?non-uniformly?distributed?turbulent?winds》;journal?of?wind?engineering&industrialaerodynamics,2018,第172卷,q.zhu,y.l.xu,l.d.zhu等,31-41頁)。如果采用傳統tmd控制某一階渦振,則可能需要數百噸物理質量,花費不低于一千萬。對于頻率低于0.2hz的渦振控制,傳統tmd無能為力。如果控制多階渦振,費用可想而知。因此,如何采用更先進的技術,在大幅降低成本并減輕附加負荷的前提下,實現對多階渦振的有效控制,成為當前某些大跨橋梁亟待解決的技術難題。
3、針對上述問題,本發明提出了一種大跨橋梁渦振控制裝置。該裝置造價低、構造簡單、無需復雜調諧、魯棒性好、效率高、可同時控制多階渦振,也可降低橋梁抖振響應和行車引起的動力響應。
技術實現思路
1、具體的
技術實現要素:
及其優勢如下:該裝置可控制大跨橋梁多階渦振,無需調諧,具有高可靠性和優異耐久性,同時有效降低了裝置造價及維護成本,是一種經濟高效的大跨橋梁渦振控制裝置。
2、本發明的技術方案:
3、一種大跨橋梁渦振控制裝置,包括纜索1、第一吊索2、護孔襯套3、第一滑輪4、第二吊索5、配重塊6、阻尼元件7、防水罩8、第二滑輪9、第三滑輪10、拉伸彈簧11。
4、若纜索1位于主梁外:纜索1沿橋梁縱向水平懸吊,其兩端錨固在橋塔或拱肋等構件合適位置;若干第一吊索2上端懸掛于纜索1不同斷面位置,下端通過橋面頂板孔洞護孔襯套3,最后纏繞固定在安裝于主梁內部的第一滑輪4上;第二吊索5一端與第一吊索2反向纏繞固定在第一滑輪4上,另一端懸吊配重塊6;阻尼元件7安裝在配重塊與主梁之間,為裝置提供阻尼力;上下可伸縮的防水罩8套在第一吊索2外,下端與橋面粘連固定,上端與第一吊索2緊箍。采用以上構造,通過沿橋梁縱向布置的若干配重塊6、第二吊索5、第一滑輪4、第一吊索2,為纜索1施加了若干離散豎向荷載,使其具有足夠的豎向剛度。橋梁主梁如若相對纜索1和配重塊6產生豎向相對位移,阻尼元件7為主梁提供阻尼力,從而耗能控制渦振。
5、若纜索1置于主梁內:大跨橋梁渦振控制裝置不需要護孔襯套3和防水罩8,還包括第二滑輪9、第三滑輪10和拉伸彈簧11;纜索1沿橋梁縱向水平懸吊,其兩端錨固在主梁內部合適位置,在主梁內頂板縱向設置若干第二滑輪9為纜索1提供支撐;若干第一吊索2上端懸掛于纜索1不同斷面位置,下端纏繞在安裝于主梁內部的第三滑輪10上,通過第三滑輪10引導后纏繞固定在第一滑輪4上;第二吊索5一端與第一吊索2反向纏繞固定在第一滑輪4上,另一端懸吊配重塊6;后續工作原理與纜索1置于主梁外情況類似。由于大跨橋梁主梁豎向空間通常在3-5m范圍,在纜索1不同斷面位置第三滑輪10引導第一吊索2后,采用若干水平布置的拉伸彈簧11為纜索1提供足夠的豎向剛度,由此不再需要第一滑輪4、第二吊索5和配重塊6。
6、所述纜索1,通常采用各類高強平行鋼絲、高強纖維材料等,材料、尺寸、數量、纜索面積越大、材料彈模越大、矢跨比越大,效果越好,但費用通常也越高,因此應根據實際需求合理優化設計。纜索1可以布置在主梁橫向中央位置,也可以布置在兩側位置(可以同時控制扭轉渦振),如果在主梁外,應確保不會影響行車。如果在主梁內,需要根據控制渦振模態性質和階數,優化設計第二滑輪9的數量和位置及纜索1各跨的矢跨比。
7、所述第一吊索2,可采用高強纖維材料,根據需要沿橋梁縱向在纜索1的多個斷面安裝以滿足多階渦振控制需求,保證足夠的強度、剛度和耐久性,材料類型、尺寸、數量不限。
8、所述護孔襯套3,安裝在主梁頂板開孔內,目的是分散第一吊索2和主梁頂板之間可能受到的局部摩擦力,從而對兩者起到保護作用。具有足夠的強度、剛度和耐久性,材料、尺寸、形式不限。
9、所述第一滑輪4,保證足夠的強度、剛度和耐久性,可采用同軸不同徑構造,第一吊索2纏繞較小的輪徑部分,第二吊索5纏繞較大的輪徑部分,由此可在保證第一吊索2和纜索1在相同拉力條件下,大幅降低配重塊6的重量,降低成本,另外也可大幅增加配重塊6與主梁之間的相對位移,提高振動控制效率。
10、所述第二吊索5,可采用高強纖維材料,保證足夠的強度、剛度和耐久性,材料類型、尺寸、數量不限。
11、所述配重塊6,材料類型、尺寸、數量不限,可選擇水箱、沙箱、混凝土、鋼塊等材質,根據需要確定其數量和質量。
12、所述阻尼元件7,類型、數量和安裝位置不限,具有較長的使用壽命和較好的經濟性,對于設置配重塊6情況,建議安裝在配重塊6與主梁底板之間,對于設置拉伸彈簧11情況,建議安裝在纜索1與主梁底板之間。
13、所述防水罩8,可采用防水橡膠等彈性材料,保證在第一吊索2與橋面孔洞之間形成可靠的密封構造,可以防止雨水和灰塵沿第一吊索2進入護孔襯套3和主梁內部。防水罩8應具有一定的彈性和可變形能力,以適應第一吊索2相對主梁之間的相對位移,在極端情況下,如果相對位移過大,防水罩8上端也可沿著第一吊索2上下滑移。
14、所述第二滑輪9,保證足夠的強度、剛度和耐久性,材料類型、尺寸、數量不限,纜索1在第二滑輪9處既可斷開分別固定,也可連續允許其沿縱向滑移。
15、所述第三滑輪10,保證足夠的強度、剛度和耐久性,材料類型、尺寸不限。
16、所述拉伸彈簧11,保證足夠的張力,材料類型、尺寸、數量不限,剛度不宜過大,需要足夠的拉伸長度(實現方式不限),以保證足夠的張力。
17、不設置第一滑輪4和第二吊索5,第一吊索2直接連接配重塊5也可耗能抑振,此時需要更大的配重塊6重量。
18、纜索1置于主梁內外兩種方案各有利弊,需考慮多種因素綜合比選確定。
19、在主梁橫橋向兩側設置兩套該裝置,通過增大纜索1的面積、配重塊6的質量、阻尼元件7等的阻尼力,則可以為橋梁提供更大的阻力和更高的阻尼比,也可以大幅提升橋梁以扭轉振動為主的軟顫振臨界風速,降低其振幅。該裝置對控制橋梁抖振與行車荷載引起的橋梁振動也起有利作用。
20、本發明的有益效果:(1)較低的造價和維護成本:可控制多階渦振,減少了對多個調諧裝置的需求,從而顯著降低了整體造價;(2)不受限的控制頻率:裝置設計簡單,無需復雜調諧,不受限于渦振頻率,突破了傳統tmd因彈簧靜變形量過大而無法應用于低頻渦振控制的瓶頸問題;(3)較小的附加荷載:對于纜索置于主梁外情況,相比傳統的tmd,第一滑輪非但避免了配重塊增加的額外的豎向荷載,還可以為橋梁提供豎直向上的支撐,各配重塊均提高纜索的剛度,對各階模態渦振控制均有貢獻,因此不像傳統的tmd控制每階模態渦振均需足夠的配重;對于纜索置于主梁內情況,各配重塊和/或拉伸彈簧均提高纜索的剛度,為纜索提供相同的豎向剛度,需要的拉伸彈簧的質量遠小于配重塊的質量。(4)可控制多種振動:除了渦振控制外,該裝置還可有效控制抖振、顫振及由行車荷載引起的振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