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氣缸頂推夾具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氣缸頂推夾具,其包括底模塊、設置在底模塊一端部的定位模塊、設置在底模塊另一端部的氣缸、設置在氣缸的活塞桿端部的擠壓模塊,其中活塞桿沿著底模塊的長度方向伸縮運動,擠壓模塊和定位模塊形成固定工件的放置區域,氣缸頂推夾具還包括設置在活塞桿下方的導向模塊,導向模塊沿著活塞桿伸縮方向設置在底模塊上,且導向模塊的上表面設有弧形導向凹槽,所述弧形導向凹槽沿著導向模塊的長度方向延伸設置,擠壓模塊與弧形導向凹槽相配合,活塞桿帶動擠壓模塊沿著弧形導向凹槽的延伸方向移動調節工件的放置區域大小。本發明能夠使得活塞桿的作用力與活塞桿的伸縮方向一致,使得工件的中心不會偏移,從而保證工件的加工精度。
【專利說明】一種氣缸頂推夾具
【技術領域】
[0001 ] 本發明涉及一種夾具,具體涉及一種氣缸頂推夾具。
【背景技術】
[0002]氣缸頂推夾具也是非常常見的,其包括底模塊、設置在底模塊上的氣缸、設置在氣缸活塞桿端部的擠壓模塊、以及設置底模塊上的定位模塊,由氣缸活塞桿的收縮調節擠壓模塊與定位模塊的間距,從而夾緊產品,便于產品的表面加工,然而,對于不同產品,其活塞桿伸縮的長短不一,當活塞桿伸的較長時,很難保證其對擠壓模塊作用力與活塞桿伸縮的方向在同一條直線上,從而導致工件的中心偏移,直接影響了工件的加工精度。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改進的氣缸頂推夾具。
[0004]為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發明采取以下技術方案:
[0005]一種氣缸頂推夾具,其包括底模塊、設置在底模塊一端部的定位模塊、設置在底模塊另一端部的氣缸、設置在氣缸的活塞桿端部的擠壓模塊,其中活塞桿沿著底模塊的長度方向伸縮運動,擠壓模塊和定位模塊形成固定工件的放置區域,特別是,氣缸頂推夾具還包括設置在活塞桿下方的導向模塊,導向模塊沿著活塞桿伸縮方向設置在底模塊上,且導向模塊的上表面設有弧形導向凹槽,所述弧形導向凹槽沿著導向模塊的長度方向延伸設置,擠壓模塊與弧形導向凹槽相配合,活塞桿帶動擠壓模塊沿著弧形導向凹槽的延伸方向移動調節工件的放置區域大小。
[0006]優選地,擠壓模塊呈圓柱形,且擠壓模塊端面外徑大于活塞桿的端面外徑。減少活塞桿的磨損,節約成本。
[0007]根據本發明的進一步實施,在擠壓模塊向定位模塊的端部設有墊圈,該墊圈的外徑小于或等于擠壓模塊的外徑,且墊圈的材質塑料或橡膠。使得墊圈與工件接觸,在擠壓時,減少對工件表面的刮傷或磨損。
[0008]由于以上技術方案的實施,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點:
[0009]本發明設置在活塞桿下方的導向模塊,由擠壓模塊沿著導向模塊上的弧形導向凹槽,使得活塞桿的作用力與活塞桿的伸縮方向一致,使得工件的中心不會偏移,從而保證工件的加工精度。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0]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的實施方式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0011]圖1為根據本發明的氣缸頂推夾具的結構示意圖;
[0012]其中:1、底模塊;2、定位模塊;3、氣缸;30、活塞桿;4、擠壓模塊;5、導向模塊;50、
弧形導向凹槽;6、墊圈。【具體實施方式】
[0013]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提供的氣缸頂推夾具,其包括底模塊1、設置在底模塊I 一端部的定位模塊2、設置在底模塊I另一端部的氣缸3、設置在氣缸3的活塞桿30端部的擠壓模塊4,其中活塞桿30沿著底模塊I的長度方向伸縮運動,擠壓模塊4和定位模塊2形成固定工件的放置區域,同時,氣缸頂推夾具還包括設置在活塞桿30下方的導向模塊5,導向模塊5沿著活塞桿30伸縮方向設置在底模塊I上,且導向模塊5的上表面設有弧形導向凹槽50,所述弧形導向凹槽50沿著導向模塊5的長度方向延伸設置,擠壓模塊4與弧形導向凹槽50相配合,活塞桿30帶動擠壓模塊4沿著弧形導向凹槽50的延伸方向移動調節工件的放置區域大小。
[0014]本例中,上述的擠壓模塊4呈圓柱形,且擠壓模塊4端面外徑大于活塞桿30的端面外徑。減少活塞桿的磨損,節約成本。
[0015]同時,本例中,在擠壓模塊4向定位模塊2的端部設有墊圈6,該墊圈6的外徑小于或等于擠壓模塊4的外徑,且墊圈6的材質塑料或橡膠。使得墊圈6與工件接觸,在擠壓時,減少對工件表面的刮傷或磨損。
[0016]綜上所述,本發明設置在活塞桿下方的導向模塊,由擠壓模塊沿著導向模塊上的弧形導向凹槽,使得活塞桿的作用力與活塞桿的伸縮方向一致,使得工件的中心不會偏移,從而保證工件的加工精度。
[0017]以上對本發明做了詳盡的描述,其目的在于讓熟悉此領域技術的人士能夠了解本發明的內容并加以實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凡根據本發明的精神實質所作的等效變化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氣缸頂推夾具,其包括底模塊(I)、設置在所述底模塊(I) 一端部的定位模塊(2)、設置在所述底模塊(I)另一端部的氣缸(3)、設置在所述氣缸(3)的活塞桿(30)端部的擠壓模塊(4),所述的活塞桿(30)沿著所述底模塊(I)的長度方向伸縮運動,所述的擠壓模塊(4)和所述的定位模塊(2)形成固定工件的放置區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氣缸頂推夾具還包括設置在所述活塞桿(30)下方的導向模塊(5),所述的導向模塊(5)沿著所述活塞桿(30)伸縮方向設置在所述底模塊(I)上,且所述的導向模塊(5)的上表面設有弧形導向凹槽(50),所述的弧形導向凹槽(50)沿著所述導向模塊(5)的長度方向延伸設置,所述擠壓模塊(4)與所述弧形導向凹槽(50)相配合,所述的活塞桿(30)帶動所述擠壓模塊(4)沿著所述弧形導向凹槽(50)的延伸方向移動調節所述工件的放置區域大小。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氣缸頂推夾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擠壓模塊(4)呈圓柱形,且所述擠壓模塊(4)端面外徑大于所述活塞桿(30)的端面外徑。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氣缸頂推夾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擠壓模塊(4)向所述定位模塊(2)的端部設有墊圈(6)。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氣缸頂推夾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墊圈(6)的外徑小于或等于所述擠壓模塊(4)的外徑。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氣缸頂推夾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墊圈(6)的材質塑料或橡膠。
【文檔編號】B25B11/00GK103447982SQ201310366779
【公開日】2013年12月18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21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21日
【發明者】徐岳年 申請人:張家港市霞飛塑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