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CTOD試驗用試件夾持鉗的制作方法與工藝

文檔序號:12891694閱讀:423來源:國知局
CTOD試驗用試件夾持鉗的制作方法與工藝
本發明涉及試驗用輔助機具的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可應用于焊接接頭CTOD試驗工具的CTOD試驗用試件夾持鉗。

背景技術:
在目前的CTOD低溫試驗中,試件的放置與取出,均為手工操作,即操作者戴手套,使用簡易的剪刀式夾子進行試件夾持搬運,將試件放入保溫箱的冷卻液之中,或是從中將測試完成后的試件取出,放置在試驗機上。用小試件作試驗時,因著試件輕便、靈活,便于移動,諸如搬運困難、觸及冷卻液、脫落以及不易就位等現象,就不出或少有產生。然而對于中等或大塊試件,由于只是夾持試件的兩個側面,夾持力作用點少,接觸面小,極易出現夾持不穩,甚至試件掉落的現象。大試件,即在體積和質量都比較大,有的質量可達甚至超過25Kg,試驗時,由于試件表面比較光滑,容易從夾子脫落,飛濺出來的冷卻液,對操作者造成傷害,特別是面部和頭部。而且試件無法一次就位,需要在冷卻液反復調整試件的位置,直至壓頭觸及到試件,操作者的手方可離開試件。為此,本發明的設計者有鑒于上述缺陷,通過潛心研究和設計,綜合長期多年從事相關產業的經驗和成果,研究設計出一種CTOD試驗用試件夾持鉗,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CTOD試驗用試件夾持鉗,安全可靠、使用簡便,能夠有效地避免在中等或大塊試件進行試驗時,由于試件脫落,產生意外或冷卻液飛濺的現象對操作者造成的傷害,提高了試驗的安全性。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公開了一種CTOD試驗用試件夾持鉗,包括支撐架、兩套主鉗和兩套輔鉗,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架為工字型構件,兩側為相對設置的連接桿,兩連接桿通過中間桿進行連接,所述連接桿相對平行設置;每套主鉗由兩主鉗組件構成,每套輔鉗由兩輔鉗組件構成,所述主鉗組件包含鉗柄、調節桿、大拐、鉗腳和第一壓簧,所述鉗柄為具有鈍角的折桿,所述鉗柄的上端連接第一壓簧的一端,下端連接于調節桿的上端,所述調節桿的下端連接于大拐的上端,所述大拐也為具有鈍角的折桿,所述大拐的下端鉸接于鉗腳,所述輔鉗組件包含鉗拐、接長桿、小拐、鉗爪和第二壓簧,所述鉗拐為具有鈍角的折桿,所述鉗拐的上端連接第二壓簧的一端,下端連接于接長桿的上端,所述接長桿的下端連接于小拐的上端,所述小拐也為具有鈍角的折桿,所述小拐的下端鉸接于鉗爪;每套主鉗的兩主鉗組件中鉗柄的下桿中部通過主鉗銷軸從外側鉸接于支撐架的連接桿中部,各第一壓簧的另一端連接于連接桿的上部,每套輔鉗的兩輔鉗組件中鉗拐的下桿中部通過輔鉗銷軸從內側鉸接于支撐架的連接桿下部,各第二壓簧的另一端連接于所述連接桿的中部。其中:所述鉗腳包含一L型爪部,所述鉗爪包含一倒L型爪部。其中:兩套主鉗的兩主鉗組件的鉗柄的上桿頂端分別通過第一主鉗連桿和第二主鉗連桿進行連接,從而兩套主鉗實現相互的配合聯動。其中:兩套輔鉗的兩輔鉗組件的鉗拐的上桿頂端分別通過第一輔鉗連桿和第二輔鉗連桿進行連接,從而兩套輔鉗實現相互的配合聯動。其中:所述鉗腳、鉗爪分別與大拐、小拐之間為活動鉸接。其中:鉗腳、鉗爪相對大拐和小拐均具有±10°的轉動范圍。通過上述結構可知,本發明的CTOD試驗用試件夾持鉗具有如下效果:1、操作者無需觸及冷卻液,能夠穩妥可靠地夾持試件,完成試件在預冷箱中的更換工作;2、能夠安全、快速將試件就位。從而避免了如果試件脫落,產生意外或冷卻液飛濺的現象發生,給操作者造成不必要的傷害。本發明的詳細內容可通過后述的說明及所附圖而得到。附圖說明圖1顯示了本發明的CTOD試驗用試件夾持鉗的主視圖。圖2顯示了本發明的側視圖。圖3顯示了本發明的軸測圖。圖4—圖8是顯示了本發明的工作狀態圖。附圖標記:1-主鉗組件,2-輔鉗組件,3-支撐架,4-主鉗銷軸,5-輔鉗銷軸,6-第一主鉗連桿,7-第二主鉗連桿,8-第一輔鉗連桿,9-第二輔鉗連桿,10-試件,11-預冷箱底。具體實施方式參見圖1至圖3,顯示了本發明的CTOD試驗用試件夾持鉗,用于測試焊接接頭裂紋尖端張開位移試驗,在試驗過程中,試驗員用于夾持試件,可保證試件能夠被安全、便捷、順利地在夾持、移動和就位。所述CTOD試驗用試件夾持鉗包括支撐架3、兩套主鉗和兩套輔鉗,參見圖3,所述支撐架3為工字型構件,兩側為相對設置的連接桿,兩連接桿通過中間桿進行連接,所述連接桿相對平行設置,每套主鉗由兩主鉗組件1構成,每套輔鉗由兩輔鉗組件2構成,所述主鉗組件1包含鉗柄101、調節桿102、大拐103、鉗腳104和第一壓簧105,所述鉗柄101為具有鈍角的折桿,所述鉗柄101的上端連接第一壓簧105的一端,下端連接于調節桿102的上端,所述調節桿102的下端連接于大拐103的上端,所述大拐103也為具有鈍角的折桿,其較鉗柄101小,所述大拐103的下端鉸接于鉗腳104,所述鉗腳104包含一L型爪部,所述輔鉗組件2包含鉗拐201、接長桿202、小拐203、鉗爪204和第二壓簧205,所述鉗拐201為具有鈍角的折桿,所述鉗拐201的上端連接第二壓簧205的一端,下端連接于接長桿202的上端,所述接長桿202的下端連接于小拐203的上端,所述小拐203也為具有鈍角的折桿,其較鉗拐201小,所述小拐203的下端鉸接于鉗爪204,所述鉗爪204包含一倒L型爪部。參見圖3,每套主鉗的兩主鉗組件1中鉗柄101的下桿中部通過主鉗銷軸從外側鉸接于支撐架3的連接桿中部,第一壓簧105的另一端連接于所述連接桿的上部,且兩套主鉗的兩主鉗組件1的鉗柄101的上桿頂端分別通過第一主鉗連桿6和第二主鉗連桿7進行連接,從而兩套主鉗實現相互的配合聯動。每套輔鉗的兩輔鉗組件2中鉗拐201的下桿中部通過輔鉗銷軸從內側鉸接于支撐架3的連接桿下部,第二壓簧205的另一端連接于所述連接桿的中部,且兩套輔鉗的兩輔鉗組件2的鉗拐201的上桿頂端分別通過第一輔鉗連桿8和第二輔鉗連桿9進行連接,從而兩套輔鉗實現相互的配合聯動。由此,每兩件主鉗組件1和輔鉗組件2,交叉組裝可分別構成1套主鉗、輔鉗;將組裝的兩套主鉗、輔鉗分別置于支撐架3的外側和內側,對齊各自的鉸接安裝孔,再插入主鉗銷軸4、輔鉗銷軸5連接;將第一主鉗連桿6、第二主鉗連桿7及第一輔鉗連桿8、第二輔鉗連桿9插入各自位置,使兩套主鉗、輔鉗分別連接起來;第一壓簧105和第二壓簧205卡入鉗柄101、鉗拐201與支撐架3分別對應的卡孔內,且相互對應的鉗腳104和鉗爪204實現了較好的配合抓握,這種結構上的設置,通過主輔鉗的相互配合,既靈活又實用,實為更具創造性的發明。下面簡述本發明的工作過程,有助于理解本發明的具體構造。工作過程:參閱附圖4-8。1、在使用之前,更換適合于預冷箱的大拐、小拐二組構件,使夾持鉗處于原始狀態,如圖1-圖3所示。2、將夾持鉗放置試件上,手握第一、第二輔鉗連桿,使前后設置的四個鉗爪夾住試件,如圖4所示。3、手握第一、第二輔鉗連桿,先向一側推動少許,壓下第二主鉗連桿,使一對鉗腳插入試件底部,如圖5所示。再向另一側推動少許,壓下第一主鉗連桿,使另一對鉗腳也插入試件底部,如圖6所示。4、放開第一、第二輔鉗連桿,兩只手同時握住第一、第二主鉗連桿,即可完成試件夾持,進行移動或就位,如圖7、圖8所示。摘取夾持鉗時,只需重新手握第一、第二輔鉗連桿,推、拉一次,第一壓簧使主鉗的四個鉗腳脫開,再松開第一、第二輔鉗連桿,即可取下夾持鉗,并處于原始狀態。由此可見,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夠將質量較大的試件,安全、便捷地放入、取出預冷箱,并在試件移動過程中,夾持穩妥可靠,提高了工作的安全性,能夠有效地避免了試件脫落或冷卻液飛濺,而造成的人身傷害,提高了工作的安全性,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試驗效率。其中,可通過更換主鉗1、輔鉗2中的調節桿102、接長桿202,以滿足預冷箱不同的高度要求,同時通過調節調節桿102、接長桿202和與其相鄰構件之間的角度,可適于試件大小的變化。其中,所述鉗腳104、鉗爪204分別與大拐103、小拐203之間為活動鉸接,即鉗腳104、鉗爪204相對大拐103和小拐203均具有±10°的轉動范圍,這種角度的設置使鉗腳104、鉗爪204的內側面可以始終緊貼試件,又有4個鉗腳104同時作用在試件的底部,將試件穩固牢靠地夾持住,進行移動或就位。顯而易見的是,以上的描述和記載僅僅是舉例而不是為了限制本發明的公開內容、應用或使用。雖然已經在實施例中描述過并且在附圖中描述了實施例,但本發明不限制由附圖示例和在實施例中描述的作為目前認為的最佳模式以實施本發明的教導的特定例子,本發明的范圍將包括落入前面的說明書和所附的權利要求的任何實施例。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镇赉县| 静海县| 巨野县| 肇源县| 河东区| 合川市| 南康市| 和顺县| 昆山市| 维西| 怀柔区| 广宁县| 阿尔山市| 星座| 宜丰县| 平山县| 平潭县| 昭苏县| 南康市| 灵川县| 桂东县| 永宁县| 金湖县| 新疆| 苗栗市| 巴林左旗| 大名县| 宿松县| 蓬溪县| 西乌| 霍州市| 上高县| 资兴市| 白银市| 二连浩特市| 赤峰市| 固阳县| 涟水县| 德清县| 随州市| 红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