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科研工具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松子鉗。
背景技術:
松子的科學研究中,對松子胚芽的研究尤為重要,完好的松子胚芽需要從完好的胚乳中獲取。實驗室中是利用傳統的鉗子來破開松子的殼,獲取松子的胚乳,但是松子殼很硬,破開松子殼剩余的余力容易對胚乳造成傷害,導致利用傳統的鉗子破殼獲取完好胚乳的成功率很低。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以上技術存在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破殼效果好、不易損傷胚乳的松子鉗。
其技術方案為:
一種松子鉗,包括鉗柄和鉗柄,鉗柄和鉗柄包括手柄、鉸接部和鉗尖部,手柄連接著鉸接部,鉸接部連接著鉗尖部,鉗柄和鉗柄還包括半橢球槽和半破殼環,所述半橢球槽設置在鉗柄和鉗柄上的鉗尖部接觸面上,半橢球槽內設置有半破殼環。
進一步,所述半橢球槽內設置有橡膠層。
將待破殼的松子放入鉗柄或鉗柄的半橢球槽內用力壓緊,橡膠層會將松子固定,防止松子脫落。用手壓攏鉗柄和鉗柄,使鉗柄和鉗柄上的的半橢球槽結合,給半橢球槽內的松子施加壓力,半橢球槽內的半破殼環作用于松子殼上,破開松子殼,使松子殼分為兩半,而半橢球槽內的橡膠層與松子接觸,受力后彈性收縮,不會使松子破裂。其中,鉗柄或鉗柄的半橢球槽接觸后形成一個橢球,接觸面的橢圓長軸為橢球的最長半徑,橢圓短軸為橢球的最短半徑,而兩個半橢球槽內的半破殼環接觸后形成的破殼橢圓長軸為橢球的中間長度的半徑,破殼橢圓短軸為橢球的最短半徑,這樣能將松子很好的卡在半橢球槽內,同時更容易破開松子殼而不損傷到松仁。
進一步,還包括夾塊、夾塊和松殼分離器,鉗柄的手柄靠近鉸接部的內側固定設置有夾塊,鉗柄的手柄靠近鉸接部的內側固定設置有夾塊,所述夾塊和夾塊內設置有1/4橢球槽,1/4橢球槽內設置有半破殼環,所述所述靠近夾塊處的鉗柄內側或靠近夾塊處的鉗柄內側設置有松殼分離器。
進一步,所述松殼分離器包括連接塊、滑塊、連接板、拉伸彈簧、銷桿、轉軸、扭簧架、扭簧、滑槽和松子夾,所述連接塊一端固定設置在鉗柄上,連接塊另一端上方和滑塊上方固定設置有連接板,兩塊連接板之間設置有銷桿,銷桿一端穿通其中一塊連接板,兩塊連接板之間設置有拉伸彈簧,連接塊和滑塊之間設置有扭簧架,扭簧架靠近滑塊的一側上設置有滑槽,滑塊設置在滑槽內,所述轉軸穿過扭簧架設置,處于扭簧架內部的轉軸外設置有扭簧,轉軸一端設置有松子夾。
進一步,所述夾塊和夾塊內的1/4橢球槽內設置有橡膠層。
進一步,所述銷桿穿通連接板的一端上設置有限位塊,取下扭簧架時,防止拉伸彈簧過程中銷桿脫離連接板。
進一步,所述轉軸上與設置有松子夾相對的一端設置有手持部,方便拉動或旋轉轉軸。
進一步,所述鉗柄內側對應松殼分離器的位置處設置有限位柱,防止用力過大傷害到松子中的胚乳。
進一步,所述松子夾包括上夾套、下夾套、1/4橢球夾槽、滑動腔、滑動塊、壓縮彈簧和連接軸,所述上夾套和下夾套內設置有1/4橢球夾槽,上夾套一端固定設置有滑動塊,滑動塊上設置有連接軸,所述下夾套一端上方設置有立柱,立柱內設置有滑動腔,所述滑動塊與滑動腔滑動配合,滑動塊上的連接軸上端穿通立柱上方,滑動塊與滑動腔上端之間設置有壓縮彈簧。
進一步,所述1/4橢球夾槽內設置有防滑膠圈。
其中,夾塊和夾塊內的1/4橢球槽與松子夾的上夾套、下夾套內的1/4橢球夾槽為全等的1/4橢球狀槽體。夾塊和夾塊內的1/4橢球槽接觸后形成一個半橢球,松子夾的上夾套、下夾套內的1/4橢球夾槽接觸后形成一個半橢球。夾塊和夾塊內的1/4橢球槽接觸后形成的半橢球與松子夾的上夾套、下夾套內的1/4橢球夾槽接觸后形成的半橢球接觸后形成一個橢球。這樣能迎合松子形狀,牢固的夾住松子,有效的破開松子殼。
待破殼的松子也可以放入夾塊的1/4橢球槽內,利用1/4橢球槽內的橡膠層固定,同時利用松子夾的上夾套和下夾套夾住另一半露在外邊的松子,用手壓攏鉗柄和鉗柄,使夾塊和夾塊內的1/4橢球槽結合,利用1/4橢球槽內的半破殼環破開松子殼。然后小角度左右旋轉轉軸,使松子夾內的松子殼與使塊和夾塊內的松子殼完全脫離,扭簧能幫助轉軸恢復原位。接著拉住轉軸末端,使松子夾、轉軸和扭簧架沿著滑塊發生一段位移,使松殼完全分離,此時胚乳會隨松子夾內的松殼一起拉出或者留在夾塊和夾塊內。若是胚乳隨松子夾內的松殼一起拉出,則拉伸兩塊連接板之間的拉伸彈簧,使滑塊與扭簧架脫離,取下松子夾、轉軸和扭簧架,利用專用工具完好的取下胚乳,再壓縮松子夾內的壓縮彈簧,取出1/4橢球夾槽內的松子殼,最后再將松子夾、轉軸和扭簧架裝回連接塊和滑塊之間。若是胚乳留在夾塊和夾塊內,則移開松子夾,用用工具完好的取下胚乳,再松開鉗柄和鉗柄,取出夾塊和夾塊內松子殼。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本發明結構新穎,破殼獲取完好胚乳的成功率很高;鉗尖部的半橢球槽能快速破開松子殼,破殼效率高,不易傷害到胚乳;夾塊和夾塊能破開并分離松子殼,取出胚乳時不經過人手接觸,防止胚乳受到污染,提高了研究的準確性。
附圖說明
圖1為閉合時的松子鉗結構示意圖;
圖2為打開時的松子鉗結構示意圖;
圖3為鉗柄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松殼分離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松子夾的內部剖視圖;
其中,1-鉗柄,101-手柄,102-鉸接部,103-鉗尖部103,104-半橢球槽,105-半破殼環,2-鉗柄,3-夾塊,301-1/4橢球槽,302-半破殼環,4-夾塊,5-松殼分離器,501-連接塊,502-滑塊,503-連接板,504-拉伸彈簧,505-銷桿,506-轉軸,507-扭簧架,508-滑槽,509-松子夾,591-上夾套,592-下夾套,593-1/4橢球夾槽,594-滑動腔,595-壓縮彈簧,596-連接軸,510-限位塊,511-手持部,6-限位柱。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松子鉗,包括鉗柄1和鉗柄2,鉗柄1和鉗柄2包括手柄101、鉸接部102和鉗尖部103,手柄101連接著鉸接部102,鉸接部102連接著鉗尖部103,鉗柄1和鉗柄2還包括半橢球槽104和半破殼環105,所述半橢球槽104設置在鉗柄1和鉗柄2上的鉗尖部103接觸面上,半橢球槽104內設置有半破殼環105。
所述半橢球槽104內設置有橡膠層。
還包括夾塊3、夾塊4和松殼分離器5,鉗柄1的手柄101靠近鉸接部102的內側固定設置有夾塊3,鉗柄2的手柄101靠近鉸接部102的內側固定設置有夾塊4,所述夾塊3和夾塊4內設置有1/4橢球槽301,1/4橢球槽301內設置有半破殼環302,所述靠近夾塊3處的鉗柄1內側或靠近夾塊4處的鉗柄2內側設置有松殼分離器5。
進一步,所述松殼分離器5包括連接塊501、滑塊502、連接板503、拉伸彈簧504、銷桿505、轉軸506、扭簧架507、扭簧、滑槽508和松子夾509,所述連接塊501一端固定設置在鉗柄1上,連接塊501另一端上方和滑塊502上方固定設置有連接板503,兩塊連接板503之間設置有銷桿505,銷桿505一端穿通其中一塊連接板503,兩塊連接板503之間設置有拉伸彈簧504,連接塊501和滑塊502之間設置有扭簧架507,扭簧架507靠近滑塊502的一側上設置有滑槽508,滑塊502設置在滑槽508內,所述轉軸506穿過扭簧架507設置,處于扭簧架507內部的轉軸506外設置有扭簧,轉軸506一端設置有松子夾509。
所述夾塊3和夾塊4內的1/4橢球槽301內設置有橡膠層。
所述銷桿505穿通連接板503的一端上設置有限位塊510。
所述轉軸506上與設置有松子夾509相對的一端設置有手持部511。
所述鉗柄2內側對應松殼分離器5的位置處設置有限位柱6。
所述松子夾509包括上夾套591、下夾套592、1/4橢球夾槽593、滑動腔594、滑動塊、壓縮彈簧595和連接軸596,所述上夾套591和下夾套592內設置有1/4橢球夾槽593,上夾套591一端固定設置有滑動塊,滑動塊上設置有連接軸596,所述下夾套592一端上方設置有立柱,立柱內設置有滑動腔594,所述滑動塊與滑動腔594滑動配合,滑動塊上的連接軸596上端穿通立柱上方,滑動塊與滑動腔594上端之間設置有壓縮彈簧595。
所述1/4橢球夾槽593內設置有防滑膠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