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用于機動車后開合件的防夾裝置。本實用新型更具體地涉及機動車后開合件的車身部件,該車身部件被布置在后開合件的側邊緣處,并用于阻止或限制在開合件閉合時構成障礙物的物體被卡在開合件與至少一個相鄰的不動元件之間,尤其是在該物體是使用者身體的一部分的情況下。
背景技術:
已知配備有驅動裝置的后開合件,該驅動裝置用于實現開合件的打開和閉合功能。
這種開合件可以配備有直接集成到驅動裝置的防夾裝置。這些防夾裝置能夠檢測驅動裝置中的在開合件閉合時由障礙物造成的過電流。一旦檢測到該過電流,該防夾裝置就允許反轉驅動裝置的力矩以停止夾住該障礙物并(更好地)能夠清除該障礙物。
這種開合件還可以配備有被布置在開合件周邊、在側邊緣處的包括阻抗傳感器的防夾裝置。這些傳感器基于兩根線之間距離的變化:在由于障礙物(例如手指、手或人體的任何部位)的存在導致這些導線接近的情況下,該裝置停止閉合尾門。
還已知包括電容傳感器的防夾裝置。這些傳感器檢測進入電場中的物體的存在。該裝置由此在接觸障礙物之前停止閉合尾門。
然而,所有這些裝置都需要存在用于驅動后開合件的驅動裝置。機動化是一個給客戶造成顯著額外費用的選項,并且在大部分由生產 商生產的車輛上并沒有提供。入門級車輛實際上不包括機動化和防夾系統。
而且,這些裝置需要能夠在將指令施加于致動器之前獲取信號、處理信號并解讀信號的部件。這些裝置因此難以實施,并且可能需要額外的供電和密封裝置。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尤其在于通過提供一種機動車后開合件的車身部件來解決上述缺陷,該車身部件旨在被布置在后開合件的邊緣處,并包括機動車的至少一個可收起元件和包括與后開合件的連接裝置。該連接裝置被配置為使得可收起元件被安裝為可在后開合件上活動,從而在可收起元件被安裝在后開合件上之后,當后開合件打開或閉合時,在可收起元件與至少一個相鄰元件之間存在異物會引起可收起元件的被動移動,該被動移動限制該異物的卡住(避免夾緊)。
由此,在開合件閉合時異物(比如手指)被夾在可收起元件與車身之間的情況下,可收起元件會足夠地收起,以便為異物留出額外的空間(間隙)并由此避免擠壓該異物或限制(減小)對該異物的擠壓。
由于該系統是無源的,該系統不需要任何額外的電能,也不需要任何進行針對檢測和致動防夾住系統的電子控制。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車身部件還可以單獨或組合地包括以下特征中一個或多個:
-連接裝置被配置為使得可收起元件被安裝為可沒有可收起元件的變形地在后開合件上活動;
-連接裝置包括用于在可收起元件被動移動時引導可收起元件的引導組件;
-該引導組件包括第一引導元件,該第一引導元件被加裝在將可收起元件固定在后開合件上的固定部件上,并且適于與被加裝在可收起元件上的第二引導元件協作;
-第一引導元件為導軌,并且第二引導元件為適于在該導軌中滑動的桿;
-該車身部件包括被配置為使可收起元件回復到起始位置的位置回復元件,該起始位置是可收起元件在沒有異物的情況下所處的位置;
-該位置回復元件包括彈性部件或動力缸(vérin),該彈性部件例如是彈簧或由彈性體制成的部件;
-可收起元件被安裝為可轉動和/或平動地活動;
-該車身部件用于被布置在后開合件的側邊緣處;
-可收起元件被安裝為可圍繞大致平行于后開合件的側邊緣的軸轉動地活動;
-該車身部件構成用于機動車尾門的側擾流器。
本實用新型還涉及一種機動車后開合件,該后開合件配備有至少一個根據本實用新型的車身部件。
該車身部件可以被布置在后開合件的側邊緣處。該車身部件尤其可以是側擾流器。
附圖說明
閱讀以下示例性地給出并絕無任何限制性的附圖,將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在所述附圖中:
-圖1示出了配備有根據本實用新型的車身部件的一個機動車尾門;
-圖2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的車身部件在Z平面中的A-A剖視圖,其中該車身部件可以平動地活動;
-圖3為加裝在后開合件上的圖2的車身部件在Z平面中的A-A剖視圖;
-圖4為加裝在后開合件上的圖2的車身部件在Z平面中的A-A剖視圖,其中在該車身部件與車身廂體之間存在異物;
-圖5為加裝在后開合件上的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例的車身部件在Z平面中的A-A剖視圖,其中該車身部件可以轉動地活動;
-圖6示出了可收起元件的兩種活動方式,該圖示出了一側(左側)具有轉動活動系統、另一側(右側)具有平動活動系統的尾門;
-圖7的A和B示出了加裝在后開合件上的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例的車身部件在Z平面中的A-A剖視圖,其中該車身部件可以平動和轉動地活動。
具體實施方式
現在參照圖2,該圖示出了機動車后開合件20的車身部件10的一個具體實施例,該車身部件用于被布置在后開合件20的側邊緣處,如圖1所示。該機動車后開合件20可以例如是機動車尾門。
車身部件10包括至少一個可收起元件30和至少一個連接到后開合件20的連接裝置40,可收起元件30一般從車輛外部可見,連接裝置40被配置為使得可收起元件30被安裝為可相對于后開合件20活動。
固定部件42允許將連接裝置40固定在后開合件20上,并且可 收起元件30被安裝為可在連接裝置40上活動。
該車身部件10的可收起元件30適于被安裝為可在后開合件20上活動,以使得:在可收起元件30被安裝在后開合件20上之后,當后開合件20閉合時,在可收起元件30與至少一個相鄰元件(例如車身廂體(caisse du véhicule)的不動元件60)之間存在異物50(例如手指)的話會引起可收起元件30的被動移動,該被動移動限制異物50的卡住。
一般性地,車身部件10被配置為使得:在應力(施加在可收起元件30本身上的力)不是障礙物時(例如是風時),不發生可收起元件30的被動移動。
優選地,車身部件10由此被配置為使得:在施加在可收起元件30上的力的強度介于30至50牛之間時,發生可收起元件30的被動移動。
在示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附圖中,車身部件10為尾門的側擾流器。
優選地,可收起元件30被安裝為可沒有該可收起元件30的變形地在后開合件20上活動。被安裝為可無變形地活動的元件是在其移動時基本不經受形狀改變(即形狀改變的量級比其移動的量級小得多)的這樣的元件,該元件尤其由(熱塑性或熱固性)塑料材料制成。換句話說,該元件的幾何形狀在移動時保持不變。因此不認為泡沫和接頭(joint)是本實用新型意義上的可無變形地活動的元件。
根據圖1至圖3的實施例,車身部件10包括從車輛外部可見的可收起元件30,該可收起元件被安裝為可在后開合件20的側邊緣上沿著大致垂直于后開合件的側邊緣、即大致平行于車輛的Y軸線的平動軸線平動地活動(圖2和圖3)。如果該平動軸線大致平行于車輛的X軸線或平行于Y軸線與X軸線之間的中間軸線的話也不超出 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連接裝置40包括:
-用于在可收起元件30被動移動時引導該可收起元件30的引導組件(44、46);以及
-用于使可收起元件30回復位置的位置回復元件48。
引導組件(44、46)包括第一引導元件44,該元件被加裝在固定部件42上,并適于與被加裝在可收起元件30上的第二引導元件46協作。
根據一個實施例,第一引導元件44可以是朝向可收起元件30的移動方向(在圖1至圖3中大致為Y軸線)的管或導軌,并且第二引導元件46可以是適于在第一引導元件44中滑動的桿。
當然,使用其中一個引導元件適于沿著確定的運動(尤其是平動和/或轉動的運動)在給定距離(在圖4和圖7中圖示為D)上引導另一引導元件以便限制可收起元件30的行程并避免損壞附近元件的這樣的引導組件(44、46)的任何形式均不超出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同樣,使用例如圓形溝槽以使得可收起元件30在夾住異物時形成曲線的實施方式不超出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根據車身部件10的尺寸,其可以配備有多個連接裝置40以確保正確的引導。例如,在尾門側擾流器的情況下,該車身部件將配備有兩個或三個(甚至更多)連接裝置40分布在擾流器的整個高度上(沿著車輛的Z軸線)。
桿46可以通過例如模制塑料材料與可收起元件30同時地制造。
位置回復元件48優選地是安裝在該機構的活動部分與固定部分之間的彈性部件或動力缸。例如,在圖1至圖3中,位置回復元件 48被安裝在引導組件(44、46)與可收起元件30之間。
彈性部件或動力缸48允許使可收起元件30回到其起始位置,即回到其在沒有任何異物使可收起元件30移動時的位置。根據圖1至圖3的示例,該彈性部件48由此使桿46向其起始位置回復,同時隨桿一起帶動與桿連接的可收起元件30。
彈性部件48可以是彈簧、由彈性體制成的部件等,其中彈簧可以是片彈簧等。
圖3為被加裝在后開合件20的側立柱上的圖2的車身部件10的俯視剖視圖。在圖3中,開合件20是閉合的。在開合件20與車身廂體60之間不存在任何異物。
圖4為被加裝在后開合件20的側立柱上的圖2的車身部件10的俯視剖視圖。在圖4中,開合件20是閉合的,然而與圖3相反地,在開合件20與車身廂體元件60之間存在異物(手指)。由此觀察到可收起元件30沿著平動軸線T的在距離D上的移動。該距離D代表在收起方向上的移動。該移動導致釋放出間隙J(由夾住兩邊緣之間的直線來測量),該間隙比在尾門處于閉合位置時存在的殘余間隙j大得多。
為了避免在尾門閉合時夾緊手指引發疼痛,可以將車身部件10配置為使得距離D約為25mm。
在圖3和圖4中還可見后窗22的一部分和位于開合件20的立柱與車身廂體元件60之間的密封件24。
根據圖5的實施例,車身部件10包括可收起元件30,該可收起元件被安裝為可在后開合件20上圍繞大致平行于該后開合件的側邊緣(大致沿車輛的Z軸線)的軸轉動地活動。
連接裝置40包括固定到尾門20的立柱上的固定部件42。固定 部件42包括平行于后開合件的側邊緣(大致沿著車輛的Z軸線)的轉動軸45,在該軸上樞轉地安裝有可收起元件30。這例如是球窩節、鉸鏈或樞軸類型的連接。
連接裝置40包括安裝在可收起元件30與后開合件20之間的彈性部件或動力缸48。
彈性部件或動力缸48允許可收起元件30回復到其起始位置,即回復到其在沒有任何異物使可收起元件30移動時的位置。該彈性部件或動力缸48還允許可收起元件30的連續并柔性的移動,以限制異物50的夾住。
圖6示出了可收起元件30的兩種活動方式。該圖示出了尾門20,該尾門一側(左側)具有可轉動地活動的車身部件10,另一側(右側)帶有可平動地活動的車身部件10。
根據在圖7的A(無異物)和B(有異物)中示出的另一實施例,這兩個活動類型被組合:可收起元件30被安裝為可在后開合件20上平動和轉動地活動。
根據未圖示的另一實施例,車身部件10包括可收起元件30,借助于構成彈性塊(例如泡沫塊)的連接裝置40將該可收起元件安裝為可在后開合件20上活動。該泡沫塊允許在空間中的所有方向上的活動性。
根據一個有利實施例,可收起元件30的會與異物50接觸的表面覆有緩沖材料,例如橡膠帶。
如在圖1和圖6中所示,本實用新型還涉及一種機動車后開合件20,其例如是尾門,該后開合件包括至少一個其上加裝有窗24的側立柱22和至少一個根據本實用新型的車身部件10。尾門圍繞軸26樞轉,以便從打開位置到閉合位置。
車身部件10被布置在開合件20的邊緣處,以構成開合件20的防夾裝置。
本實用新型不限于所介紹的實施例,其他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是明顯的。特別地,車身部件10可以被布置在后開合件20的上邊緣和/或下邊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