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發動機裝配領域,尤其涉及發動機軸承裝配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有序輸送主軸承蓋的掛盒。
背景技術:
發動機上線時是機體合件,當裝配凸輪軸、機油噴嘴、曲軸、止推片時,需要將主軸承蓋拆下,拆下的主軸承蓋要跟隨機體流動幾個工位點,安裝完上述零部件后,再將主軸承蓋按照原先次序一一裝好,每個主軸承蓋和氣缸體半圓孔都是一一配對的,一旦裝錯會大大影響發動機的質量。傳統的方法是,機體輸送托盤后再跟個托盤用于存放主軸承蓋,存在的不足是需要彎腰拿取不方便,放置位置容易弄亂弄錯,主軸承蓋螺栓存放不整齊易弄壞,托盤占流水線空間,且制造成本較大。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是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旨在提供一種有序輸送主軸承蓋的掛盒。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有序輸送主軸承蓋的掛盒,包括底板和設置在所述的底板上的右掛板和左掛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掛板上設有掛耳,在所述的右掛板和左掛板上相對開設有多對開檔槽。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有序輸送主軸承蓋的掛盒,工作時,只要將左掛板上的掛耳掛在發動機的邊緣,將拆下的主軸承蓋按照次序一一放在主軸承蓋掛盒的開檔槽里,隨機體流動幾個工位點,裝配好凸輪軸、機油噴嘴、曲軸、止推片后,將主軸承蓋按照原先次序一一裝好,取下主軸承蓋掛盒,將左掛板兩個掛耳掛在滾道上,滑回之前的工位點。本實用新型實現了主軸承蓋拆下后跟隨機體有序輸送,且設計結構精巧,降低了勞動強度,節約了發動機的制造成本,保證了發動機的質量。
根據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掛耳為兩個。
根據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開檔槽的數量根據發動機內的軸承數量而定,優選為7對。
根據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右掛板和左掛板通過彈簧墊片、六角螺母和六角頭螺栓固定于所述的底板上。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和圖2,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有序輸送主軸承蓋的掛盒,包括底板3、右掛板1和左掛板2,所述的右掛板1和左掛板2通過彈簧墊片4、六角螺母5和六角頭螺栓6固定于所述的底板3上。
所述的左掛板2上設有兩個掛耳7,在所述的右掛板1和左掛板2上相對開設有7對開檔槽8。
工作時,只要將左掛板2兩個掛耳7掛在發動機的邊緣,將拆下的主軸承蓋按照次序一一放在主軸承蓋掛盒的開檔槽8里,隨機體流動幾個工位點,裝配好凸輪軸、機油噴嘴、曲軸、止推片后,將主軸承蓋按照原先次序一一裝好,取下主軸承蓋掛盒,將左掛板兩個掛耳掛在滾道上,滑回之前的工位點。本實用新型實現了主軸承蓋拆下后跟隨機體有序輸送,且設計結構精巧,降低了勞動強度,節約了發動機的制造成本,保證了發動機的質量。
應該理解到的是:上述實施例只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說明,而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任何不超出本實用新型實質精神范圍內的發明創造,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