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飛機試驗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矩形翼梁機翼模型快卸式夾具。
背景技術:
機翼靜氣彈風動試驗一般都需要進行多套不同剛度的試驗模型,而試驗模型翼梁最常見的是采用矩形外形,目前現有試驗夾具加持能力不足,容易造成試驗模型根部剛度不足。對矩形翼梁機翼模型,要求連接夾具具有很強的約束能力和穩定性,同時需要滿足快速裝卸要求。傳統的試驗件夾具如圖1所示,采用上下兩個夾板1'夾持矩形翼梁4,之后用螺栓緊固,此類試驗夾具約束后間隙大,受載時翼梁容易變形,不能保證剛度。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矩形翼梁機翼模型快卸式夾具,解決目前的試驗夾具夾持矩形翼梁強度不夠,或受載時易變形的問題。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矩形翼梁機翼模型快卸式夾具,包括第一夾持座和第二夾持座,所述第一夾持座與第二夾持座拼接后具有矩形孔,所述矩形孔與所述矩形翼梁的橫截面形狀相同,通過螺栓將所述第一夾持座、第二夾持座和矩形翼梁固定。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夾持座與第二夾持座結構相同。
進一步地,所述螺栓為多個,且按照預定規則排布。
進一步地,所述螺栓的個數為4個,排布規則為對稱的分布在所述矩形翼梁的兩側,且兩側的數量相同。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矩形翼梁機翼模型快卸式夾具通過設置與矩形翼梁相同大小的矩形孔并將其夾持,能夠保證機翼模型連接的剛度要求,又能達到快卸的目的,能夠極大的提高試驗精度和換裝效率。
附圖說明
此處的附圖被并入說明書中并構成本說明書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并與說明書一起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的原理。
圖1為現有技術的試驗夾具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矩形翼梁模型試驗夾具裝配圖;
圖3為本發明的矩形翼梁模型試驗夾具俯視圖;
圖4為本發明的矩形翼梁模型試驗夾具側視圖;
圖5為本發明的矩形翼梁模型試驗夾具軸測圖。
其中,1'-夾板,1-第一夾持座,2-第二夾持座,12-矩形孔,3-螺栓,4-矩形翼梁。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施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更加詳細的描述。在附圖中,自始至終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型的,旨在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而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型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縱向”、“橫向”、“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制。
如圖2至圖5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矩形翼梁機翼模型快卸式夾具包括包括第一夾持座1和第二夾持座2,第一夾持座1與第二夾持座2拼接后具有矩形孔12,矩形孔12與矩形翼梁4的橫截面形狀相同,通過螺栓3將第一夾持座1、第二夾持座2和矩形翼梁4固定。
需要說明的是,第一夾持座1與第二夾持座2的結構相同,具體的可參照圖2所示,第一夾持座1與第二夾持在2可由一個整體的具有長方形孔的夾持座切分而來。為保證夾具的強度,切分位置為長方形孔(即矩形孔12)的對角線位置,切線與矩形翼梁4的側面垂直,這樣再用螺栓3將第一夾持座1與第二夾持座2及矩形翼梁連接后強度會較大。此外,在本發明中螺栓3為多個,且按照預定規則排布。本實施中螺栓3的個數為4個,排布規則為對稱的分布在矩形翼梁4的兩側,且兩側的數量相同,具體可參照圖2所示,矩形翼梁4兩側的螺栓3各2個,而每側的2個螺栓又排在一條直線上,這樣的4個螺栓有形成了矩形的形狀,加強了對矩形翼梁4的作用力。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矩形翼梁機翼模型快卸式夾具通過設置與矩形翼梁相同大小的矩形通孔并將其夾持,能夠保證機翼模型連接的剛度要求,又能達到快卸的目的,能夠極大的提高試驗精度和換裝效率。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最優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以所述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