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銷釘對應配合機械自動化裝置,尤其涉及的一種銷釘對應配合機械自動化裝置。
背景技術:
現階段在生產的過程中都會用機器來進行生產,機械化生產代替原來的人工生產無疑為生產帶來了極大的發展。現在我國很多機械板材孔位加工,都是通過人手加工,及浪費人工,也很容易使其對位出差。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銷釘對應配合機械自動化裝置,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的缺點與不足,提供了一種銷銷釘對應配合機械自動化裝置,該裝置設計簡單、操作易用、提高生產效率和提高經濟效益的自動生產線。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銷釘對應配合機械自動化裝置 ,包括物料框、物料輸送帶、感應器、銷釘嵌入機械手、物料供應裝置、控制裝置、輸送架、裝置本體;所述裝置本體下端設有固定底板、上端左側設有固定箱;所述輸送架設于裝置本體下端固定底板上側;所述物料框設于固定底板右側下端,并且通過螺桿緊固;所述物料輸送帶設于輸送架上端;所述物料輸送帶上端中間設有開槽,并且開槽上端設有環形排列凹圓;所述銷釘嵌入機械手設于裝置本體左側固定箱右邊側;所述銷釘嵌入機械手包括滑桿、電機、電機控制裝置、機械手本體、橫向移動裝置、固定框、縱向移動裝置、聯軸器、轉軸、銷釘固定套;所述機械手本體包括臂框一、臂框二;所述臂框一右側前端設有開槽,并且開槽兩邊側設有圓形凹孔;所述臂框二前端設有凸起,并且凸起為半圓形狀;所述臂框二前端凸起前后兩側設有螺紋圓形穿孔;所述電機控制裝置設于臂框一與臂框二配合處;所述電機控制裝置包括電機二、聯軸器二、軸齒套、軸齒桿;所述聯軸器二與電機二相連接,并且軸齒桿與聯軸器相連接;所述軸齒套設于臂框二上端半圓中間螺紋圓孔內,并且與軸齒桿相配合;所述電機、聯軸器分別設有兩套,并且分別設于臂框二左右兩側;所述電機設于臂框二前端,并且通過螺桿緊固;所述聯軸器設于電機前端,并且轉軸設于聯軸器上端;所述臂框二下端左右兩側設有螺紋孔;所述轉軸設于臂框二左右螺紋孔內;所述銷釘固定套為長方形狀,并且左右兩側設有螺紋孔,所述螺紋孔與轉軸相配合;所述銷釘固定套中間為圓形穿孔,并且相對應臂框二下端中間設有螺紋孔;所述滑桿上端設有外螺紋,并且滑桿上端與臂框二下端中間螺紋孔相配合,下端設于銷釘固定套中間圓形穿孔內;所述縱向移動裝置與橫向移動裝置設于固定框內側,并且橫向移動裝置與臂框一相連接;所述縱向移動裝置包括電機三、滑軌三、滑塊三、軸桿三;所述滑軌三設于固定框內邊側,并且縱向排列于左右兩邊側;所述滑塊三下平面左右兩邊側設有滑槽,并且滑槽與滑軌三相配合;所述電機三設于滑軌三下端,并且軸桿三與電機三相連接;所述軸桿三一端與滑塊三相連接;所述橫向移動裝置設于縱向移動裝置上端;所述橫向移動裝置包括滑軌四、滑塊四、電機四、軸桿四;所述滑軌四設于滑塊三上端,并且將電機四設于滑軌四一端;所述軸桿四與電機四相連接,并且將滑桿四一端與滑塊四相連接;所述臂框一與滑塊四相連接,并且通過螺桿緊固;所述物料供應裝置設于裝置本體左側固定箱內側,并且下端與物料輸送帶中間開槽相對應;所述物料供應裝置包括物料框支撐架、物料框、振動電機、過料管;所述物料框設于物料框支撐架上端,并且將振動電機設于物料支撐架下端;所述過料管設于物料框下端并且與輸送帶中間開槽相對應;所述感應器設于銷釘嵌入機械手邊側,用于感應物料輸送帶中間凹槽內側銷釘;所述控制裝置設于裝置本體左側固定箱內側;所述控制裝置包括顯示屏、控制按鈕、單片機、繼電器;所述顯示屏與控制按鈕設于固定箱前平面,并且將單片機、繼電器設于內側;所述單片機與顯示屏、控制按鈕相連接,并且單片機與繼電器相連接。
優選的,所述輸送架左右兩邊側設有擋板。
優選的,所述臂框一為長方形狀,并且臂框一為多節式伸縮狀。
采用上述方案,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銷釘對應配合機械自動化裝置,該裝置通過多方位移動,自動化取料、定位,能有效降低生產過程中的出錯效,提高效率和經濟效益,操作簡單,使用方便。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銷釘嵌入機械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便于理解本實用新型,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更詳細的說明。附圖中給出了本實用新型的較佳的實施例。但是,本實用新型可以許多不同的形式來實現,并不限于本說明書所描述的實施例。相反地,提供這些實施例的目的是使對本實用新型的公開內容的理解更加透徹全面。
需要說明的是,當元件被稱為“固定于”另一個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個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當一個元件被認為是“連接”另一個元件,它可以是直接連接到另一個元件或者可能同時存在居中元件。本說明書所使用的術語“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類似的表述只是為了說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義,本說明書所使用的所有的技術和科學術語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通常理解的含義相同。本說明書中在本實用新型的說明書中所使用的術語只是為了描述具體的實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本說明書所使用的術語“和/或”包括一個或多個相關的所列項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組合。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如圖1所示,一種銷釘對應配合機械自動化裝置 ,包括物料框5221、物料輸送帶5222、感應器5223、銷釘嵌入機械手5224、物料供應裝置5225、控制裝置5226、輸送架5227、裝置本體5220;
所述裝置本體5220下端設有固定底板、上端左側設有固定箱;
所述輸送架5227設于裝置本體5220下端固定底板上側;
所述物料框5221設于固定底板右側下端,并且通過螺桿緊固;
所述物料框用于裝物料帶上端未被銷釘嵌入機械手配合吸取的;
所述物料輸送帶5222設于輸送架5227上端;
所述物料輸送帶5222上端中間設有開槽,并且開槽上端設有環形排列凹圓;
所述銷釘嵌入機械手5224設于裝置本體5220左側固定箱右邊側;
所述銷釘嵌入機械手5224包括包括滑桿5211、電機5212、電機控制裝置5213、機械手本體5214、橫向移動裝置5215、固定框5216、縱向移動裝置5217、聯軸器5218、轉軸5219、銷釘固定套5220;
所述機械手本體5214包括臂框一、臂框二;
所述機械手本體可以多角度轉動,用于銷釘配合;
所述銷釘固定套中間設有圓形穿孔,所述圓形穿孔上端設有滑軌;
所述銷釘固定套中間圓形穿孔用于放置多根銷釘,可以同時進行機械零件組裝;
所述臂框一右側前端設有開槽,并且開槽兩邊側設有圓形凹孔;
所述臂框二前端設有凸起,并且凸起為半圓形狀;
所述臂框二前端凸起前后兩側設有螺紋圓形穿孔;
所述電機控制裝置5213設于臂框一與臂框二配合處;
所述電機控制裝置5213包括電機二、聯軸器二、軸齒套、軸齒桿;
所述聯軸器二與電機二相連接,并且軸齒桿與聯軸器相連接;
所述軸齒套設于臂框二上端半圓中間螺紋圓孔內,并且與軸齒桿相配合;
所述電機5212、聯軸器5218分別設有兩套,并且分別設于臂框二左右兩側;
用于控制其銷釘固定套取釘時能一次性多取,并且通過電機單個向外裝置輸送;
所述電機5212設于臂框二前端,并且通過螺桿緊固;
所述聯軸器5218設于電機前端,并且轉軸5219設于聯軸器上端;
所述臂框二下端左右兩側設有螺紋孔;
所述轉軸5219設于臂框二左右螺紋孔內;
所述銷釘固定套5220為長方形狀,并且左右兩側設有螺紋孔,所述螺紋孔與轉軸5219相配合;
所述銷釘固定套5220中間為圓形穿孔,并且相對應臂框二下端中間設有螺紋孔;
所述滑桿5211上端設有外螺紋,并且滑桿5211上端與臂框二下端中間螺紋孔相配合,下端設于銷釘固定套5220中間圓形穿孔內;
所述縱向移動裝置5217與橫向移動裝置5215設于固定框5216內側,并且橫向移動裝置5215與臂框一相連接;
所述縱向移動裝置5217包括電機三、滑軌三、滑塊三、軸桿三;
所述滑軌三設于固定框內邊側,并且縱向排列于左右兩邊側;
所述滑塊三下平面左右兩邊側設有滑槽,并且滑槽與滑軌三相配合;
所述電機三設于滑軌三下端,并且軸桿三與電機三相連接;
所述軸桿三一端與滑塊三相連接;
所述橫向移動裝置5215設于縱向移動裝置5217上端;
所述橫向移動裝置5215包括滑軌四、滑塊四、電機四、軸桿四;
所述滑軌四設于滑塊三上端,并且將電機四設于滑軌四一端;
所述軸桿四與電機四相連接,并且將滑桿四一端與滑塊四相連接;
所述臂框一與滑塊四相連接,并且通過螺桿緊固;
所述物料供應裝置5225設于裝置本體5220左側固定箱內側,并且下端與物料輸送帶5222中間開槽相對應;
所述物料供應裝置5225包括物料框支撐架、物料框、振動電機、過料管;
所述物料框設于物料框支撐架上端,并且將振動電機設于物料支撐架下端;
所述過料管設于物料框下端并且與輸送帶中間開槽相對應;
所述感應器5223設于銷釘嵌入機械手5224邊側,用于感應物料輸送帶中間凹槽內側銷釘;
所述控制裝置5226設于裝置本體5220左側固定箱內側;
所述控制裝置5226包括顯示屏、控制按鈕、單片機、繼電器;
所述顯示屏與控制按鈕設于固定箱前平面,并且將單片機、繼電器設于內側;
所述單片機與顯示屏、控制按鈕相連接,并且單片機與繼電器相連接。
優選的,所述輸送架左右兩邊側設有擋板,用于安全保護。
優選的,所述臂框一為長方形狀,并且臂框一為多節式伸縮狀,用于臂框一前后伸縮。
使用時:銷釘固定套中間可同時存放多根銷釘,方便機械組裝;所述機械手前端通過電機控制裝置可多角度旋轉,并且機械手后側可多方位移動,確保了該裝置對其機械部件組裝起到了配合作用;而且通過機械組裝,可以快速檢測出制作產品配件是否存在錯誤等情況。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銷釘對應配合機械自動化裝置,該裝置通過多方位移動,自動化取料、定位,能有效降低生產過程中的出錯效,提高效率和經濟效益,操作簡單,使用方便。
需要說明的是,上述各技術特征繼續相互組合,形成未在上面列舉的各種實施例,均視為本實用新型說明書記載的范圍;并且,對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可以根據上述說明加以改進或變換,而所有這些改進和變換都應屬于本實用新型所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