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機器人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公共服務機器人。
背景技術:
從機器人誕生到現在,機器人技術經歷了一個長期緩慢的發展過程。隨著計算機技術、微電子技術、網絡技術等快速的發展,機器人技術也得到了飛速發展。除了工業機器人水平不斷提高之外,各種用于服務行業的先進機器人系統也有了長足的進展。控制系統性能的進一步提高,激光傳感器、視覺傳感器和力傳感器在機器人系統中的成功應用,使機器人系統的可靠性有了很大提高。基礎技術和器件的發展為機器人的智能化、仿人和仿生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當前,機器人不僅應用于工業領域,也在逐步應用于與人們生活聯系緊密的領域。服務機器人、助老助殘機器人、教育機器人、娛樂機器人的發明、生產和應用將會給人類的生活帶來便利和樂趣。
專利授權公告號為CN201565952U的“輪式智能自主移動服務機器人”,提供了一種自主避障、定位導航、地圖構建系統,但是對于服務行業實用性較差。授權公告號為CN101920498A的“實現室內服務機器人同時定位和地圖創建的裝置及機器人”是一種定位及測量繪圖用的機器人,該機器人的結構和性能不適用于公共服務。
另外,在現有技術中,大部分的機器人都已具備一定的感知功能,如攝像頭提供視,麥克風提供聽,揚聲器提供說。以遙控機器人為例,其通過操作者遙控完成各種遠程作業。遙控機器人與傳統遙控器相似,并增加了用于機器人的各種技術,操作者可以通過可視距離內遙控,也可在電視圖像中進行監控操作。然而,現有的機器人基本都是靜物或遙控類裝置,并不具備自主移動的能力。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公共服務機器人,克服了上述公共服務用機器人存在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公共服務機器人,包括從上至下依次連接的頭部組件、軀干組件和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頭部組件的臉部位置設有顯示器,所述顯示器的上方安裝相機,頭部組件為表面突出的六面體結構,頭部組件可沿底部向后翻折;所述軀干組件的下部設有環形的超聲波傳感器,軀干組件的肩膀位置上設有第一傳感器和第二傳感器,其中在所述第一傳感器內安裝指紋識別裝置和溫度傳感器,在所述第二傳感器內安裝語音識別裝置、非接觸識別裝置、光線傳感器和煙霧報警器,肩膀位置與頭部組件之間的空隙處設有揚聲器,所述軀干組件內部設有智能控制器;所述底座的下方設有輪組件,所述輪組件通過傳遞部連接智能控制器。
還包括安裝在內部的遙控裝置以及與服務器進行無線數據傳輸的無線通信模塊。
所述輪組件由均勻分布在底座底部的六個驅動輪組成。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服務機器人相比,構思巧妙,結構合理,適合公共場合內自主移動或者通過遙控操作進行移動,且用于輔助進行數據的輸入輸出作業、攝像、或者遠程通信等,可應用于餐廳、醫院等公共場所。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公共服務機器人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公共服務機器人的側面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公共服務機器人的底部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如圖1-2所示,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出的一種公共服務機器人的結構示意圖,包括從上至下依次連接的頭部組件1、軀干組件2和底座3,頭部組件1的臉部位置設有顯示器11,顯示器11的上方安裝相機12,頭部組件1為表面突出的六面體結構,頭部組件1可沿底部向后翻折。
軀干組件2的下部設有環形的超聲波傳感器21,軀干組件2的肩膀位置上設有第一傳感器22和第二傳感器23,其中在第一傳感器22內安裝指紋識別裝置和溫度傳感器,在第二傳感器23內安裝語音識別裝置、非接觸識別裝置、光線傳感器和煙霧報警器,肩膀位置與頭部組件1之間的空隙處設有揚聲器4,軀干組件2內部設有智能控制器。
優選的,非接觸識別裝置包括RFID識別裝置等。
如圖3所示,底座3的下方設有輪組件31,輪組件31通過傳遞部連接智能控制器,輪組件31由均勻分布在底座底部的六個驅動輪組成。
進一步的,本發明公共服務機器人還包括安裝在內部的遙控裝置以及與服務器進行無線數據傳輸的無線通信模塊。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服務機器人相比,構思巧妙,結構合理,適合公共場合內自主移動或者通過遙控操作進行移動,且用于輔助進行數據的輸入輸出作業、攝像、或者遠程通信等,可應用于餐廳、醫院等公共場所。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該以權利要求書的保護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