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導線握圈的尖嘴鉗。
背景技術:
隨著電流互感器的普遍應用,處理接線端子上導線的接線時,通常需要將導線端頭握成圈,再進行壓接,目前用來進行握圈工作的普通尖嘴鉗,握出的導線圈大小不固定,且握圈過程比較麻煩,不利于使用。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問題,在原有基礎上對尖嘴鉗進行改造,設計一種用于導線握圈的尖嘴鉗,該尖嘴鉗具有鉗嘴、連接軸和手柄,所述鉗嘴由等徑鉗嘴和變徑鉗嘴構成,所述等徑鉗嘴位于所述鉗嘴端部,所述變徑鉗嘴的細端與所述等徑鉗嘴相連并具有相同寬度,所述變徑鉗嘴的粗端通過所述連接軸與所述手柄連接;所述等徑鉗嘴由可對合的等徑左部和等徑右部組成,該等徑左部和等徑右部的外壁互相平行,在該等徑左部和等徑右部的內壁上各自設置兩個半圓形凹槽,由此在該等徑左部和等徑右部對合時形成圓孔形式的第一線孔和第二線孔;該變徑鉗嘴由可對合的變徑左部和變徑右部組成,在該變徑左部和變徑右部的內壁上各自設置至少一個半圓形凹槽,由此在該變徑左部和變徑右部對合時形成圓孔形式的至少一個第三線孔。
在變徑左部和變徑右部對合時,能夠在變徑鉗嘴上組合出若干圓形的導線線孔,該些不同位置的導線線孔在導線穿過并在變徑鉗嘴上纏繞一圈時,能夠得到不同直徑的導線圈。
在本實用新型中,第三線孔直接從上向下依次為5mm、7mm、9mm。
優選的是,所述第一線孔的直徑為1-3mm,所述第二線孔的直徑為2-4mm,并且所述第一線孔和第二線孔所在的等徑鉗嘴處的外徑為3-6mm。
優選的是,所述第三線孔有3個,各個第三線孔的直徑相同或不同地為2.5-4mm,并且各個第三線孔所在的變徑鉗嘴處的外徑分別為5-8mm、8-12mm、12-20mm
使用該導線握圈器進行導線壓前的握圈,可以根據需求選擇不同的導線直徑和握圈直徑,使用本實用新型的握圈器,既能提升工作效率,又能提升導線壓接的質量和速度。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圖。
附圖標記說明:
1第一線孔 2第二線孔 3變徑左部 4變徑右部
5第三線孔 6等徑左部 7等徑右部。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便于本領域技術人員的理解,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描述。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法為一種用于導線握圈的尖嘴鉗,該尖嘴鉗具有鉗嘴、連接軸和手柄,所述鉗嘴由等徑鉗嘴和變徑鉗嘴構成,所述等徑鉗嘴位于所述鉗嘴端部,所述變徑鉗嘴的細端與所述等徑鉗嘴相連并具有相同寬度,所述變徑鉗嘴的粗端通過所述連接軸與所述手柄連接;所述等徑鉗嘴由可對合的等徑左部6和等徑右部7組成,該等徑左部6和等徑右部7的外壁互相平行,在該等徑左部6和等徑右部7的內壁上各自設置兩個半圓形凹槽,由此在該等徑左部6和等徑右部7對合時形成圓孔形式的第一線孔1和第二線孔2;該變徑鉗嘴由可對合的變徑左部3和變徑右部4組成,在該變徑左部3和變徑右部4的內壁上各自設置至少一個半圓形凹槽,由此在該變徑左部3和變徑右部4對合時形成圓孔形式的至少一個第三線孔5。
在本實用新型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一線孔1的直徑為1-3mm,所述第二線孔2的直徑為2-4mm,并且所述第一線孔和第二線孔所在的等徑鉗嘴處的外徑為3-6mm。
在本實用新型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三線孔有3個,各個第三線孔的直徑相同或不同地為2.5-4mm,并且各個第三線孔所在的變徑鉗嘴處的外徑分別為5-8mm、8-12mm、12-20mm。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不能以此限定本實用新型實施范圍;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及創作說明書內容所作的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應仍屬本實用新型專利涵蓋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