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門窗開啟設備技術領域,涉及到一種門窗的電動和手動可分離執行機構。
背景技術:
目前糧庫高大倉房的通風門窗開啟和關閉的方式有手動模式和電動模式兩種。當采用手動模式進行開關窗時,由于糧庫門窗數量太多,保管員人員少,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把所有門窗開關到位。為了提高工作效率,減少人工成本,前期設計一種利用電動模式進行開關門窗。近期通過調研發現,當采用電動模式進行開關門窗時,雖然能夠提高開關門窗的工作效率,減少了人工成本,但當驅動機構損壞或停電時,將無法進行門窗的開啟和關閉。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設計了一種門窗的電動和手動可分離執行機構,當驅動機構損壞或停電時,能夠實現手動對門窗的開關控制功能。
本實用新型所采取的具體技術方案是:一種門窗的電動和手動可分離執行機構,包括驅動機構、一端與驅動機構輸出軸連接另一端與門窗連接的執行桿,關鍵是:所述的執行桿包括上桿體、下桿體和套管,上桿體上端與門窗連接,下桿體下端與驅動機構輸出軸固定連接,套管位于上桿體和下桿體之間且具有升降自由度使套管同時與上桿體和下桿體鎖緊形成電動開關機構,或者是使套管與上桿體和下桿體中的一個分離形成手動開關機構。
增設連桿、一端為把手端且另一端為固定端的分離手柄,分離手柄的固定端與上桿體鉸接形成上下方向的旋轉自由度,連桿的下端與套管鉸接且上端與分離手柄中部鉸接,連桿借助分離手柄的旋轉自由度使套管與下桿體分離形成手動開關機構。
所述的上桿體和下桿體都是花鍵軸,套管為花鍵套。
所述套管的長度為3~6cm,套管的壁厚為0.8~1.5cm。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將執行桿分成上桿體、下桿體和套管三部分,當套管同時與上桿體和下桿體鎖緊時,上桿體與下桿體在驅動機構的作用下同步轉動形成電動開關機構,當驅動機構損壞或停電時,將套管向上或向下移動使套管與下桿體和上桿體中的一個分離形成手動開關機構,可以實現門窗的手動開啟或關閉,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快捷,省時省力。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處于電動模式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處于手動模式時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1代表上桿體,2代表套管,3代表下桿體,4代表分離手柄,5代表連桿,6代表驅動機構。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詳細說明:
具體實施例,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門窗的電動和手動可分離執行機構,包括驅動機構6、一端與驅動機構6輸出軸連接另一端與門窗連接的執行桿,執行桿包括上桿體1、下桿體3和套管2,上桿體1上端與門窗連接,下桿體3下端與驅動機構6輸出軸固定連接,套管2位于上桿體1和下桿體3之間且具有升降自由度使套管2同時與上桿體1和下桿體3鎖緊形成電動開關機構,或者是使套管2與上桿體1和下桿體3中的一個分離形成手動開關機構。套管2太短,將上桿體1與下桿體3連接在一起時牢固性較差,套管太長,則將套管2與上桿體1或下桿體3分離時,費時費力,所以將套管2的長度設置為3~6cm,為了使套管2具有足夠的強度,同時節約生產成本,將套管2的壁厚設置為0.8~1.5cm。上桿體1和下桿體3都是花鍵軸,套管2為花鍵套,此時,花鍵套的壁厚為0.8~1.5cm,花鍵套內的鍵槽沿徑向的厚度為0.3cm,花鍵套套在花鍵軸上后既可以上下移動,也可以傳遞機械扭矩使上桿體1與下桿體3同步旋轉,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快捷,省時省力,連接牢固可靠。
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增設連桿5、一端為把手端且另一端為固定端的分離手柄4,分離手柄4的固定端與上桿體1鉸接形成上下方向的旋轉自由度,連桿5的下端與套管2鉸接且上端與分離手柄4中部鉸接,連桿5借助分離手柄4的旋轉自由度使套管2與下桿體3分離形成手動開關機構。在手動與自動之間進行切換時,只需要握住把手端向上抬升或者向下壓分離手柄4即可,結構簡單,方便抓握,操作時方便快捷,省時省力。
本實用新型在具體實施時:套管2同時與上桿體1和下桿體3鎖緊,如圖1所示,此時,上桿體1與下桿體3在驅動機構6的作用下同步轉動形成電動開關機構;當驅動機構6損壞或停電時,抓住分離手柄4的把手端將分離手柄4向上抬升,抬升過程中通過連桿5帶動套管2向上運動,使套管2與下桿體3分離,如圖2所示,此時可以手動調節上桿體1,實現門窗的手動開啟或關閉,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快捷,省時省力,滿足了倉房對門窗開關手動和電動可分離的使用需求,解決了目前手動和電動單獨控制門窗開關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