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實用新型涉及裝配技術,具體地說是便于拆裝的機器人驅動輪模塊。
背景技術:目前輪驅式或履帶式機器人占據市場主流,包括電機在內的驅動模塊一般與機器人主機安裝在一起,當電機老化或出現故障后只能將機器拆卸后進行更換或維修,驅動模塊通常植入機器內部,拆裝需要用到螺絲刀、手板等工具,非常麻煩,并且用戶沒有專業的維修知識無法自主維修,再加上生產商的維修服務范圍有限,偏遠地區的用戶無法找到生產商的維修點,所以市場急需一種方便拆裝和傻瓜式維修的機器人驅動輪模塊。
技術實現要素: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現狀,而提供結構布局合理、各機構配合精度高、運行平穩且用戶能自己進行維修更換的便于拆裝的機器人驅動輪模塊。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便于拆裝的機器人驅動輪模塊,包括裝有驅動電機和驅動輪的驅動組件,驅動組件榫槽連接于機器人本體,驅動組件包括外露的插頭,機器人本體包括與插頭相匹配的插座,插座與機器人本體內的控制單元和電源連接。為優化上述技術方案,采取的措施還包括:上述的機器人本體包括前擋壁,驅動組件前端面貼于前擋壁。上述的驅動組件連璇接于固定蓋,固定蓋卡置于機器人本體。上述的驅動組件包括驅動部本體,驅動部本體外側設有旋柱,機器人本體上設有母配合部,固定蓋包括固定板,固定板上轉動連接有旋鈕,旋鈕與旋柱匹配;固定板上還設有子配合部,子配合部卡置于母配合部。上述的旋鈕設有與硬幣厚度相匹配的開鎖槽,機器人本體包括上擋壁,驅動組件上端面貼于上擋壁。上述的驅動組件與機器人本體配合的榫槽為燕尾榫槽。上述的驅動輪轉動連接于驅動部本體后端,驅動部本體包括蝸桿傳動機構,驅動電機的驅動軸連接蝸桿,蝸桿連接渦輪,渦輪與驅動輪固定連接,插頭和驅動電機的接線端之間連接有導線。上述的驅動部本體包括導線收納倉,插頭位于導線收納倉內。上述的驅動部本體下端延伸有擴大部。上述的擴大部是驅動部本體的一部分,渦輪位于擴大部內。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便于拆裝的機器人驅動輪模塊,包括裝有驅動電機和驅動輪的驅動組件,驅動組件榫槽連接于機器人本體,驅動組件包括外露的插頭,機器人本體包括與插頭相匹配的插座,插座與機器人本體內的控制單元和電源連接。安裝時,先將插頭插入插座,再將驅動組件和機器人本體通過榫槽連接,最后將傳動帶分別扣在驅動輪和從動輪上;拆卸時,先將傳動帶從驅動輪和從動輪上卸下,再將驅動組件從機器人本體的榫槽結構中分離。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當電機或驅動輪出現損壞后,用戶不必找專業維修人員就能自己進行模塊式更換,并具有結構布局合理、各機構配合精度高和運行平穩的特點。附圖說明圖1是本實用新型使用狀態示意圖;圖2是圖1的分解示意圖;圖3是圖2中固定蓋結構示意圖;圖4是圖1中驅動組件示意圖;圖5是圖4中驅動部本體全剖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圖1至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其中的附圖標記為:1機器人本體、1a卡凸、1b母配合部、1c前擋壁、1d上擋壁、11從動輪、2傳動帶、3驅動組件、31驅動部本體、31a卡槽、31b旋柱、31c導線收納倉、31d擴大部、32驅動輪、4固定蓋、41固定板、41a子配合部、42旋鈕、51插座、52插頭。圖1至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便于拆裝的機器人驅動輪32模塊,包括裝有驅動電機和驅動輪32的驅動組件3,驅動組件3榫槽連接于機器人本體1,驅動組件3包括外露的插頭52,機器人本體1包括與插頭52相匹配的插座51,插座51與機器人本體1內的控制單元和電源連接。安裝時,先將插頭52插入插座51,再將驅動組件3和機器人本體1通過榫槽連接,最后將傳動帶2分別扣在驅動輪32和從動輪11上;拆卸時,先將傳動帶2從驅動輪32和從動輪11上卸下,再將驅動組件3從機器人本體1的榫槽結構中分離。若機器人本體1上設置榫則驅動組件3上設置槽,若機器人本體1上設置槽則驅動組件3上設置榫,例如機器人本體1上設置卡凸1a則驅動組件3上設置卡槽31a。實施例中,如圖2所示,機器人本體1包括前擋壁1c,驅動組件3前端面貼于前擋壁1c。傳動帶2繃緊后會對驅動組件3產生收緊力,使驅動組件3頂住前擋壁1c,限制了驅動組件3的前后移動。實施例中,如圖1、圖2和圖3所示,驅動組件3連璇接于固定蓋4,固定蓋4卡置于機器人本體1。固定蓋4限制了驅動組件3的前后移動。實施例中,如圖2和圖3所示,驅動組件3包括驅動部本體31,驅動部本體31外側設有旋柱31b,機器人本體1上設有母配合部1b,固定蓋4包括固定板41,固定板41上轉動連接有旋鈕42,旋鈕42與旋柱31b匹配;固定板41上還設有子配合部41a,子配合部41a卡置于母配合部1b。安裝時,首先將插頭52插入插座51,再將驅動組件3和機器人本體1通過榫槽連接,隨后將子配合部41a與母配對接,將旋鈕42對準旋柱31b擰緊,就能達到限制驅動組件3的前后移動的效果。最后將傳動帶2分別扣在驅動輪32和從動輪11上;拆卸時的流程與裝配相反。實施例中,如圖1、圖2所示,旋鈕42設有與硬幣厚度相匹配的開鎖槽,將硬幣插入開鎖槽中即能旋開旋鈕42;機器人本體1包括上擋壁1d,驅動組件3上端面貼于上擋壁1d。橫向的榫槽結構無法保證驅動組件3的晃動,上擋壁1d能限制驅動組件3的晃動。實施例中,如圖2所示,驅動組件3與機器人本體1配合的榫槽為燕尾榫槽。燕尾榫槽結構相較于矩形榫槽結構更加穩固,能防止驅動組件3的從機器人本體1上橫向脫落。實施例中,如圖1、圖2和圖5所示,驅動輪32轉動連接于驅動部本體31后端,驅動部本體31包括蝸桿傳動機構,驅動電機的驅動軸連接蝸桿,蝸桿連接渦輪,渦輪與驅動輪32固定連接,插頭52和驅動電機的接線端之間連接有導線。實施例中,如圖4所示,驅動部本體31包括導線收納倉31c,插頭52位于導線收納倉31c內。安裝時,首先將插頭52插入插座51,再將驅動組件3和機器人本體1通過榫槽連接,同時將露出的導線塞入導線收納倉31c內。實施例中,如圖1、圖4和圖5所示,驅動部本體31下端延伸有擴大部31d。擴大部31d便于拆卸驅動組件3時手指的拖拉。實施例中,如圖1、圖4和圖5所示,擴大部31d是驅動部本體31的一部分,渦輪位于擴大部31d內。本實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安裝時,首先將插頭52插入插座51,再將驅動組件3和機器人本體1通過榫槽連接,同時將露出的導線塞入導線收納倉31c內,隨后將子配合部41a與母配對接,將旋鈕42對準旋柱31b擰緊,最后將傳動帶2分別扣在驅動輪32和從動輪11上;拆卸時的流程與裝配流程相反。本實用新型的最佳實施例已闡明,由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做出的各種變化或改型都不會脫離本實用新型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