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尤其涉及帶刻度盤氣動檢測工裝。
背景技術:
目前,大多數汽車生產廠家在對手閥性能檢測是靠目測與靠手感扳角度工藝。因手閥在汽車上作用是:行車時手柄角度位置42.5度打開閥門;駐車時手柄角度位置73度,每個角度位置需進行密封性檢測。如檢測時手柄沒有角度位置標準,這樣會造成檢測參數不準確、誤判,影響檢測一次性檢測合格率。且普通檢測工藝是靠人工在產品進氣、出氣、控制口上分別扭上螺紋檢測接頭,效率很慢還會將產品螺紋損壞。這樣檢測技術含量低、質量風險大、費時費力﹑報廢率高﹑生產效率非常低。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中檢測參數不準確的缺點,提供帶刻度盤氣動檢測工裝。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得以解決:
帶刻度盤氣動檢測工裝,包括底板,底板上設有固定手閥總成的固定座,底板上還設有刻度盤機構,刻度盤機構與固定座鉸接。本實用新型設有刻度盤機構,操作員在操作手閥手柄時能準確把握閥門開啟角度,在檢測手閥總成時參數準確率高,有效提高手閥總成的生產效率。
作為優選,底板上還設有夾緊機構,夾緊機構包括汽缸,汽缸上設有輸氣給手閥總成的氣接頭。夾緊機構用于夾緊手閥總成,夾緊機構上的氣接頭還可以給手閥總成充氣。
作為優選,汽缸上設有伸縮桿,伸縮桿伸縮在汽缸內,伸縮桿端部固定有連接板,氣接頭安裝在連接板上。伸縮桿在汽缸內運動作為氣接頭的動力源,從而使氣接頭能夠壓合手閥總成進氣頭。
作為優選,固定座上設有限位柱,限位柱固定在固定座兩端。限位柱用于固定手閥總成,使得手閥總成不會隨意移動。
作為優選,刻度盤機構包括刻度盤和轉動桿,刻度盤與底板固定連接,轉動桿一端與固定座鉸接。
作為優選,刻度盤為弧形刻度盤,刻度盤上設有對應角度的刻度線。刻度線方便操作員讀出手閥總成手柄轉動的角度。
作為優選,轉動桿上設有指向刻度線的指針,指針與轉動桿固定連接,轉動桿另一端設有手柄,手柄垂直固定在轉動桿上。指針方便操作員將轉動桿轉動需要的角度,手柄方便操作員轉動轉動桿。
作為優選,轉動桿上設有帶動手閥手柄轉動的撥動桿,撥動桿垂直固定在轉動桿上。撥動桿用于帶動手閥總成手柄一起隨著轉動桿轉動。
本實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術方案,具有顯著的技術效果:本實用新型改變了傳統目測角度檢測工藝方法,消除了檢測參數不準卻、誤判,影響檢測一次性檢測合格率問題,提高產品質量并降低了工人檢測的勞動強度,提高了檢測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仰視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裝有手閥總成的結構示意圖。
以上附圖中各數字標號所指代的部位名稱如下:其中,10—底板、11—固定座、12—刻度盤機構、13—夾緊機構、14—手閥手柄、15—手閥進氣頭、111—限位柱、121—刻度盤、122—轉動桿、123—指針、124—手柄、125—撥動桿、131—汽缸、132—氣接頭、133—伸縮桿、134—連接板、1211—刻度線。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與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實施例1
帶刻度盤氣動檢測工裝,如圖1-3所示,包括底板10,底板10上設有固定手閥總成的固定座11,固定座11螺栓固定在底板10上,底板10上還設有刻度盤機構12,刻度盤機構12與固定座11鉸接。
底板10上還設有夾緊機構13,夾緊機構13包括汽缸131,汽缸131上設有輸氣給手閥總成的氣接頭132,本實施例設有三個氣接頭132,氣接頭132一方面可以壓緊手閥進氣頭15,氣接頭132另一方面可以給手閥進氣頭充氣,氣接頭132上設有接氣孔,接氣孔可以用于連接壓縮氣體。
汽缸131上設有伸縮桿133,伸縮桿133伸縮在汽缸131內,伸縮桿133端部固定有連接板134,氣接頭132安裝在連接板134上,連接板134上固定有三個氣接頭132。
固定座11上設有限位柱111,限位柱111固定在固定座11兩端,限位柱111上的側壁上設有塑料墊,塑料墊防止限位柱刮傷手閥總成。
刻度盤機構12包括刻度盤121和轉動桿122,刻度盤121與底板10固定連接,轉動桿122一端與固定座11鉸接,刻度盤121中間為0°,刻度盤121兩端都為50°。
刻度盤121為弧形刻度盤121,刻度盤121上設有對應角度的刻度線1211。
轉動桿122上設有指向刻度線1211的指針123,指針123與轉動桿122固定連接,指針123與轉動桿122螺栓固定連接,轉動桿122另一端設有手柄124,手柄124垂直固定在轉動桿122上。
轉動桿122上設有帶動手閥手柄轉動的撥動桿125,撥動桿125垂直固定在轉動桿122上,撥動桿125與轉動桿122螺栓固定連接,撥動桿125用于帶動手閥手柄14隨同轉動桿122一起轉動,轉動桿122上的指針123指到刻度盤121上的位置就是手閥手柄14轉動的角度。
總之,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實用新型專利的涵蓋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