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升降器領域。
背景技術:
汽車玻璃升降器的功能是實現車門玻璃的上升和下降,有效改善車內空氣流通狀況,避免車內產生異味,保持室內空氣清新,降低車內溫度。使車內顯得寬敞明亮。
目前的汽車玻璃升降器結構形式多樣,叉臂式的玻璃升降器是由電機帶動驅動齒輪,再由驅動齒輪帶動弧形齒板來傳遞動力,控制玻璃的升降,但是目前的叉臂式玻璃升降器均不能夠方便的調節上行程,在上形程過大時,車窗容易擠壓車門的窗框,對其造成損壞。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車窗升降器。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車窗升降器,包括主動臂、副臂、定導軌、動導軌、弧形齒板、驅動所述弧形齒板的電機和基座,所述主動臂轉動連接在所述基座上,且所述主動臂一端固定有弧形齒板,所述主動臂另一端通過滑塊滑動設置在動導軌中,所述副臂與所述主動臂轉動連接且所述副臂的一端通過滑塊滑動設置在定導軌,所述副臂的另一端通過滑塊滑動設置在所述動導軌,所述弧形齒板上設置有孔,在所述基座上設置有安裝孔,在所述安裝孔上設置有軟質的限位擋塊,所述限位擋塊位于所述孔內,還包括第一緊固螺栓,所述第一緊固螺栓穿過所述限位擋塊擰入所述安裝孔內以實現限位擋塊在安裝孔上的固定,在所述限位擋塊上端設置有硬質的墊片。
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的主動臂包括第一臂體和第二臂體,所述第一臂體和所述第二臂體之間的連接角度為155至165度。
上述技術方案中,在所述動導軌的兩端設置有車窗托架,所述車窗托架包括與所述動導軌固接的平板,在所述平板一側通過第二緊固螺栓固定有折板,所述折板和所述平板之間形成供車窗插設的插槽。
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電機通過第三緊固螺栓固定于所述基座,所述第三緊固螺栓的螺栓頭下端面具有斜齒。
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定導軌固定在所述基座上。
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通過將限位擋塊固定在不同位置的安裝孔中可以實現車窗升降器上限位置的調節。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另一方向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3為基座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4為車窗托架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5為第三緊固螺栓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參見圖1至圖5,車窗升降器,包括主動臂1、副臂2、定導軌3、動導軌4、弧形齒板5、驅動所述弧形齒板5的電機6和基座7,所述主動臂1轉動連接在所述基座7上,且所述主動臂1一端固定有弧形齒板5,所述主動臂1另一端通過滑塊滑動設置在動導軌4中,所述副臂2與所述主動臂1轉動連接且所述副臂2的一端通過滑塊滑動設置在定導軌3,所述副臂2的另一端通過滑塊滑動設置在所述動導軌4, 所述弧形齒板5上設置有孔50,在所述基座7上設置有安裝孔70,在所述安裝孔70上設置有軟質的限位擋塊8,所述限位擋塊8位于所述孔50內,還包括第一緊固螺栓10,所述第一緊固螺栓10穿過所述限位擋塊8擰入所述安裝孔70內以實現限位擋塊8在安裝孔70上的固定,在所述限位擋塊8上端設置有硬質的墊片9。在所述弧形齒板轉動至所述限位擋塊8與孔50的孔壁頂靠時,所述主動臂將無法繼續轉動,因此車窗升降器的上限位置被限定。
所述定導軌3固定在所述基座7上。在車窗升降器整機在車門內安裝時,僅需要對基座7在安裝點定位安裝即可,不需要再對定導軌進行額外安裝定位,這樣裝配效率得以提高,所述的主動臂1包括第一臂體10和第二臂體11,所述第一臂體10和所述第二臂體11之間的連接角度為155至165度。
在所述動導軌4的兩端設置有車窗托架40,所述車窗托架40包括與所述動導軌4固接的平板40a,在所述平板一側通過第二緊固螺栓40c固定有折板40b,所述折板40b和所述平板40a之間形成供車窗插設的插槽。
在所述基座7上設置缺口71,所述弧形齒板5位于所述缺口71內,所述缺口71上方設置有導向板72,所述導向板72上設置有凹入部73,在所述缺口71兩側設置有凸起部74。所述弧形齒板5被限定在所述凹入部73和所述凸起部74之間,因此避免了弧形齒板直接與缺口71兩端側壁面接觸,減小了面接觸摩擦力大,噪音大的缺陷。
所述電機6通過第三緊固螺栓6a固定于所述基座7,所述第三緊固螺栓6a的螺栓頭下端面具有斜齒600 。斜齒可以增大第三緊固螺栓6a和基座7之間的阻尼,以防止松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