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一種電動工具中用于與手柄連接的電機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電動工具中用于與手柄連接的電機。
背景技術:
傳統的電動工具一般都包含有電機主體和手柄,所述電機主體和手柄一般都是相互垂直結構,所以占用空間大,不利于放置和包裝。
技術實現要素:
(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要使減少電機主體和手柄不使用的占用空間。
(二)技術方案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電動工具中用于與手柄連接的電機,與電動工具中的手柄配合使用,所述電動工具中用于與手柄連接的電機包括電機主體;所述電機主體的左右兩側設置有一個軌道槽,所述手柄的結構為一個套筒,所述套筒內壁的左右兩側設置有凸起的圓塊,所述圓塊位于軌道槽內并可沿軌道槽旋轉和移動以使套筒可以套接在電機主體上或者旋轉向下與電機主體垂直。
上述的電動工具中用于與手柄連接的電機中,所述軌道槽的軌跡為一個直線和一個與直線相切的弧線。
上述的電動工具中用于與手柄連接的電機中,所述電機主體的后側設置有一個盲孔,所述盲孔內設置有一個彈簧和頂桿,所述頂桿通過彈簧可向外移動。當手柄與電機主體的位置垂直后所述頂桿位于手柄的頂部。
上述的電動工具中用于與手柄連接的電機中,所述套筒的外圓面設置有防滑紋。
上述的電動工具中用于與手柄連接的電機中,所述套筒的材質為塑料。
(三)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電動工具中用于與手柄連接的電機,手柄可以套接在電機主體中,故在不使用的適合可以減少占用空間,方便包裝和放置。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電動工具中用于與手柄連接的電機不使用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電動工具中用于與手柄連接的電機使用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為電機主體、2為手柄、3為軌道槽、4為圓塊、5為彈簧、6為頂桿、7為盲孔、8為防滑紋。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但不用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如圖1-圖2所示的一種電動工具中用于與手柄連接的電機,與電動工具中的手柄2配合使用,所述電動工具中用于與手柄連接的電機包括電機主體1;所述電機主體1的左右兩側設置有一個軌道槽3,所述手柄2的結構為一個套筒,所述套筒內壁的左右兩側設置有凸起的圓塊4,所述圓塊4位于軌道槽3內并可沿軌道槽3旋轉和移動以使套筒可以套接在電機主體1上或者旋轉向下與電機主體1垂直。
具體的說,所述軌道槽3的軌跡為一個直線和一個與直線相切的弧線。
具體的說,所述電機主體1的后側設置有一個盲孔7,所述盲孔7內設置有一個彈簧5和頂桿6,所述頂桿6通過彈簧5可向外移動;當手柄2與電機主體1的位置垂直后所述頂桿6位于手柄2的頂部。
具體的說,所述套筒的外圓面設置有防滑紋8。
具體的說,所述套筒的材質為塑料。
使用時,將手柄2沿著軌道槽3的軌跡朝后移動并旋轉,使手柄2與電機主體1的位置垂直,然后頂桿6通過彈簧5的壓力向外復位使頂桿6頂在手柄2的頂部的頂部以放置手柄2松動。
不使用時,將頂桿6內移,然后手柄2沿著軌道槽3的軌跡朝后移動并旋轉,使手柄2與電機主體1的位置同軸,然后繼續沿著軌道槽3的軌跡使手柄2套接在電機主體1上,因此減少了占用的空間,方便包裝和放置。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