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塑料管落料機的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全自動塑料管定尺落料機。
背景技術:
現階段對于塑料管的切管工作都是人工切管,其中需要大量的人力,而且切管效率不高、切管的精度沒辦法統一以及加工成本過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為了解決人工切管效率不高、精度不統一和加工成本過高的問題,提供一種全自動塑料管定尺落料機。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全自動塑料管定尺落料機,包括依次設置的給料裝置、切管裝置和落料裝置,所述落料裝置具有底座,底座上安裝有抽板支撐,所述抽板支撐的上側設置有抽板,在抽板的上側安裝有固定在導向管支撐上的導向管。
為了實現全自動化操作,首先在管材輸送方面,切管裝置內置帶驅動的驅動輪。
其次為了連續的上管和落管,抽板橫向一側連接有氣缸。
同時為了配合落管,導向管下側具有縱向的缺口。
最后為達到準確的定位和控制,導向管一端安裝有可調限位開關。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全自動塑料管定尺落料機,由給料裝置、切管裝置和落料裝置三部分組成,做到精確、快速和穩定的切管工作,從而減少了人力的需求,提高了切管的效率,使得切管工作更加自動化。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工作示意圖。
圖2是導向管、抽板和氣缸的橫向截面放大圖。
圖中:1.給料電機,2.皮帶,3.塑料管管盤,4.塑料管,5.帶驅動的驅動輪,6.導向管,7.可調限位開關,8.抽板,9.氣缸,10.底座,11.抽板支撐,12.導向管支撐。
具體實施方式
現在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這些附圖均為簡化的示意圖,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基本結構,因此其僅顯示與本實用新型有關的構成。
圖1和圖2所示的全自動塑料管定尺落料機,包括依次設置的給料裝置、切管裝置和落料裝置,落料裝置具有底座10,底座10上安裝有抽板支撐11,抽板支撐11的上側設置有抽板8,在抽板8的上側安裝有固定在導向管支撐12上的導向管6。
具體操作時如下:根據管長需要調節可調限位開關7的位置,然后啟動給料電機1,給料電機1轉動后經皮帶2使塑料管管盤3出管,塑料管4通過切管裝置中內置的帶驅動的驅動輪5向前進入到導向管6,當塑料管4一端觸碰到可調限位開關7時,可調限位開關7發出多條信號首先使給料電機1和帶驅動的驅動輪5停止轉動,然后啟動切管裝置下刀切管,切管后與抽板8連接的氣缸9動作抽回抽板8,塑料管4通過導向管6下側的缺口落到底座10上,塑料管4落下后氣缸9再次動作使擋板8封住導向管6下側缺口,最后給料電機1再次啟動開始下一輪切管工作,從而達到自動切管。
自動切管相對于原來人工切管在效率上提高了5倍,從原來最少需求5人到現在的全自動,精度相對于人工提高至99.9%幾乎沒有誤差,也大大的減少了制作過程中人工成本,從而達到提高效率,提高精度,減少開支的目的。
以上述依據本實用新型的理想實施例為啟示,通過上述的說明內容,相關工作人員完全可以在不偏離本項實用新型技術思想的范圍內,進行多樣的變更以及修改。本項實用新型的技術性范圍并不局限于說明書上的內容,必須要根據權利要求范圍來確定其技術性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