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工作臺,特別涉及一種可調節的軸承工作臺。
背景技術:
在軸承加工的時候,一些軸承零件的裝配或加工,都是需要工作人員在工作臺上進行操作的,所以在工作臺上會擺放在加工中需要用到的工件,而工作臺的空間本就比較小,工具隨意擺放大大占用了地方,并且找尋也非常不便;再者,工作臺的高度都是固定的,針對不同身高的技術人員操作十分不便。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可調節的軸承工作臺,它能夠方便的調節工作臺的高度,針對不同身高的技術人員使用便捷,同時在不需要使用工具的時候,可以將工具盒隱藏,減少地方占用,需要使用工具盒的時候,取用便捷。
為達到上述之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可調節的軸承工作臺,包括工作板和支撐桿,所述支撐桿安裝在工作板底面四周,所述支撐桿包括固定管和伸縮桿,所述伸縮桿裝配在固定管的內腔并且向下延伸,所述工作板下方設有支板,所述支板四端與固定管外壁固定相連,所述支板頂面固定有氣缸,所述氣缸的活塞桿頂部設有工具盒,所述工作盒中部固定有支桿,所述支桿頂面設有平板,所述工作板設有通槽,所述平板與通槽間隙配合。
進一步地,所述工具盒的底面設有安裝槽,所述安裝槽固定有軸承,所述氣缸的活塞桿與軸承的內圈固定相連,所述工具盒中通過間隔板將工作盒分割為1-5個空間。
進一步地,所述工具盒與通槽間隙配合,所述工具盒向上移動,使得所述工具盒頂面與工作板頂面相持平。
進一步地,所述伸縮桿頂部側壁設有通孔,所述通孔開口向內翻邊,所述通孔中設有壓簧,所述壓簧兩側設有卡塊,所述卡塊伸出通孔開口,所述固定管側壁分布有與卡塊相適配的卡孔。
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通過固定管和伸縮桿能夠便捷的調節工作臺的高度,針對不同身高的技術人員,使用便利,同時在調節高度的時候,先將卡塊壓進通孔中,然后移動伸縮桿,調節好高度后,所述卡塊在壓簧彈力的作用下卡進卡孔中,將支撐桿固定;再者,所述工具盒在氣缸的作用下,能夠方便的伸出通槽或者隱藏在工作板底面,在需要使用工具盒的時候取用便捷,不使用的工具盒的時候,能夠減少地方占用,大大提高工作臺的利用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工作板和支撐桿連接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工具盒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工具盒內部結構示意圖。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至圖4所示,一種可調節的軸承工作臺,包括工作板1和支撐桿2,所述支撐桿2安裝在工作板1底面四周,所述支撐桿2包括固定管21和伸縮桿22,所述伸縮桿22裝配在固定管21的內腔并且向下延伸,所述伸縮桿22頂部側壁設有通孔23,所述通孔23開口向內翻邊,所述通孔23中設有壓簧24,所述壓簧24兩側設有卡塊25,所述卡塊25伸出通孔23開口,所述固定管21側壁分布有與卡塊25相適配的卡孔26,通過固定管21和伸縮桿22能夠便捷的調節工作臺的高度,針對不同身高的技術人員,使用便利,同時在調節高度的時候,先將卡塊25壓進通孔23中,然后移動伸縮桿22,調節好高度后,所述卡塊25在壓簧24彈力的作用下卡進卡孔26中,將支撐桿2固定。
所述工作板1下方設有支板11,所述支板11四端與固定管21外壁固定相連,所述支板11頂面固定有氣缸12,所述氣缸12的活塞桿頂部設有工具盒3,所述工作盒3中部固定有支桿31,所述支桿31頂面設有平板32,所述工作板1設有通槽13,所述平板32與通槽13間隙配合,所述工具盒3與通槽13間隙配合,所述工具盒3向上移動,使得所述工具盒3頂面與工作板1頂面相持平,所述工具盒3在氣缸12的作用下,能夠方便的伸出通槽13或者隱藏在工作板1底面,在需要使用工具盒3的時候取用便捷,不使用的工具盒3的時候,能夠減少地方占用,大大提高工作臺的利用率。
所述工具盒3的底面設有安裝槽33,所述安裝槽33固定有軸承34,所述氣缸12的活塞桿與軸承34的內圈固定相連,所述工具盒3中通過間隔板35將工作盒3分割為1-5個空間36,可以方便的將工具分類放置,保證工具的整潔,取用便利,同時能夠方便的轉動工具盒3,在工作中使用更加便捷,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