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加工新鮮中藥材的切片機,屬于藥材加工設備領域。
背景技術:
藥典中規定,可以趁鮮加工的中藥材,主要包括28個品種:干姜、土茯苓、山奈、山楂、山藥、川木通、三顆針、片姜黃、烏藥、功勞木、地榆、皂角刺、雞血藤、佛手、苦參、狗脊、粉萆薢、浙貝母、桑枝、菝葜、綿萆薢、葛根、紫蘇梗、黃山藥、竹茹、桂枝、狼毒、滇雞血藤;加工流程主要是清洗、去皮、切片和曬干;目前,在中藥加工技術領域的設備也是越來越齊全,精度也隨之越來越高,這些設備彌補了手動加工時的效率不高,加工不夠精細的一系列問題。
中藥是我國的文化瑰寶,隨著科學和社會的發展,人們對于中藥的價值也是越來越重視,種植規模和銷售需求量逐年攀升,一些藥材收購和加工企業隨之出現,如今市場上已出現的中藥切片機,生產能力低,適用范圍有限,適合藥房和家庭式小批量加工作業,適合加工的品種比較單一,難以適應企業多品種批量加工規模生產,特別是對一些可以趁鮮加工的中藥材,為保證產品質量必須及時切片和烘干,現有的生產設備不能滿足這一要求。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加工新鮮中藥材的切片機,生產能力強、效率高,適用范圍廣,可以批量加工多種可以趁鮮加工的中藥材。
本實用新型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加工新鮮中藥材的切片機,其特征在于包括機殼和機殼內部設置的切片箱、切片機構和切片電機,切片機構設置在切片箱的中部,切片電機設置在機殼右側底部,所述切片機構在切片箱內通過軸承固定連接有第一滾刀軸與第二滾刀軸 ,第一滾刀軸上套設有第一滾刀筒,第二滾刀軸上套設有第二滾刀筒,第一滾刀筒與第二滾刀筒在軸向方向上固定有等間距的滾刀片;且第一滾刀筒與第二滾刀筒上的滾刀片相互錯開,兩滾刀筒上滾刀片間的距離即為切片厚度;所述第一滾刀軸上在右側軸承的露出端部固定連接有主動齒輪,第二滾刀軸上固定連接有與主動齒輪相嚙合的從動齒輪,切片電機的輸出端通過皮帶與第一滾刀軸連接。
所述的切片箱下端為漏斗狀,方便藥片集中,防止藥片飛濺。
所述的切片箱上端設置進料口。
所述的切片箱底端設置出料口。
所述的進料口的下口設有網格狀漏篩,修正條狀根莖藥材豎直下落。
所述的機殼右上角設置切片電機控制板,控制板上設置切片電機控制器和切片電機開關。
所述的機殼底部設置萬向輪,方便移動安裝。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打開各個開關,從進料口放入清洗、去皮后的中藥,中藥落入網格狀漏篩,轉動的切刀將中藥切成片,藥片由出片間隙落入切片箱下端滑落出出料口。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結構簡單,操作方便 ;2、網格狀漏篩修正條狀根莖藥材豎直下落,方便切片,使切片均勻;3、生產能力強、效率高,適用范圍廣,可以批量加工多種可以趁鮮加工的中藥材;4、切片箱下端為漏斗式,方便藥片集中防止藥片飛濺。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右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正剖圖。
圖4為圖3的 A-A 向剖視圖。
其中:1、機殼;2、切片箱;3、切片機構;4、切片電機;5、第一滾刀軸;6、第二滾刀軸;7、第一滾刀筒;8、第二滾刀筒;9、滾刀片;10、主動齒輪;11、從動齒輪;12、皮帶;13、進料口;14、出料口;15、網格狀漏篩;16、切片電機控制板;17、萬向輪。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1、圖2、圖3和圖4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如圖1、圖2、圖3和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加工新鮮中藥材的切片機,其特征在于包括機殼1 和機殼1內部設置的切片箱2、切片機構3和切片電機4,切片機構3設置在切片箱2 的中部,切片電機4 設置在機殼1右側底部,所述切片機構在切片箱2內通過軸承固定連接有第一滾刀軸5與第二滾刀軸6,第一滾刀軸5上套設有第一滾刀筒7,第二滾刀軸6上套設有第二滾刀筒8,第一滾刀筒7與第二滾刀筒8在軸向方向上固定有等間距的滾刀片9;且第一滾刀筒7與第二滾刀筒8上的滾刀片相互錯開,兩滾刀筒上滾刀片間的距離即為切片厚度;所述第一滾刀軸5上在右側軸承的露出端部固定連接有主動齒輪10,第二滾刀軸6上固定連接有與主動齒輪相嚙合的從動齒輪11,切片電機4的輸出端通過皮帶12與第一滾刀軸5連接。
所述的切片箱2下端為漏斗狀,方便藥片集中,防止藥片飛濺。
所述的切片箱2上端設置進料口13。
所述的切片箱2底端設置出料口14。
所述的進料口13的下口設有網格狀漏篩15,修正條狀根莖藥材豎直下落。
所述的機殼1右上角設置切片電機控制板16;控制板上設置電機控制器和切片電機開關。
所述的機殼1底部設置萬向輪17,方便移動安裝。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