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車輛零部件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車輛用扶手鉸鏈。
背景技術:
目前很多汽車分布在副儀表板后側區域的配件,除了扶手之外,還有后出風口、后空調面板、后儲物盒等零件,因扶手鉸鏈太大太厚,導致其他零件布置臃腫,對造型外觀也產生負面影響,同樣鉸鏈太厚也影響本身鉸鏈自重和車輛內部的空間。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車輛副儀表板扶手鉸鏈,該鉸鏈通過多段造型,兩端隱藏式的鉸鏈設計在空間受限的情況下也能實現連接需求,并通過內嵌金屬板實現鉸鏈的減薄,使得美觀、成本都得到了優化,從而有效提升副儀表板空間,提高了車輛的乘用性。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一種車輛副儀表板扶手鉸鏈,包括活動件和固定件,所述活動件和固定件之間通過轉軸鉸接,活動件與扶手固定相連,所述固定件與出風口殼體固定相連,所述活動件包括上連接段、外過渡段和下支撐段,所述上連接段與下支撐段之間通過外過渡相連,上連接段固定安裝在扶手上,所述外過渡段內嵌有加強板,外過渡段覆蓋住扶手與風口殼體之間的間隙,所述下支撐段伸入到出風口殼體內,下支撐段通過轉軸與固定件鉸接。
所述固定件位于出風口殼體內,固定件通過螺栓固定安裝在出風口殼體的內壁上。
所述外過渡段的外端面為圓弧形。
所述上連接段、外過渡段和下支撐段為塑料件,所述加強板為金屬板。
所述下支撐段的下表面沿鉸鏈軸向設置有一加強筋。
本實用新型車輛副儀表板扶手鉸鏈通過多段造型,兩端隱藏式的鉸鏈設計在空間受限的情況下也能實現連接需求,為了減薄鉸鏈,在起到遮擋和受力的外過渡段內嵌了金屬的加強板加強結構強度,進一步減小了鉸鏈占用的空間,并使得美觀、成本都得到了優化,從而有效提升副儀表板空間,提高了車輛的乘用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車輛副儀表板扶手鉸鏈的安裝位置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車輛副儀表板扶手鉸鏈的橫截面示意圖;
圖3為扶手翻轉狀態外觀示意圖。
圖中:1活動件、2固定件、3轉軸、4扶手、5出風口殼體、11上連接段、12外過渡段、13下支撐段、14加強板、15加強筋、21螺栓。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應理解,這些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此外應理解,在閱讀了本實用新型表述的內容之后,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對本實用新型作各種改動或修改,這些等價形式同樣落于本申請所附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范圍。
實施例1
如圖1、2、3所示,一種車輛副儀表板扶手鉸鏈,包括活動件1和固定件2,所述活動件1和固定件2之間通過轉軸3鉸接,活動件1與扶手4固定相連,所述固定件2與出風口殼體5固定相連,所述活動件1包括上連接段11、外過渡段12和下支撐段13,所述上連接段11與下支撐段13之間通過外過渡12相連,上連接段11固定安裝在扶手4上,所述外過渡段12內嵌有加強板14,外過渡段12覆蓋住扶手4與風口殼體5之間的間隙,所述下支撐段13伸入到出風口殼體5內,下支撐段13通過轉軸3與固定件2鉸接。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固定件2位于出風口殼體5內,固定件2通過螺栓21固定安裝在出風口殼體5的內壁上。
為了保證美觀,以及避免以外的碰撞、劃傷人體,所述外過渡段12的外端面為圓弧形。
為了同時滿足減重和減薄的需求,所述上連接段11、外過渡段12和下支撐段13為塑料件,所述加強板14為金屬板。
減重減薄后為了保證下支撐段13的支撐強度,已達到性能指標的要求,所述下支撐段13的下表面沿鉸鏈軸向設置有一加強筋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