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吸盤裝置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機械手夾取工件的吸盤。
背景技術:
現在的筆記本電腦的外殼大多采用工程塑料,工程塑料的外殼是通過注塑成型的,外殼在成型之后,需要將外殼從注塑機中移動到下一個工位上進行加工。外殼通常是通過機械手的方式進行移動。外殼的形狀不規則,機械手直接夾取移動外殼的方式容易劃傷、損壞外殼。為避免這種情況發生,是通過在機械手上設置吸盤,通過抽氣泵連接氣管在吸盤與工件之間形成負壓,利用負壓來將外殼固定在機械手上,達到預定位置之后,再通過氣管向吸盤與工件之間充入空氣,使吸盤與外殼分離。
外殼在移動時,吸盤內的負壓是通過氣管的氣密性來保持的,大氣壓不僅會將外殼與吸盤壓緊,也會讓將氣體壓在外殼與吸盤之間的負壓區域內,這就導致了在外殼在移動過程中,工件容易從吸盤上脫落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針對外殼在移動時,容易從吸盤上脫落的技術問題,提供了一種機械手夾取工件的吸盤。
本方案中的機械手夾取工件的吸盤,包括機械手、連接有抽氣泵的氣管、調節籠和吸盤,吸盤上設有通氣道,氣管與吸盤之間設有氣囊,氣囊的兩端分別與氣管、通氣道連通,氣囊位于調節籠內,調節籠包括上半部和下半部,上半部和下半部鉸接,上半部的上端固定在機械手上,下半部與吸盤鉸接,氣囊的內部設有將氣囊撐開的彈簧,彈簧的兩端與上半部與下半部的連接點接觸。
本方案的工作原理如下:在使用時,機械手從工件的上方向下壓,在下壓的過程中,吸盤與工件的表面接觸,然后抽氣泵通過氣管將吸盤與工件之間的空氣抽出,在吸盤與工件的表面之間形成負壓。氣囊內部的氣體被抽出,彈簧使得氣囊一直保持負壓的狀態,在吸盤與工件之間發生輕微漏氣時,氣體在進入吸盤內后,會被吸入氣囊中,達到防止工件從吸盤上脫落的目的。
調節籠在機械手下壓時,上半部與下半部是鉸接的,氣囊位于調節籠內,調節籠能夠氣囊起到保護效果,調節籠同時能夠對氣囊內的彈簧進行限位,防止彈簧的形變對氣囊造成損傷。
本方案,利用機械手下壓的動力,將其轉化成彈簧的彈性勢能貯存在彈簧中,在工件離開工作臺時,彈簧的彈力使得氣囊一直保持負壓的狀態,在吸盤發生略微漏氣時,氣囊將漏入吸盤中的氣體吸入,達到防止工件從吸盤上脫落的目的。
進一步,氣囊的形狀為中間粗,兩端細的橄欖球形。氣囊為橄欖球體,在氣囊發生形變時,氣囊的腹部增大,能夠將調節籠撐開,輔助調節籠變形。
進一步,氣囊的形狀為中間粗,兩端細的棱錐體。氣囊為棱錐體,在氣囊發生形變時,氣囊能夠更好的貯存氣體、撐開調節籠。
進一步,氣囊中間腹部的位置設有用于容納彈簧端部的凹口。凹口能夠更好的對彈簧進行限位,防止彈簧在氣囊內松動。
進一步,彈簧的兩端固設有磁鐵,上半部與下半部的連接點處設有鐵塊。彈簧的兩端能夠更好的吸附在上半部與下半部的連接點處。
進一步,吸盤的吸附側設有與吸盤外緣為同心圓形狀的彈性隔板,彈性隔板將吸盤的吸附側分隔為內側的緊固部和外側的防脫部,防脫部與氣囊之間設有連通管。彈性隔板內部的負壓是由氣囊提供的,彈性隔板與吸盤外緣之間的負壓也是氣囊提供的,在發生輕微的漏氣時,氣體是從吸盤的外緣進入到吸盤的外緣與彈性隔板之間的防脫部,當氣體進入時,氣囊能夠將氣體通過連通管吸入,這樣緊固部能夠正常工作,達到防止吸盤與工件脫落的目的。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說明書附圖中的附圖標記包括:機械手1、氣管2、調節籠3、吸盤4、氣囊5、彈簧6。
實施例1
基本如附圖1所示:機械手夾取工件的吸盤,包括機械手1、氣管2、調節籠3和吸盤4,吸盤4上設有通氣道,氣管2與吸盤4之間設有氣囊5,氣囊5的兩端分別與氣管2、通氣道連通,氣囊5位于調節籠3內,調節籠3包括上半部和下半部,上半部和下半部鉸接,上半部的上端焊接在機械手1上,下半部與吸盤4鉸接,氣囊5的內部設有將氣囊5撐開的彈簧6,彈簧6的兩端靠近上半部與下半部的連接點,氣囊5的形狀為中間粗,兩端細的橄欖球形。
具體使用時:機械手1是能夠上下左右移動的搬運裝置,工件通常是位于工作臺或者流水線上的。在使用時,機械手1會從工件的上方向下壓,在機械手1下壓的過程中,氣囊5會受到擠壓,氣囊5內部的氣體會從單向閥排出。機械手1會下壓到吸盤4與工件的表面接觸,在吸盤4與工件的表面接觸后,氣管2會將吸盤4與工件之間的氣體抽出,在吸盤4與工件之間形成負壓,實現將工件固定在吸盤4上。
氣囊5為橄欖球體,在氣囊5發生形變時,氣囊5的腹部增大,能夠將調節籠3撐開,輔助調節籠3變形。
調節籠3在機械手1下壓時,上半部與下半部是鉸接的,氣囊5位于調節籠3內,調節籠3能夠對氣囊5起到保護效果,調節籠3同時能夠對氣囊5內的彈簧6進行限位,防止彈簧6的形變對氣囊5造成損傷。在工件離開工作臺時,彈簧6的彈力使得氣囊5一直保持負壓的狀態,在吸盤4發生略微漏氣時,氣囊5將漏入吸盤4中的氣體吸入,達到防止工件從吸盤4上脫落的目的。
實施例2
與實施例1相比,不同之處在于,氣囊5的形狀為中間粗,兩端細的棱錐體,氣囊5中間腹部的位置設有用于容納彈簧6端部的凹口,彈簧6的兩端固設有磁鐵,上半部與下半部的連接點處設有鐵塊。氣囊5為棱錐體,在氣囊5發生形變時,氣囊5能夠更好的貯存氣體、撐開調節籠3。凹口能夠更好的對彈簧6進行限位,防止彈簧6在氣囊5內松動。彈簧6的兩端能夠更好的吸附在上半部與下半部的連接點處。
實施例3
與實施例2相比,不同之處在于,吸盤4的吸附側設有與吸盤4外緣為同心圓形狀的彈性隔板,彈性隔板將吸盤4的吸附側分隔為內側的緊固部和外側的防脫部,防脫部與氣囊5之間設有連通管。彈性隔板內部的負壓是由氣囊5提供的,彈性隔板與吸盤4外緣之間的負壓也是氣囊5提供的,在發生輕微的漏氣時,氣體是從吸盤4的外緣進入到吸盤4的外緣與彈性隔板之間的防脫部,當氣體進入時,氣囊5能夠將氣體通過連通管吸入,這樣緊固部能夠正常工作,達到防止吸盤4與工件脫落的目的。
以上所述的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體結構及特性等常識在此未作過多描述。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結構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也應該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這些都不會影響本實用新型實施的效果和專利的實用性。本申請要求的保護范圍應當以其權利要求的內容為準,說明書中的具體實施方式等記載可以用于解釋權利要求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