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門窗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通風門窗的上下提升結構。
背景技術:
在門窗制造領域中,采用鋁合金、塑料或塑鋼等各種材質的門窗在固定建筑物上的應用已非常普遍。其中采用鋁合金材質的型材支撐的門窗框架由于其具備相當的強度和美觀性,但同時具備質輕、價廉的優點而運用最廣。
現在的上下提升的通風門/窗,由于兼具采光、通風等功能,因此被廣泛應用于建筑物中。中國專利CN202325104U公開了一種多功能節能防盜通風門,揭示了一種常見的上下提升通風門,通風窗的升降機構采用帶傳動,在長期使用后,傳動帶由于反復受力拉伸會發生一定的形變,而導致該閉環連接的傳動帶和兩個定滑輪之間的靜摩擦力變小,另外定滑輪本身的使用磨損也會帶來這種問題,從而導致內扇和外扇不能正常地上下移動,影響使用便利。
技術實現要素:
基于以上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所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通風門窗的上下提升結構,通過齒輪、齒輪座、三叉輪與齒條等配件聯動限制門窗的晃動,使開啟或關閉內外窗扇更便捷。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通風門窗的上下提升結構,包括內框、外扇和內扇,其中,所述外扇和內扇上分別固定連接有第一齒條和第二齒條,所述第一齒條和第二齒條之間設有同時與第一齒條和第二齒條嚙合連接的齒輪,所述齒輪固定在電機的轉動軸上,電機帶動所述第一齒條和第二齒條同時相向或相對移動,實現外扇和內扇的上下提升。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選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通風門窗的上下提升結構進一步包括下列技術特征的部分或全部:
優選地,所述外扇和內扇上還安裝有防止外扇和內扇左右晃動的第一三叉輪和第二三叉輪。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內框內設有便于所述第一三叉輪和第二三叉輪上下穩定移動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齒條和第二齒條分別插合在所述外扇和內扇的凹槽里,并用螺絲固定在外扇和內扇上。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齒輪和電機之間設有齒輪座。
優選地,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齒條和第二齒條的底部分別向齒輪的方向延伸有第一平臺和第二平臺,所述齒輪位于所述第一平臺和第二平臺上,所述螺絲穿過所述第一平臺和第二平臺與所述外扇和內扇固定連接。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第一齒條的數量為兩個,對稱地設置于所述外扇的兩側;所述第二齒條的數量為兩個,對稱地設置于所述內扇的兩側。
優選地,在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三叉輪和第二三叉輪均包括三個滾輪,所述三個滾輪分別與所述第一凹槽或第二凹槽的三個壁面接觸并上下滾動。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電機的轉動軸通過定位銷與所述齒輪固定連接。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通風門窗的上下提升結構,通過電機旋轉帶動齒輪從而帶動外扇和內扇上的第一齒條和第二齒條上下運動,進而帶動外扇和內扇的上下提升,并通過齒輪、齒輪座、三叉輪與齒條等配件聯動,限制門窗的晃動,使開啟或關閉內外窗扇更便捷。本實用新型采用齒輪齒條傳動的形式,可保證外扇和內扇能正常地上下移動,提高通風門窗的上下提升結構的使用壽命。
上述說明僅是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手段,而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予以實施,并且為了讓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優點能夠更明顯易懂,以下結合優選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下。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的通風門窗的上下提升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通風門窗的上下提升結構應用到通風窗上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2的A-A截面示意圖。
圖4是圖2的B-B截面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的通風門窗的上下提升結構中的第一齒條和第二齒條與齒輪嚙合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的通風門窗的上下提升結構中的第一三叉輪和第二三叉輪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其作為本說明書的一部分,通過實施例來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本實用新型的其他方面、特征及其優點通過該詳細說明將會變得一目了然。在所參照的附圖中,不同的圖中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圖標號來表示。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提供的通風門窗的上下提升結構的結構示意圖,本實用新型的通風門窗的上下提升結構包括內框10、外扇20和內扇30,所述外扇20和內扇30上分別固定連接有第一齒條40和第二齒條50,所述第一齒條40和第二齒條50之間設有同時與第一齒條40和第二齒條50嚙合連接的齒輪60,所述齒輪60固定在電機70的轉動軸上,電機70帶動所述第一齒條40和第二齒條50同時相向或相對移動,實現外扇20和內扇30的上下提升。
另外,如圖3和圖6所示,為了避免外扇20和內扇30在上下提升的過程中的晃動,所述外扇20和內扇30上還安裝有防止外扇20和內扇30左右晃動的第一三叉輪80和第二三叉輪90,相應地,在內框10內設有便于所述第一三叉輪80和第二三叉輪90上下穩定移動的第一凹槽11和第二凹槽12,優選地,所述第一三叉輪80和第二三叉輪90均包括三個滾輪,所述三個滾輪分別與所述第一凹槽11或第二凹槽12的三個壁面接觸并上下滾動,在限制了門窗晃動的同時,減少了外扇20和內扇30上下提升時的摩擦力,有利于外扇20和內扇30更穩定的上下移動,開啟或關閉內外窗扇更便捷。
優選地,所述第一齒條40和第二齒條50分別插合在所述外扇20和內扇30的凹槽里,并用螺絲固定在外扇20和內扇30上,如此設置使得外扇20和內扇30可拼接加長,根據外扇20和內扇30的長度以及需要外扇20和內扇30的開啟空間進行調節,靈活性高。
更為具體地,如圖2至5所示,所述第一齒條40和第二齒條50的底部分別向齒輪60的方向延伸有第一平臺41和第二平臺51,所述齒輪60位于所述第一平臺41和第二平臺51上,所述螺絲穿過所述第一平臺41和第二平臺51與所述外扇20和內扇30固定連接。另外,為了使電機70和齒輪60的位置固定,在所述齒輪60和電機70之間設置齒輪座61,所述電機70的轉動軸通過定位銷與所述齒輪60固定連接,保證傳動的穩定性。
在本實用新型的通風門窗的上下提升結構中,第一齒條40和第二齒條50的數量均為兩個,第一齒條40和第二齒條50分別對稱地設置于所述外扇20和內扇30的兩側,相應地,所述齒輪60、電機70、齒輪座61的數量均為兩個,保證外扇20和內扇30的兩側同時提升,進一步限制外扇20和內扇30的晃動,保證門窗上下提升的穩定性。
相較于現有技術,上述實施例揭示的通風門窗的上下提升結構,通過電機70旋轉帶動齒輪60從而帶動外扇20和內扇30上的第一齒條40和第二齒條50上下運動,進而帶動外扇20和內扇30的上下提升,并通過齒輪60、齒輪座61、三叉輪與齒條等配件聯動,限制門窗的晃動,使開啟或關閉內外窗扇更便捷。本實用新型采用齒輪齒條傳動的形式,可保證外扇20和內扇30能正常地上下移動,提高通風門窗的上下提升結構的使用壽命。
以上所述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而已,當然不能以此來限定本實用新型之權利范圍,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變動,這些改進和變動也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