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工業機器人技術領域,更具體的是涉及一種鉆銑機器人。
背景技術:
機器人被廣泛的應用于制造業的生產中,機器人通過機械臂和位于機械臂末端的工具完成生產中的各種工作。機器人是自動執行工作的機器裝置。它既可以接受人類指揮,又可以運行預先編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據以人工智能技術制定的原則綱領行動。它的任務是協助或取代人類工作的工作。
現有的鉆銑床工作臺可縱、橫向移動,主軸垂直布置,通常為臺式、機頭可上下升降,鉆銑床外形具有鉆、銑、鏜、磨、攻絲等多種切削功能機床。
但是傳統的鉆銑床只能針對單獨的零件進行固定鉆銑,而且鉆銑的角度限制大,對裝配好的產品要對其部分零件進行再次鉆銑就必須拆卸后再進行加工,導致了工作效率低,人工勞動強度大。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決傳動鉆銑床工作效率低、人工勞動強度大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鉆銑機器人。
本實用新型為了實現上述目的具體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鉆銑機器人,包括底部基座和安裝在底部基座上并可繞豎直方向旋轉的回轉座,所述的底部基座為圓柱形底座,底部基座下設置有圓盤底座,所述的底部基座與圓盤底座軸線重合,所述的圓盤底座的直徑大于底部基座的直徑,所述的回轉座上連接有第一連接臂,第一連接臂末端連接有第二連接臂,第二連接臂末端設置有鉆銑結構,鉆銑結構上安裝有鉆頭。
進一步地,回轉座與第一連接臂活動連接,第一連接臂與第二連接臂活動連接,形成一個活動關節,所述的鉆銑結構與第二連接臂活動連接,形成第二個活動關節。
進一步地,所述的第一連接臂包括部件A和對稱設置在部件A兩側的部件B,部件A和部件B構成U型爪結構,所述的第二連接臂包括連接座和連接爪,連接座與U型爪機構的開口處連接,連接爪上安裝鉆銑結構。
進一步地,底部基座一側設置有用于控制回轉座、第一連接臂、第二連接臂和鉆銑結構工作的控制箱。
進一步地,所述的圓盤底座靠近邊緣處均布有多個通孔。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本實用新型通過圓盤底座固定在地面,按要求控制回轉座旋轉到合適位置,第一連接臂、第二連接臂和鉆銑結構聯動工作,與傳統鉆銑車床相比,本實用新型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工時更為靈活,實用性更強,同時降低了工人勞動強度。
2、底部基座與圓盤底座軸線重合,所述的圓盤底座的直徑大于底部基座的直徑,這種結構的設計方便于安裝好拆卸,二者軸線重合安裝時便于對中,穩定性強。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機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1-底部基座,1-1-圓盤底座,2-回轉座,3-第一連接臂,3-1-部件A,3-2-部件B,4-第二連接臂,4-1-連接座,4-2-連接爪,5-鉆銑結構,5-1-鉆頭,6-控制箱。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本技術領域的人員更好的理解本實用新型,下面結合附圖和以下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實施例1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一種鉆銑機器人,包括底部基座1和安裝在底部基座1上并可繞豎直方向旋轉的回轉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部基座1為圓柱形底座,底部基座1下設置有圓盤底座1-1,所述的底部基座1與圓盤底座1-1軸線重合,這種結構的設置增加了鉆銑機器人的穩定性,所述的圓盤底座1-1的直徑大于底部基座1的直徑,所述的回轉座2上連接有第一連接臂3,第一連接臂3末端連接有第二連接臂4,第二連接臂4末端設置有鉆銑結構5,鉆銑結構5上安裝有鉆頭5-1。鉆頭5-1可以根據需要選擇不同的鉆頭,鉆頭5-1與鉆銑結構5可拆卸連接,方便鉆頭的安裝和替換。
回轉座2與第一連接臂3活動連接,第一連接臂3與第二連接臂4活動連接,所述的鉆銑結構5與第二連接臂4活動連接。
本實施例中,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本實用新型通過圓盤底座固定在地面,按要求控制回轉座旋轉到合適位置,第一連接臂、第二連接臂和鉆銑結構聯動工作,與傳統鉆銑車床相比,本實用新型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工時更為靈活,實用性更強,同時降低了工人勞動強度。
實施例2
本實施例是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做了進一步優化,具體是:
所述的第一連接臂3包括部件A3-1和對稱設置在部件A3-1兩側的部件B3-2,部件A3-1和部件B3-2構成U型爪結構,所述的第二連接臂4包括連接座4-1和連接爪4-2,連接座4-1與U型爪機構的開口處連接,連接爪4-2上安裝鉆銑結構5。
底部基座1一側設置有用于控制回轉座2、第一連接臂3、第二連接臂4和鉆銑結構5工作的控制箱6。
所述的圓盤底座1-1靠近邊緣處均布有多個通孔。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以權利要求書為準,凡是運用本實用新型的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同結構變化,同理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